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
2016-08-18王煜芳
王煜芳
【摘 要】
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极度缺乏,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致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文试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指导方法、创新教学四方面谈了自己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培养 方法
一、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引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它是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的“新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关键就得培养好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比如,散文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也较难把握,所以学生普遍对散文有畏难心理,学习起来积极主动性极为欠缺,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鉴于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山东实验中学的郭尚民老师在这方面就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他先用朱自清先生饱含自信甚至有点自负的话语“我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接着郭老师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引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美景胜境中欲罢不能。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巧妙设置突破点,善于启发、点拨,使学生保持创新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像山那样思考时》,教师可以从两处关于狼的细节描写入手,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科学的思维状态,就能起到引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最后,教师在授课即将结束时,还要特别处理好“结束语”,使学生巩固好创新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时,最后可让学生说说倘若用积极的心态该怎样看待作家在散文第二部分中列出的“人世间的变化无常”,同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了本文后的心得体会。著名散文家柯灵在谈散文创作时说过:“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我们的教学过程如果能做到这样,学生的创新兴趣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的习惯,保持创新意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套用他的这一说法,笔者认为“创新”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好学生创新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勤记、精思巧用,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感受。比如,教师可每周安排好固定的阅读课,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善于思考和分析。还可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写研读笔记。
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努力使他们克服思维的惰性,成为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人。比如,教师可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各种思维有效训练。如运用相似联想这一横向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广度;运用对比联想这一逆向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宽度;运用因果联想这一纵向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度等等。
最后,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清人刘开在《问说》中强调:“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比如,教师要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大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进而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又如,教师可在充分备好课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以书面形式自行提出几个有点质量的问题。教师在认真批阅后,挑出几个含金量特别高的问题进行表扬,并在课上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在这其间,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关注过程和体验中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过程中再出新思想、新创意,从而呈现问题——创新——新问题——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指导学生创新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人类几千年的认识成果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现的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亲自观察,主动探索,从已有的知识和所提供的材料中,自己概括原则,发现规律。由此可见,创新性学习虽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但它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地位,相反,它还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比如,对于一些简单问题,教师可指导学生自己收集、查阅资料加以解决。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讨论中加以逐步解决。又如,教师可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方法,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指导,以期“抛砖引玉”。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巩固学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思维也得保持活跃状态,教师的课堂一定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永远充满蓬勃的生命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创新设计中巩固创新能力。比如,散文教学尽管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步骤,但要想有自己的特色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还得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前面提过的郭老师的课在让学生整体感知了文本内容后,就重点抓住了荷香月色两段的语言,让学生自行发现鉴赏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点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创造者、探索者。郭老师的做法就很好地保护并激发了学生这种发现、创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郭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情感时,很好地抓住了“热闹”这个关键词,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如作者为何不喜欢“蝉鸣、蛙声”那种热闹,又神往“江南采莲图”这种热闹?这种热闹与荷塘的冷静有何相通之处?这样在激疑中很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现代文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在教学文言文时,由于种种原因,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方面涉及很少或根本不涉及。但成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文言文同样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与现代文的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教师更具挑战性。教师首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比如,济南外国语学校刘笑天老师执教《师说》一文中采用的“默契指数测试”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同样的课文,苏州中学的周黎老师也上出了自己的特色,后半部分的几个探究题也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如对第三段中一处标点的探讨、对文章内涵的探讨、对第二段总结句的探讨,这些问题都颇具新意,在学生的不断深入探讨中,既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指导学生创新的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