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君牧羊”雕塑,糟糕的城市“风景线”

2016-08-1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城市雕塑牧羊昭君

文化不是虚幻的概念。对于城市雕塑,应尊重历史文化,少些“戏说”

近日,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时,发现了这样一组雕塑:六只形态各异的银色金属羊雕塑,头朝着广场中心。羊群的中间,一块高一米八左右的长方形金属碑上,描画着一位古装女子,碑的正上方赫然写着“昭君牧羊”。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皆是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昭君牧羊”又是典出何故?面对大学生们的质疑,管理方表示:“这个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于王昭君在塞外生活场景的描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更奇葩的是,管理者还称该雕塑摆放已久,许多居民直接把雕塑所在地叫做“昭君牧羊”,已经“习惯了”,所以不必再改。

城市雕塑是公共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增添城市美景,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因此,更要追求科学性、真实性。昭君固然有出塞的经历,其有没有牧羊的经历,并无历史记载作为依据,“牧羊”的想象显然难以成立;而该广场人来人往,不断有小朋友跑来和羊群合照嬉闹,“这些孩子以后只晓得有‘昭君牧羊,不晓得昭君出塞、苏武牧羊怎么办”?

历史文学是允许想象的,但是如果要将文学想象的场景用作一处地名或地标,必须慎重考虑,准确考证。如此信口开河、牵强附会、以我为是,只会凸显城市管理者的无知与肤浅,降低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媒体评点:在城市建设这样的公共事务中,文化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也不能寄希望于哪个“有文化”的领导的英明决策,而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严格的决策机制,在充分、严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文化传统和艺术规律的决策,才能向城市和市民交出一份合格的文化答卷,留给未来一份合格乃至珍贵的文化遗产。(张天蔚,北青网)

◎话题拓展:城市形象与城市名片;文化不是虚幻的概念;尊重历史;“想当然”的雕塑要不得……

(资料来源:新浪新闻、人民网等)

猜你喜欢

城市雕塑牧羊昭君
苏武牧羊
昭君
Chapter 3 Back to the village 第三回 重回村庄
昭君
昭君别院
长歌一曲昭君怨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之几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