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嘉宁:喜剧是人们的刚需
2016-08-17何蕴琪
何蕴琪
《欢乐喜剧人》用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把那些成名的喜剧演员带入到一种真人秀的环境当中,逼他们在这种环境当中发挥最大的潜能,让他们成长,这是一个电视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喜剧的门类。
“喜剧类节目的价值被大大低估了。”这是《欢乐喜剧人》总导演的感叹。《欢乐喜剧人》是今年综艺类电视节目里面的一匹黑马,根据最新的索福瑞报告,这档东方卫视制作的喜剧竞技类真人秀节目,今年一季度录得收视率第一的成绩,饭桌上人们开始谈论小岳岳、沈腾、宋小宝这些喜剧明星们的名字。这档节目从去年元旦过后开始投入制作,所以到今天也就是一年半时间,已经播出两季,在喜剧节目低迷的今日,确实可以算是一个特别的现象。为什么一档喜剧类节目可以成为一种现象,背后透视的是怎样的文化现象和观众心理?《南风窗》记者对《欢乐喜剧人》的总导演施嘉宁进行了专访。
施嘉宁,80后,东方卫视《笑傲江湖》的创始人和总导演,当时做完《笑傲江湖》第一季之后,还没来得及分享胜利的果实,他就面临更大的挑战,成为另一档喜剧节目《欢乐喜剧人》的总导演。问及节目开播一年半以来的感受,施嘉宁说,每一季的心情都不一样,每一次在节目筹备的时间点上都非常煎熬。“第一季更多的是一个创业的过程吧,你初创一个品牌,一个节目,然后从无到有,从怀疑到相信,从不看好到看好,那么第一季其实完成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后来因为第一季从收视率上也好,从影响度上来说也好,都获得了很好的口碑,那么到了第二季,即便以前有了一定的口碑和积累,人家仍然还是会对你存在怀疑,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现象级节目?第二季的压力就在这里。第三季就需要考虑怎么让这个节目有一个变化、创新、突破,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所以每一次遇到的困难都是不一样的。”
笑的背后可能是悲伤
《南风窗》:在之前你有提到,在中国,喜剧类的节目是被低估了,那么做完这个《欢乐喜剧人》之后,你是怎么重新看待中国的喜剧问题呢?
施嘉宁:在当时,中国的喜剧有点像边缘创新,像《泰囧》这样的喜剧类电影,说明了观众对喜剧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以前也有很多的喜剧节目,但是创新力度不够,套路老套。我之所以做《笑傲江湖》,是因为看到市场的需求,同时借鉴以前喜剧节目的经验,用我们的理念,去创新去突破,满足观众需求。而且当时有个大环境就是,很多电视台在做歌舞类或者真人秀这样的节目,这些节目都已经是标杆式的节目,如果我们再去做,很难再去超越,所以就想到了做喜剧节目。而且这个门类上还没有什么王牌节目,那我们就去试试看。
《南风窗》:你刚刚谈到的喜剧创新的问题,应该怎么理解?
施嘉宁:不管我做《笑傲江湖》还是《欢乐喜剧人》,我是从电视理念上去创新的。比如像赵本山、宋丹丹的小品,你很难去超越、创新或者改变。但是我用电视理念去做节目,像《笑傲江湖》,我借鉴的是《中国达人秀》的经验,用达人秀的理念去做选秀类的戏剧节目,这跟央视小品大赛这样的节目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把喜剧和真人秀放在了一起。现在很多媒体把真人秀妖魔化了,其实真人秀是在讲人的故事,那么这些喜剧的同业人也有自己的故事,而且他们的故事或者喜剧张力会更大,因为笑的背后可能蕴含着悲伤或者一些不为人知的情感,这就形成一种反差,带有巨大的张力。所以其实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档喜剧节目,更多的是回到了人的本身。
《笑傲江湖》的口号叫“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欢乐喜剧人》的核心是一句话“搞笑,我们是认真的“,这是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是别的喜剧节目所没有的。笑点是喜剧节目的外衣,是吸引观众的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能不能赋予这档节目价值内涵。这就是为什么这两档节目能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喜剧节目的最根本的原因。
《南风窗》:关于真人秀,你还可以再多说一些导演方面的考量和安排吗?
施嘉宁:之前我们做达人秀,从来没有人会想过在达人秀的基础上加上喜剧因素,会是什么样的效果,这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没有的。我用喜剧手法加上达人秀的叙事模式,混搭以后变成了《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其实是受到《我是歌手》的启发,全世界没有一档做喜剧演员的专业PK的节目,但是喜剧演员比歌手更机智更有张力,很多人只看到喜剧演员台前带来的欢乐,但是看不到他们背后的辛酸,我们做这个节目就知道他们每创造一个段子有多痛苦。所以我们做《欢乐喜剧人》这个节目就可以全方位地展示他们的状态。
喜剧人的共性
《南风窗》: 《欢乐喜剧人》现在在评奖方面也有一些质疑声音,包括冠军是不是内定等等这样的质疑,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施嘉宁:没有内定,这些都是网友的猜测,因为其实在现场来说,谁的人气高,谁的段子效果好,这个是一目了然的,所以现场观众的判断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
《南风窗》:刚才谈到喜剧人的故事。就你认识的一些喜剧人,你觉得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施嘉宁:他们都有一些共性,他们在台前都表现得很开心,发光发亮,但是台下可能并没有那么快乐,甚至会很内向,比较害羞。
《南风窗》: 《欢乐喜剧人》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关于喜剧人的故事呢?
