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遇上辛弃疾

2016-08-18陶乐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赏心壮志亭子

陶乐

我手指轻抚古籍上泛黄的纸页,一遍一遍回味着这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胸中早已是惊涛骇浪,我闭上眼,追溯着辛弃疾的生平,突地感到一股力量从指间传来,将我拉入书中。

眼前出现了不同的光景:波光粼粼的水面,远方的夕阳肆意铺染天地,大雁从头顶飞过,深秋的寒意浸透到瑟瑟秋风里。我四下望去,高高的亭子立在身后,那亭子匾上书着“赏心亭”三个字,一位高大的男子站在亭中,背影挺拔而刚硬。我心下念头冒出:我是来到了古代,面前正是伟大的词人辛弃疾,那个以血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来写词的爱国词人。此时他正扶栏远眺,痛击栏杆,望眼欲穿。他身上单薄长衫临风飞舞,他握拳挺立,身形如一张无法弯曲的弓弩。

我快步上前,胸口翻覆着早已熟稔在心的他的词:“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这个一生都在为国担忧却无法真正报效国家的词人,志在戎装却成就了闻名的词人,是否感到悲戚?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却又不知从何谈起,只是轻轻地道一声:“先生?辛幼安先生?”

他转身望向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啊?毫不掩饰他内心的忧愁、无奈、不甘,以及深入骨髓的悲哀,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更显得触目惊心。我浑身一震,他的双手仍紧握栏杆,不说话,目光似询问。

我对他简要地叙述了我的来历,他在震惊的同时难以相信,眉宇间浓郁的结似乎更深,他望着天边渐深的暮色,仍旧是一声悲怆的轻叹。

“先生!”我道,“朝廷如此负你一腔热血,您难道就没有想过,远离纷争,再也不用受这种苦?”他一震,从眼角漫开坚定来:“朝廷负我,但我无法负国家,负百姓。国家正处于危亡之际,作为大宋子民,怎可推卸?”继而他惨然一笑:“然而何尝没有动摇之时?像陶潜归隐田园,不是没有想过,然而何甘埋没,何甘国灭?这一腔热血难以平复,只能空在此亭痛击栏杆,丝毫不敢有忘国之心。”

我鼻尖一酸:“纵使您一生都难以得到重用,纵使当今圣上腐败无能,只图苟安,不愿收复失地?”

这似乎说到了他的痛处,他张了张嘴却又没有发声。我是知晓他的痛楚的,我只是想知道他的执着源于何处,是责任感?是忠义使然?还是执着早已成为习惯,在他的心中,一定是存在着超越小我的光芒的吧?

我无言,望着他刚毅的面颊,终说了一句:“先生,后人敬重您,我也敬重您。”

他无任何喜色,只是试探性地问道:“南宋,亡了吗?”

我点头,他低头,咬着牙,似乎在隐忍胸口爆炸般的悲怆。眼前的一切开始模糊,我睁大眼睛,想在心里记住他伟岸的身影。

倏地,面前古籍上的泛黄字体又再一次映入眼帘。

郭沫若有评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梦回栏杆,我看到了伟大的词人,我感受到了他真切的苦楚与坚持。

先生,您的坚持,我们一定会将它传承。熠熠光辉,一定不会熄灭。

【评点】

本文作者突发奇想,以一种穿越的既视感,讲述了他与诗人辛弃疾的一次对话,通过自己对辛弃疾的发问,以及辛弃疾对他的回答,表达了作者对诗人的钦佩,同时刻画出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形象。文章体裁新颖,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赏心壮志亭子
大树亭子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oustic field under mechanical stirring∗
宝塔峰
破桩
赏心只有三两枝
把“亭子”随身携带
赏心美景入目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