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研究
2016-08-17张刚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
张刚(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
池河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研究
张刚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1)
本文依据池河流域宁陕段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前后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分析该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以此推断类似的陕南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对流域内鱼类资源的影响变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鱼类保护措施,为同类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鱼类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水电站梯级开发;鱼类资源;保护措施
1 池河流域开发概况
池河流域为汉江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该流域总长度60.3km,流域面积590km2,河道比降7.2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5.47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8.17万kW,可开发量2.42万kW。依据《池河流域宁陕段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本流域自上而下按八级电站规划,分别是:郭家坪水电站、腰磨沟水电站、落钱岩水电站、土地梁水电站、太山水电站、渔洞子水电站、铁炉坝水电站和梨子园水电站。由于历史原因自上世纪70~80年代陆续即有乡镇企业对部分水电站进行开发,由于当时环保意识的薄弱,大部分水电站未设置专门的鱼类保护措施,该流域水电开发时序见表1。
2 鱼类资源调查
以本规划为案例研究水电站开发对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需要获得该流域的背景鱼类资源资料和规划水电站全部开发完后实际调查鱼类资源两份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池河流域开发年代久远,背景鱼类资源已难以进行现场实测调查完成,但经现场走访调查,宁陕县渔业主管部门上世纪60年代对池河流域进行过一次鱼类资源调查,可作为池河流域原始背景鱼类资源资料;规划水电站建成后鱼类资源采用现场实际调查获得对比资料。
为调查研究该流域规划的水电站全部建成后鱼类资源实际情况,2015年5月笔者协同省级鱼类专家对该流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现场调查。
表1 池河流域宁陕段水电站开发相关信息表
2.1流域鱼类资源种类
鳅科(红尾副鳅、峨嵋后平鳅、四川华吸鳅、泥鳅);鲤科(鲤鱼、餐条、宽、唇、短须颌须、蛇、多鳞铲颌鱼、鲫鱼、鲢鱼、草鱼);鲶科(鲶鱼);科(黄颡);科(切尾);科(大眼鳜);合鳃鱼科(黄鳝)。
根据历史调查资料显示池河流域原始鱼类资源共7科19种,规划的八级水电站建成后鱼类资源已锐减至4科11种。
2.2鱼类资源渔获物
为保持现状调查资料与原始背景收集的历史资料具有可对比性,本次调查时间、取样断面和调查方式尽量与原来调查情况保证一致,两次详细的鱼类调查方式见表2。
表2 两次鱼类调查方式对照表
载录两次渔获物调查的部分内容罗列至表3中,主要对鱼类资源种类、调查尾数、平均体重等特征进行比较。
3 水电站开发前后鱼类变化情况分析
3.1鱼类资源变化情况分析
历史资料显示池河流域原始背景鱼类资源7科19种,八级水电站建成后鱼类资源已锐减至4科11种,种类减少率42.10%;从调查鱼类尾数分析,历史调查尾数578尾,现状调查尾数129尾,尾数减少率77.68%;从调查重量分析,历史调查渔获物总重量11.83kg,现状调查渔获物总重量1.88kg,渔获物总重量减少率84.11%。
从以上几点分析,规划的八级水电站建成后对池河流域鱼类资源破坏相对较严重,鱼类种类、网捕尾数、总重量等均有大幅度减少。从对比数据可以分析,目前池河流域鱼类资源呈现出:鱼类种类少,鱼类分布群体的数量少,鱼类体型变小,基本无成年大鱼分布。
3.2鱼类资源多样性分析
鱼类资源多样性分析采用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进行评价,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H——样品的信息含量(彼得/个体)=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S——种数;
Pi——样品中属于第i中的个体比例,如样品总个数为N,第i种个体数为ni,则Pi=ni/N。
表3 池河流域渔获物调查表
表4 水生生态系统的Shannon-W iener Index多样性指数
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数按照表4进行辨别。
经计算,池河流域原始鱼类资源多样性指数为2.30,鱼类多样性属于:较丰富,物种丰富较高,个体分布比较均匀;八级水电站建成后鱼类资源多样性指数为0.98,鱼类多样性属于:贫乏,物种丰富度低,个体分布不均匀,可见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多样性影响较大。
3.3省级保护鱼类分布分析
历史鱼类资源调查显示池河流域曾分布有陕西省重点保护鱼类-多鳞铲颌鱼,但本次鱼类调查未获得该鱼样本,分析其原因,其一:网捕调查时间、地点与该鱼生活习性可能不一致;其二:八级电站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的累积影响破坏了多鳞铲颌鱼的“三场”条件,导致其种类数量减少,甚至在该流域灭绝。
综合以上二点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条结论:第一:池河流域由于水电站的梯级开发鱼类资源种类明显减少,鱼类分布群体的急剧下降,鱼类体型变小,已难寻成年大鱼分布;第二:池河流域由于水电站的梯级开发鱼类资源多样性处于贫乏级别,物种丰富度低,个体分布不均匀;第三:该流域仅有的陕西省重点保护鱼类-多鳞铲颌鱼由于水电站的建设已接近灭绝。
4 水电站梯级开发造成池河流域鱼类资源变化的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走访调查,分析池河流域目前造成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池河流域开发年代较早,70年代建设的部分水电站无任何生态流量下泄设施、无任何过鱼通道设施等相关鱼类资源保护的工程措施;第二:近些年随着池河流域两岸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河道鱼类资源的活动日益严重,如随意扑鱼、炸鱼、毒鱼的非法现象时有发生;第三:当地渔业主管部门监督不力,宣传保护工作未及时开展等。由于上述原因的直接、间接和累积的综合影响造成池河流域日前的鱼类资源现状。
5 鱼类资源保护措施
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参考国内外已成熟可靠的鱼类保护经验,结合池河流域规划的水电站工程特点,鱼类生活习性和当地的环境特点从工程、管理和监测等三方面提出鱼类资源保护措施和建议。
5.1工程措施
针对池河流域规划的八级电站已全部建成运行的情况,工程措施建议应本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原则设置。首先,未设置生态流量的水电站应尽快对拦河建筑物进行改造增设生态泄水孔;第二,拦河坝坝高较低、坝址处地形宽阔,地质条件适宜的水电站应设置过鱼通道;第三,县渔业主管部门应针对陕西省重点保护鱼类-多鳞铲颌鱼建设鱼类增值站,定期向池河流域进行投放;第四,选择合适的未开发的干流或支流划定鱼类栖息地保护区,做好保护区规划建设。
5.2管理措施
当地县政府应尽快成立池河流域综合管理部门,协调各级电站管理方落实鱼类保护措施;县渔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池河流域鱼类保护的执法力度,大力加强鱼类保护宣传工作,彻底杜绝破坏鱼类资源的非法行为。
5.3监测措施
各级电站应建设生态流量下放水情在线监测系统,并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网,接受其日常监督检查;池河流域综合管理部门应尽快筹集资金委托相关水生生态专业机构开展对池河水生生物(特别是多鳞铲颌鱼)长效调查监测机制,确保做到每2年~3年对池河流域水生生态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6 结语
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对水生态特别是鱼类资源的破坏影响将是累积的、不可逆、长期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表明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破坏较严重。因此,在今后的水电站梯级开发规划中,规划审批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该类规划时除考虑水能资源充分利用外还应考虑鱼类资源的保护,做到预防为先,合理规划、保护生态的目的,争取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一致。陕西水利
(责任编辑:李蕊)
S93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