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萋萋日暮里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紫云山寺
2016-08-18邱勇哲
图/文_邱勇哲(本刊记者)
芳草萋萋日暮里云南大理喜洲古镇紫云山寺
图/文_邱勇哲(本刊记者)
唐宋以来,佛教、道教与儒教一样,逐渐成为“正统”的代名词。统治者以“三教”为武器,对蛮夷巫风特别是“淫祀邪教”进行打击。民间提倡的“三教合一”,虽然常常不能得到正统儒、释、道三教的认可,但由于其在创立宗教、完善教义、赢得大众认可、吸引信徒等方面有诸多好处,明清至民国时期,“三教合一”几乎成为民间众口一词的口号。紫云山寺建立于明朝,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寺门融合了当地民居的特色,富于装饰的门楼中含有许多白族民居元素。如重檐第一阶的装饰物是凤凰,寓意着庙里供奉的主神是女性——斗母。“斗”指北斗众星,“母”(通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意为“众多星星的母亲”,是道教神祇,为佛教与印度文化中“摩利支天菩萨”的演变。斗母又称“紫光夫人”,也是该寺院名紫云山的由来。在其他白族民居中,若门楼第一阶装饰物是凤凰,则直接表示了该户当家做主的是女性。
_ 木造的建筑飞檐处有铜铃,铃下的悬鱼有辟火之意。
大理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是个多风地区,常年刮西风或南偏西风。有一首白族民谣唱到:“大理有三宝,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所以当地的白族在盖房时,把正房建在坐西向东的地方,门窗向东开,再大的风过来,也只吹到正方的外墙上,不会进屋。横断山脉为南北走向,山坡的缓坡地一般都在山的东西坡。所以正房坐西向东,是自然与文化的双重选择。
紫云山寺庙因此面朝东方,入门后有白墙照壁,起到隔断作用,增加了建筑本身的曲折。左行便看到古老的庭廊,木石皆已斑驳。充满时光痕迹的横披上挂着同样古旧的匾额,上书“紫云山”。庭院一派清幽,纵然寺外游人并肩接踵,寺内仍大有萧索意味。庭院中种植有古松、古柏,朝东的朱红色二层木构建筑是供奉神像的所在,十分简朴,只在二层横档处用金粉书写“斗姆阁”三字而已。左右厢房虽有人烟,却已经许久未修葺,所幸木雕门窗依然保存完好。木门窗采用浮雕与透雕工艺,其中样式也有白族民居中经常出现的玉兔。
紫云山寺在喜洲古镇清一色的白族民居中,是另一种同样古老又独特的风景。然而,虽然紫云山寺是大理第一批保护的古建筑,但保护力度仍然薄弱。寺庙的管理与维护资金全靠古镇中的信徒自发捐赠,管理不系统、维护不专业的现象仍然存在。文物部门认为“凡是涉及文物部分坚决不准动,一点都不能动”,这严重制约了开发和保护工作。虽然国内普遍存在过度维护导致文物原貌尽失的问题,但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因为保护不周的问题日渐破败,也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白族的文化是多元的,多元的文化交融而并存,通过人民的日常生活不断进行对话、交流和发展。政府在保护与发展古镇的时候,若只着重于统一主流的建筑风格,而忽视那些特殊却极具价值的建筑,对古镇的发展来说是巨大的遗憾,也削弱了文化的多元性。当然,古寺的破败与喜洲古镇旅游开发程度直接相关,目前喜洲古镇接待能力十分有限,古镇里没有干净的厕所,卫生环境条件较差,也给游客的游览带来很大不便。古镇内的电网杂乱,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除此之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设施相当薄弱,整个古镇没有明确目的景点标识和走向示意图,游客进镇后只能跟着感觉走,古镇内缺乏导游服务系统,游客对古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不解其意,这仍需要相关学者对其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
1.木门窗采用浮雕与透雕的工艺,其中样式也有白族民居中经常出现的玉兔。2.庭院中种植有古松、古柏,朝东的朱红色二层木构建筑是供奉神像的所在,十分简朴。
古镇的旅游资源一般都处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地方,如将之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走向市场,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宣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古镇永远不会走出深闺,笑迎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