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 情暖军营
2016-08-17王晨蔚
王晨蔚
有一种人,历数载风雨而不改初心;有一种爱,跨千山万水而绵延传续……
孙桂英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名普通教师,她的儿子李远哲曾就读于镇江船艇学院。
为了感谢部队对儿子的培养,自2000年起,孙桂英每年都会为远在江苏的船艇学院学员们寄送亲手缝制的500双鞋垫,至今已整整16个年头。
16年沧海桑田,学院的学员走了一届又一届、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这沉甸甸的“礼物”每年如约而至、不曾间断,向我们静静地讲述着一段悠远而感人的拥军故事……
军校中走出合格军官
1998年,结束了新兵生活的李远哲顺利考入了镇江船艇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准军官,这让身为母亲的孙桂英心里格外高兴。可入学不久,李远哲就感觉自己与军校的生活“格格不入”,薄弱的文化基础让他在学习时倍感吃力,调皮好动的性格令他在训练中处处碰壁,身上的“痞气”又多少疏远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久而久之,日益积累的挫败感让他整天郁郁寡欢、不思进取,甚至一度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幸好,队干部及时注意到了李远哲的异常,经过一番细心交流了解到事情原委后,立即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一方面安排学习好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帮带,助他补齐短板、跟上进度,另一方面安排他担任队里骨干,在大小任务中加以锻炼、培养信心,并通过谈心帮助他一步步解开思想疙瘩。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远哲在大家的帮助下,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克服了心理和学习上的困难,重新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不但在考场、训练场上表现优异,更是凭借过人的艺术天赋在各类演出、比赛中屡获殊荣,毕业时,已经俨然成长为一名素质全面、青春向上的优秀军官。
绵延数十载的拥军情怀
眼见儿子的成长蜕变,孙桂英对学院充满了感激之情,她说:“哲儿在学院的三年中变化最大、进步最大、收获也最大,你们不但教授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那年,年近六旬的孙桂英亲手赶制出500双绣有拥军字样的鞋垫,装了整整一麻袋,寄给千里之外的学员们。而这一做,就再没停过。
“最初,只是想感谢学院对我儿子的培养,也是激励他在部队继续好好干工作,一年年地做下来,也就成了习惯,觉得自己能为远方的孩子们做些事,生活也变得更有意义了。”谈起自己寄送鞋垫的初衷,鬓已斑白的孙桂英轻描淡写地说。
而每年缝制这500双鞋垫谈何容易,从找布料、裁剪,到锁边、缝线,不仅要耗费大量精力,光是时间就需至少3个月。工作时,孙桂英白天教书、备课,晚上和周末就“加班加点”赶制鞋垫;退休后,时间相对充裕,但身体和精力却逐渐跟不上了。老伴不止一次劝她:“精神不好就少做点,送过去主要是一个心意,干吗非要追求数量呢。”她却听不进去:“每年都是这么多,万一做少了孩子们不够分怎么办,又不是干不动了,能多做一些是一些。”
其实,即使一年寄500双鞋垫,依然是不够学员们“分”的。在领鞋垫这件事上,学员们早就将平日的谦虚谦让抛到脑后了,大家你争我抢,都希望亲身体验那种厚实柔软的触感和温暖绵长的深情。“孙妈妈的鞋垫伴我走过了4年的军校生涯,她对子弟兵的爱也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每当遇到挫折,脚上的鞋垫都会让我想起远方的那位‘妈妈,想到她的无私与坚韧,就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今年即将毕业的学员孙斌如是说。
不知何时,“孙妈妈”的叫法在学员中流传开来,大家都十分默契地将这位远在异乡、素未谋面、数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的老人,称为“妈妈”。
拥军好妈妈的质朴告白
今年,应院领导邀请,孙桂英夫妇首次来到学院做客,双脚再次踏上儿子学习生活过的土地,老两口激动不已:“他上学时,我们工作都忙,军校要求也严格,所以没啥机会来看他,现在过来,也算是了却了当年的一桩心愿。”
在儿子当年所在的学员六队,老两口热情地与学员们一起座谈聊天,“孙妈妈”像叮嘱自己的儿子一样叮嘱学员们要注意饮食、注意天气,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将来为祖国尽忠、为父母尽孝……随后,两位老人在六队的荣誉墙前高兴地留下了合影。
在学院国庆诗歌音乐晚会现场,主持人特别采访了这位“拥军好妈妈”。面对全院官兵,“孙妈妈”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心中的感怀:“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不为别的,只为能帮到孩子们一些,我就知足了。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祝愿你们的明天越来越好。”
脚下踏着“孙妈妈”亲手缝制的鞋垫,耳边萦绕着她的质朴告白,学员们分明感受到了这别样亲情带来的阵阵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