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2016-08-17贺晓明上海大学体育学院上海20044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运动竞赛高水平竞技

□ 张 轶 贺晓明(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

□ 张 轶 贺晓明(上海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 200444)

大学生运动竞赛组建了相对完整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以及单项竞赛活动制度,某些运动项目(如乒乓球、棋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由于竞赛制度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运动水平整体不高、发展缓慢。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提出了未来大学生运动竞赛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 运动竞赛 发展状况 趋势

1、引言

大学生运动竞赛的研究是体育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展已初见成效,国家鼓励大学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祖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而且,为了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先后颁发了《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关于试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办法》等一些有关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竞赛和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文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无到有,在数量上逐步扩大,高校竞技运动水平明显上了一个档次,对培养人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大学生竞技运动由于受到竞赛制度、竞赛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缓慢,运动水平不高。为了培养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型特征的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队(员),完善竞赛制度,净化竞赛环境,并迅速跟上国际体育发展的潮流,从而引发了对本课题的思考。

2、大学生运动竞赛的概念

2009年版的《辞海》对“大学”的解释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分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大学生”的解释是:“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 国家体委训练竞赛综合司在其编写的《运动竞赛学》中对“运动竞赛”所下的定义是:“运动竞赛是在裁判员主持下,依据统一的规则而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较量。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学生运动竞赛主要由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教职人员和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的,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在裁判员主持下,根据统一的规则而组织与实施的大学生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赛。

3、研究方法

3.1、参与者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各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系主任(部长)、教授及一线体育教师。参加调研者回答了有关我国高校学生运动竞赛发展状况及趋势的问题。

3.2、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是基于研究的内容、目的,并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问卷均采用邮寄和呈送的方式发放。

3.2.1、问卷的效度检验

共有10名专家、有70%专家认为很适合,30%专家认为较适合,因而具有有效性,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效度专家评议结果统计表

3.2.2、问卷的信度检验

问卷回收后15天内,信度检验采用了“测量——再测量”方法,两次测量的结果呈高度相关,故具有较高信度,检验结果R=0.93;P<0.01因而具有可信性,见表2。

表2 问卷再测信度检验结果统计表

3.3、调查程序

本研究对我国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系(部)主任、教授及一线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笔者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由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直接到全国体育院长、系(部)主任及、教授及一线体育教师参加的研讨会议现场,或通过邮寄发放与回收问卷。现场数据收集是在上海举办的两场研讨会议中进行的。参与这项研究是自愿的、匿名的,且保密的。总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有92个人完成了这份问卷调查,完成率为92%。数据分析通过SPSS程序进行。

4、研究结果

4.1、高校运动竞赛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开展已初见成效。应该说,中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在开始发展的20年时间里就达到了这样一个不小的规模,中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

4.1.1、政策和管理办法

针对我国高等学校竞技体育比赛和训练的特殊状况,教育部初步制定了政策和管理办法。从1986年4月以来,为增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陆续下发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等一些有关高等学校运动训练、竞赛和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文件,对我国高等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高水平运动员的招收管理等方面作了初步规定,为我国高校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4.1.2、行政管理机构

1989年我国机构改革,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设立了训练处,从而使高校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管理工作有了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中国大学生体协于1993年在民政部重新登记成为社团,这意味着高等学校的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将由社团来进行管理,这个转变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的步伐一致,并且与国外先进的竞赛管理体制接轨。

表3 我国已举办9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基本情况

4.1.3、发展目标

我国大学竞技体育是有组织、有行为的一个团体,而任何组织行为均以达到一定的目标为准则,所以我国大学竞技体育也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我国自从1986年在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一直以《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年)为蓝本,在这个规划中我国高校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目标是:“至2000年,在全国有30%左右的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体育场(馆)、设施、科学研究、体育管理等达到较高水平,学校体育运动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承担参加世界大运会的主要任务。学校体育训练成为国家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2005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目标是完成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的参赛任务,为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这一意见将会是近期我国大学生运动竞赛发展的方向指引。

