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恒的敌人

2016-08-16冯骥才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永存木乃伊坟墓

冯骥才

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人们愈来愈把生命看作一个短暂的兴灭过程。于是,物质的享乐主义便成了一种新宗教。

但是,不论你是怎样一个坚定的享乐主义者,抑或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你还是被他们建造的这座人类史上最大的坟墓所震撼——不仅由于那种精神的庄严,那种信仰的单纯,更重要的是那种神话一般死的概念和对死的无比神圣的态度与方式。

古埃及把死当作由此生度到来世的桥梁,或是一条神秘的通道。他们相信只要保存遗体的完好,死者便依然如同在世那样生活,甚至再生。按照古埃及人的说法,世间的住宅不过是旅店,坟墓才是长久的居室。金字塔的庞大与坚固正是为了把这种奇想变成惊人的现实。

永生,就是生命之永恒。这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最本能、也是最壮丽的向往。

远古人的陵墓都是用石头造的。石头坚固,能够耐久,也象征永存。然而四千五百年过去了,阿布辛比勒宏伟的神像已被风沙倾覆,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金字塔,都被窃贼掏空。数不尽的木乃伊成为古董贩子们手里发财的王牌。不用说木乃伊终会腐烂,古埃及人决不会想到,到头来那些建造坟墓的石头也会朽烂。金字塔上的石头一块块往下滚落,斯芬克斯被风化得面目全非。这叫我想起中国人的一句成语:海枯石烂。站在今天回过头去,古埃及人那永生的信念,早已成为人类童年的一厢情愿的痴想。

永恒的敌人是什么?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失和死亡。永恒的敌人是时间。时间不会无止无休地载运任何事物。时间的来去全是空的。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时间不会把任何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当我再次面对着吉萨大金字塔,我更强烈地为它所震撼。我明白了,这埋葬法老的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并非死亡象征,乃是生之崇拜,生之渴望,生之欲求。

金字塔是全人类的最神圣的生命图腾!

想到这里,我们真是充满了激情。也许现代人过于自信现阶段的科学对生命那种单一的物质化的解释,才导致人们沉溺于浮光掠影般的现实享乐。有时,我们往往不如远古的人,虽然愚顽,却凭直觉,直率又固执地表现生命最本能的欲望。一切生命的本质,都是顽强追求存在,以及永存。只有穿过死亡,才能永生。那么人类所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和智慧,更是燃烧着的精神与无比瑰丽的想象!古埃及人虽然没有跨过死亡,没有使木乃伊再生,但他们的精神已然超越了过去。

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和轰鸣着的过程。

正是由于人类一直与自己的局限斗争,它才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选自《散文》,有删改)

【赏析】

人的生命有限,人死不能复生。古埃及人不把生命存在看作永恒,而是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永恒,他们建造金字塔表达对生的崇拜与渴望。这是人类一直与自己生命的局限斗争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作者意在提醒读者,尽管时间把包括人类生命在内的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但人类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要懂得对生之崇拜,对生之渴望,对生之欲求,这才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最本能、也是最瑰丽的向往。

猜你喜欢

永存木乃伊坟墓
羊头木乃伊
风格永存
祭奠
神秘兮兮的《木乃伊》
在记忆里永存
日本流行共享坟墓
经典永存
恐龙木乃伊
好运气的人
木乃伊洗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