APP下载

以“趣”引领高效课堂
——小学品德课堂中合作教学策略新探

2016-08-19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王洋群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风品德民俗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 王洋群

以“趣”引领高效课堂
——小学品德课堂中合作教学策略新探

邢台县浆水中心学校王洋群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唯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够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是吸引小学生的一大因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合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领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趣味所在。

1.巧用生活资源,丰富合作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他们熟悉的生活资源开展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形象感知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举例来说,在学习《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一课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用图片或者图画的形式描绘他们的生活环境。第二组则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看到的周围环境。每组成员各自分工,比如,有的学生观察河水,有的观察树木,有的观察天空。这样,既节约时间又能确保观察或记录的效果。

在这堂课上,我鼓励学生将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有的学生说:“妈妈说,几年前村里那条小河里有很多小鱼、小虾,还有小螃蟹。可是现在,小河里却一条鱼都没有,水面上还漂着一片片垃圾。”有的学生说:“现在的雾霾太严重了,为了美好的环境,我们应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

当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我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积极发言,兴趣特别浓厚,课堂效果良好。

2.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合作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科目,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其实践应用性较强。基于此,我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主题活动的选择应结合学生实际,依托生活资源和现实情况。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堂产生厌倦。

主题活动的开展应遵循生活化原则。比如学习《民风、民俗知多少》一课时,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民风民俗”展览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寻找能够体现民风、民俗的物质载体。所有的组织工作和操作工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比如展台的选择与布置、主持人的选拔、展品的收集和整理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民风、民俗的魅力所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其他地区的民风、民俗,开拓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搭建趣味舞台,创新合作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舞台表演中,这一创新形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比如,在讲述《亲情树下我成长》时,我提前让学生自己准备情景剧,以“亲情树下我成长”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剧本。这种区别于传统讲述类的课堂,让学生作为主角在舞台上表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准备,将家人对他们的点滴关爱都融入到情景剧中。学生的表演虽然稚嫩,但是他们的认真和执着令我感动。在搜集素材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都有很大提升。

新课标强调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是因为过去的品德教育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脱离生活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关键点,合理组织教育活动,才能构建《品德与社会》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民风品德民俗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民俗节
多彩民风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浅析明清时期地理环境对王家营地区民风的影响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春酒》中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