4.1.4、单项协会与赛事

目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下属成立了的24个单项体育协会,除全国大运会年外,大部分协会每年举办一次单项锦标赛,以学校为单位报名参赛。自1982年首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以来,我国共举行了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见表3)。全国规模的大学生体育盛会,是促进大学体育运动发展,寓教育于体育运动竞赛之中,提高全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一项重要措施。

4.1.5、商业化运作

我国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商业化运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改革,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CUBA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CUBA组委会和恒华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运作,并拥有联赛自己的赛事推广商,同时派出考察组赴美国考察NCAA和NBA,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适合大学生的组织、竞赛办法,使CUBA联赛在一开始就具有了较高起点。CUBA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中国有1000多所高校,这意味着近千个潜在的大学篮球竞赛市场,千余所高校各不相同的文化氛围将赋予CUBA联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风采,也必将吸引众多的商家企业出资赞助。2001年,由中国大学生体协主办,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赞助,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协助宣传策划的“飞利浦CUFL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高校足球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里程碑。根据联赛资料统计显示,总共有1000多所高校参与,300多所高校直接参加。其宣传手段采用了电视、广播、报纸、因特网等多种媒体,在各参赛高校张贴宣传单,进行评选飞利浦最佳乐队、评选飞利浦未来真汉子等多种活动。这些都使这次联赛的参与者不仅仅限于各参赛的足球队,而且延伸到了每一个关心CUFL的大学生。大学生足球联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大学生运动竞赛的发展趋势

5.1、公平、公正原则

当整个社会都在讲求“公平、公正”原则时,我国大学生体育界没有理由例外。不道德行为扭曲了竞技体育公平竞争机制,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的正常运行、秩序、乃至可持续发展。首先,不公平竞争产生 “虚假”成绩,反映不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真实水平。其次,不公平竞争影响和打击那些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扎实肯干、遵守法规人们的积极性。造成运动员人才资源的浪费,使优秀的学生运动员受到压制,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体育道德通过对体育社会中的个体、群体、机构和成员国的各种利益的调整,维护体育社会的稳定秩序。在竞技体育中,公平、公正几乎就是竞技运动中的一切行动的指南,离开这一原则,竞技体育就失去了平衡,人们无法获得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5.2、活跃校园文化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正向全方位推进,教育界和社会逐渐认识到教育改革不仅仅局限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等方面,而且更应该关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开展竞技体育,对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的体育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深刻的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体育观念的养成。大学通过开展竞技体育,举办各级、各类的校内和校际体育比赛,可以给教师、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观赏体育竞赛、参加体育竞赛的机会,增加了师生、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提供了他们思想更好交流的机会,从而起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5.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普及”是“在高校开展群众性学生业余体育运动”,“提高”是“培养少数高校优秀学生运动员”。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不抓好这个重点,竞技体育水平不容易提高,提高了也会常有后顾之忧。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的类型较少,举办数量较少,时间跨度长,竞赛以综合性运动会为主,学生参加竞赛的次数也较少,平均每年参加竞赛数量为1—2次。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提高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的竞技和训练水平,导致了大学生运动员、教练员不能在大赛中得到锻炼,积累竞赛经验,丰富竞赛经历,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整体来说不利于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能够把体育运动引入大学校园,使各项运动在高校普及,从而形成各项运动发展的土壤,并且真正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竞赛制度。

5.4、继承中国特色与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中国教育的历史现状、地理环境、国力资源、经济发展、产业分布,文化传统都是中国国情的实际组成部分,也正是中国高校体育直接的、现实的背景。如果不考虑这个背景,就不能恰当地制定当代中国高校体育的发展策略。国外有一些国家开展大学竞技体育年代较早,发展时间较长,他们在大学竞技体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其中以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开展得最好。充分借鉴和吸收体育发达国家已经使用的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东西,把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反映到我国大学生竞赛制度构建中,使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正确,少走弯路。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丁声树,李荣.现代汉语词典[M].第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国家体委训练竞赛综合司.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4]王波.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因素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4):15-21.

[5]张轶.对我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64-566.

猜你喜欢

运动竞赛高水平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哲学视野下运动竞赛与体育教学辩证关系探析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聚焦运动技术教学重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健美操运动竞赛及训练的现状与对策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