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选材:逆向思维出新意
2016-08-16牛锐
牛锐
【赏析】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反弹琵琶类美文。由金庸小说入题,提出“既然担不起,不如放手”的观点,反弹琵琶出新调,让人不由得拍案称奇,读兴大振。以“担当”为主题的文章,由正面切入并不足为奇,而像作者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独抒机杼本不多见,兼之文脉畅达、有理有据者更是凤毛麟角,不禁让人在惯于为满纸“豪言壮语”击节之外,眼前一亮。文章伊始,作者以武侠小说中为“担当”二字所累的悲剧人物为切入点,结合金庸先生对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理解,进而引出“担不起,不如放手”的独到论点。作者能够从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中撷取事例,而不循规蹈矩、一味因循史料,已见新意;更何况后文中又辅以史实来佐证,使全文虚实相生、彼摄互荡。屈原与陶渊明、贾谊与李白、比干与苏轼……形成了几组不同时代、相似命运的人生对照,“秀口一张未尝不是半个大宋”一句,颇有纵横古今、参透世事之禅味;结尾处“担当说来不难……”一段,巧妙地为本文“非主流”的论点打了一个精彩的“回旋球”——刘禅无德犹可恕,项羽无谋实可哀!作者由汉后主、楚霸王亡国亡天下为例,将文意引申至“家国天下”的高度,“真到了那时毁家灭国的责难,会把人压得透不过气,而且这一压,就是千百年……”力透纸背、引人警醒,而对陶渊明、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的再度回首,则使文章顿添回环、圆融之美!
写作指导
作文选材,我们可以选取正面的材料直接来表现中心,但作文要想出新出奇,我们也可变换一下角度,在选材上动脑筋——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如一个作文题《尊重》,从正面取材一般都会选取正面描述人与人之间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时单从选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会很新。如果能够从“尊重”的反义(如“轻视”“鄙视”“讥讽”等)角度选材,从材料方面就会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作为成绩差的学生,曾经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赶上其他同学,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视和嘲讽摧毁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结尾呼吁“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进取精神”。这样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写“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颖而出,因为作者从新的角度观照了“尊重”这个问题,使得选材非常新颖。
“反弹琵琶” 既是训练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中学生较为实用的一种选材技法。用这种方法写作文有一定的规矩,那就是要符合情理,符合辩证法。现介绍几种“反弹琵琶”的选材方法:
一、巧妙换词,更切合时代特色
我们时常发现有些成语、名言警句如以现代观念思考,会显得不够准确、完备。我们可以巧妙地更换一些重点字词,其意将会更深远,更切合时代命脉。
二、适当否定,立意更为周全
“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些名言警句若变换一个相对立的角度去思考,也会产生新意。
三、追究本源,更显深刻哲理
作文选材时我们可以透过某些事物的现象看本质,追究其本源,推翻历史定论。
四、可贵质疑,更能引人深思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选材时可以根据新时代精神,我们对一些成语“反弹琵琶”,提出新的疑问。
五、大胆假设,更能看出本质
同学们会发现有些饱含哲理的名句,已被大家接受和运用,人们的思维也就容易形成定式,难以有效地发现。其实,我们若能假设一下,也能获得新意。
六、取材课本,更显运用灵活
我们选材时有时也可从课本人物、故事中选材,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挑选某个问题,加以反弹出新。
七、重新诠释,彰时新理念
这种方法也就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观点道理等进行新的解释,给司空见惯的万物赋予了新的思想。
“反弹琵琶”确实是一种较为切实有用的选材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还需注意“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做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寓言的原意的;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