施嘉宁: 《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是一种电视思维的突破,不是喜剧的突破,不是因为节目里某些段子的成功而让这档节目成功,而是它用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把那些成名的喜剧演员带入到一种真人秀的环境当中,逼他们在这种环境当中发挥最大的潜能,让他们成长。这是一个电视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喜剧的门类。
这是一档明星的竞技真人秀。首先它是在讲一个故事,它用12期的篇幅来讲一个故事,有6位喜剧勇士进入到游戏当中,最后谁能在这个竞技中获胜,其实它讲的是这么大的一个故事。不要局限在喜剧本身,当然它是加上了一个门类,正因为加上了这个门类,让它变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原创节目。其实不是说在喜剧上有了什么突破,而是在电视领域里面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属于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原创的喜剧门类,我是这么看待这个节目的真正的意义的。
一方面,它成了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上很好的一个范例,另一方面是引领了观众的审美。过去我们对喜剧节目的认识还是停留在30年春晚里面,但是《欢乐喜剧人》就让大家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创新点。
一个关于勇士的故事
《南风窗》: 你怎样看待这些年喜剧遇到的瓶颈?
施嘉宁:喜剧是人们的刚需,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人们都需要这样的快乐。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现在的喜剧没有以前好玩了,经典的段子越来越少了,这是有很深层次的原因的。因为我们能够表现喜剧的手法太单一了,就像你说的,像《碰瓷》这样的小品,我们越来越不敢去触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喜剧?
喜剧从来都是人们的重要需求,最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的东西,但是这些年喜剧很难做了,可能大家看到《欢乐喜剧人》收视率高了,喜剧可以做了,但是《欢乐喜剧人》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剑走偏锋,它走的是人性的路,不是说《欢乐喜剧人》的作品多么有震撼力,而是它的作品加上了真人秀以后形成了一种化学反应,让观众除了关注作品的好笑之外,还关注到了人性、对人生的态度、价值观,这要混搭以后才能形成化学反应,所以单纯谈论喜剧是没有意义的。但是你还是要打破枷锁,让大家感受到真善美,给大家带来快乐,这是中国喜剧面临的困境。
所以我要把人性的东西加进去,《欢乐喜剧人》是一个有人性的温度的节目,它是讲一个个人的故事,一个个勇士的故事,可能看一两期你是感觉不到它的意义的,但是传媒这个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的,慢慢的你会感觉到它的价值它的意义所在。我们是换了一种方法一种角度去传递精神。我们的喜剧演员都是有各自的定位针对的人群,他们触及到的是我们中国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我们这个节目说的叙事的功能,真人秀的力量就在这里,这是观众可能意识不到的。但是《欢乐喜剧人》的成功不只是段子的成功,当然段子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观众慢慢在这个节目的背后看到的价值观的力量。
人,精神,力量
《南风窗》:很多观众会把自己投射进节目里面,因为在这些人身上体现了人性、体现了精神的力量。
施嘉宁:其实在做这个节目之前,很多人质疑,为什么要叫《欢乐喜剧人》,因为喜剧人其实是个病句,但我要的就是这种反差,我想告诉观众我要做的是“人”。《欢乐喜剧人》的落点是人,我要去树立一个个喜剧人的形象,人物的背后都有他们的精神和内在的力量,普通观众看这个节目不会有直观的分析,他们可能不会直接跟你来谈论我在这个人身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价值观,他可能只会跟你说一句这些喜剧人不容易。这说明观众开始关注喜剧人了,他们演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是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所以单纯做一档喜剧节目是难以取得成功的,你必须加入人性进去,形成混搭,才能产生化学反应,这是一个化学公式,否则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达到沸点。
《南风窗》:当然节目里很多作品的演绎都是不错的。
施嘉宁:其实到了那个时候,观众关注的已经不是这个小品本身演的是什么了,而是关注宋小宝这个人,我们在之前对他有过很多的铺垫,包括他为什么到这个节目上来,就是因为大家不看好二人转,认为二人转是很低俗的,他来这个舞台就是想证明自己,证明给大家看。包括我们这期做的潘长江老师,都是有他们的意义的。其实每一个喜剧人都是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媒体把这样的精神和正能量传播出去,因为观众是需要点拨的,他不像我们做节目的,一开始就有很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电视节目需要加大我们的表达力度,因为现在电视节目的门槛很低,有很多鱼龙混杂的节目,这是我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觉得很丢脸的一件事情。真正的精品,每一个高收视率的节目,背后都是有很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我们首先需要这个东西作支撑,然后再去做电视节目。
《南风窗》:对,我相信是这个样子的,虽然说从收视率上来说看起来是很市场化的一个标准,但是一档节目能取得高收视率,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档节目带给人们的满足,我觉得这个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施嘉宁:嗯,我觉得我们还算是比较成熟的电视人,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能把两档节目都做得那么好,我觉得是因为:第一,我们有多年的真人秀节目的训练,我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真人秀;第二,从我自己的学习背景来说,我是学戏剧的,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戏剧。我懂得真人秀,懂得戏剧,还懂得观众的需求,所以我才能把这两档节目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