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养成教育在小语预习习惯培养中的作用

2016-08-18袁寿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习惯课文

袁寿芳

小学语文学科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始、启蒙课程,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效果,我认为必须抓好“预习”这个环节,它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限,他们还缺乏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完全是凭兴趣、凭好奇,对课文的预习也是一样,一旦“激情”褪去,预习这种学习活动就无法坚持下去了,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同时必须抓好这项工作。养成教育,它是学生语言入门学习的方式之一,它能使学生在合理、科学的训练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大力营造预习的氛围

语文的预习活动也需要一定的氛围。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这就是强调“行为教育”。行为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它是要被放在第一位的。因为学生行为的主导有助于强化习惯的矫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预习是学生进行语文自主学习的行为,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需要兴趣作支撑、意志作后盾,方可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的预习意志的磨练需要教师的积极、正向的引导。对学生的预习来讲,教师就是“明灯”。我们可以在学生进行课文学习之前,给他们精心预设问题,严格要求他们在对课文进行预习的同时完成这些题目,而且把完成问题作为硬性的规定,督促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预习”。但这样“强制性”的实施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往往容易对预习产生反感,甚至厌学。就此,我们还应和家长沟通,实施“家校联动”,让家长配合、督促,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预习,让家长给孩子进行正常的预习“奖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预习兴趣;同时和家长形成共识,让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使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

二、取用合理的指标来量化学生的预习,激发他们积极的探究心理

小学生的思维还处在感性认知、直观形象的时段,教师给他们抽象的讲解如何如何预习,是不够的。虽然我们给学生的课前预习做大量的引导,但因为他们缺乏自控和持久,所以我们还应在学生预习中用一定的指标来量化,来激发他们。如苏教版六年级《理想的风筝》一课,在预习时,老师列出一份表格,内容如下:(1)通读全文,读准生字,读准字音。(2)课文主要写了谁?(3)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设计,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更加有的放矢,学有方向。

学贵在疑。对课文的预习也是一样,“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究预习的前提。学生能够提出疑问,说明:一学生对课文已经做了阅读,最起码的在形式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二说明学生在预习已经做了思考,对课文内容发出了兴趣,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并深化了预习;三预习已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了,他们已经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了,且在预习中积极寻找。事实上,通过这样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预习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的学习活动自然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三、给学生积极的情感评价,使他们树立自信

现今的小学生90%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自我意识强,心理敏感度高,耐挫能力不够,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呵护。因此,我们对学生的预习要多作鼓励性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并增强自信。

1.多首肯,少对比

以苏教版六年级《莫泊桑拜师》一文为例,学生在预习中对“莫泊桑”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预习的体会时。有些学生会觉得:莫泊桑一连观察三天都没有什么发现,真笨。有的学生则认为:福楼拜没有指导得好,指导不细致,才导致这样的结果。这些体会都是不同学生的对文本的体验,没有好坏优劣之别,只要正确,我们就该给他们充分的肯定,不要对他们的看法作对比,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思维。

2.表扬升级“定星”,提升激励的正能量

表扬是为了正面激励学生,也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的推进剂。而不断的改变表扬的模式,并对学生受到的表演加以累计,当他们的被表扬的次数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给他们升级、定星,这样就能使学生的预习始终保持一种前进的动力和正能量。比如从评定“预习能手”、“预习标兵”、……逐步升级为“预习明星”、“预习示范生”……这样使学生预习的兴趣一直处于高涨状态。

四、蝴蝶行动,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的根本目的就是就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发展,让他们自觉形成一定的规范,便会引起“蝴蝶效应”,使学生的语文预习真正的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坚持下去、沿用下去。学生的预习都是从对教师的指导“跟学”开始,他们从最初依赖教师布置的量化问题,逐步摸索到符合自我发展需要的预习方式。

预习的方法方式很多,而且也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课文内容的不同,做不同的选择。所以,预习的方法方式需要活学活用、活化。这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更与他们预习方法的内化程度相关联。预习,是学生利用“已知”去探寻、了解“未知”,以此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他们知识结构得以扩展和完善。

至此,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已经从开始的“被逼”到完成教师量化的问题、到依瓢画葫芦,逐步实现了个体自行复制教师的预习流程,最终内化为符合个性的预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也使学生的预习自信心不断增强,最终养成主动进行语文预习的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习惯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上课好习惯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