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人的婉约小令
2016-08-16
唐多令
刘 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赏析】
安远楼在武汉黄鹤山上,又名南楼。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即公元1186年。武昌在宋代时作为抗金前线,是南北交通的要冲,军事上的必争之地。安远楼落成后不久,三十多岁的刘过离家赴试,经过武昌,当时曾抱着收复中原的理想。二十年后,词人重过安远楼,中原依旧没有收复,自己反而憔悴不堪。昔是今非,感慨时事,词人写下这首《唐多令》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流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词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的内心,令人心酸。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句勾勒出江边秋色凄清之景:汀州上长满芦苇,浅浅江流蜿蜒如带子,从沙滩旁边流过,到处是一片凄寒的秋天景色。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片寒冷的江水和满目荒芜的芦苇。词人将萧条的外景同悲哀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描绘出一幅黯淡的画面。“芦苇”意象渲染了一种迷潆、黯淡、凄清、萧瑟的氛围,而芦苇败叶落满沙洲,更增添了寥落感,为词人重访南楼营造了富有悲剧色彩的基调。“二十年、重过南楼”一句叙事,交代两次游历武昌:二十年前曾经来过武昌,二十年后重过安远楼。词人以凄凉的叙述暗写今昔感怀与时世沧桑之叹:恢复无望、国势濒危、故友云散、功名空许。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三句就季节与时间落笔,又象征国家与个人均已进入中秋时分,晚景无多:我刚刚到武昌,系在柳树下的船还未停靠稳当,岁月无情,过几日又是中秋。二十年过去了,以身许国的刘过四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榜,仍然布衣平民,报国无门,收复中原的理想谈何容易。如今故地重游,而且是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候,怎不令人悲哀呢?不消几天,中秋又来到了,一种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哀和无可奈何的叹喟都从这一个“又”字里泄露出来。三句连用“犹”“能”“又”三个虚字,将词人灵魂的波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是全词的主旨:在临江山崖黄鹄矶上,故人早已经乘坐黄鹤飞去,他们现在在哪里呢?旧江山满是新愁。旧日的壮丽江山笼罩着战争的阴影,而词人对于这场可怕的灾难竟然无能为力,这怎能不让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呢?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在一个否定式的论断下,全词画上了一个沉痛的句号:想要在中秋的时候,买桂花酒乘舟出游,但是今日出游,终究没有少年时出游的心境。本想买花载酒,苦中求乐,来驱散一下心头的愁绪。可是这家国恨、身世愁又岂是些许花酒所冲淡得了的!
南宋词人刘过被称为辛弃疾一派的豪放词人,爱国词篇多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是一首优美的婉约词,于含蓄中有深挚,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温婉含蓄,别具一格,成为刘过流传最广的一首词,被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临安失陷之后,曾以此词之韵作词达七首之多,可见此词影响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