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时代 不吐不快
2016-08-16郭悦
郭悦
在社交媒体上对影视剧进行毫不留情的挖苦讽刺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视频网站的弹幕功能则将其推到了极致。
吐槽并非中国网友的专利。“一句话吐槽经典影片”是推特网上的热门话题,经典大片也难逃被外国网友“撕”的命运。只不过,这种吐槽大多并无恶意,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新方式。
“一句话吐槽经典影片”
“小女孩被送进梦幻仙境,她杀死了碰到的第一个人,然后与3个陌生人组队,再次杀人。”看到这句话,你能联想到经典电影《绿野仙踪》吗?乍一看很惊悚,仔细想想似乎又很有道理,还有一丝恶搞的喜感。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句话吐槽经典影片”的话题在推特网上爆红,外国网友纷纷脑洞大开地从经典电影“下手”,几乎全是无厘头却无从辩驳的恶搞风格。
不久前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大出风头的《荒野猎人》,在网友口中是“莱昂纳多在冰冻荒原徘徊寻找奥斯卡奖”,《泰坦尼克号》被评价为“每个人都玩了一次冰桶挑战,结果悲剧了”,深入人心的《阿甘正传》竟然是“毒瘾少女利用智障男孩长达30年”。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讲述“一个男孩当了7年电灯泡”,《暮光之城》被总结为“暴脾气妹子为了要一个僵尸还是一条狗纠结了好几年”,有人描述《白雪公主》是“一哥们儿在森林里亲吻死尸,旁边7个哥们儿围观”,经典的《魔戒》三部曲则是“一群人花了9小时就为了跑去还个首饰”。
科幻电影是被吐槽的“重灾区”。《蝙蝠侠大战超人》讲述“偏执狂亿万富翁恐惧一个外来移民”,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亿万富翁散尽家财,只为cosplay和击败神经病”,《饥饿游戏》则是“姐姐从妹妹手中抢走了成为电视明星的梦想”。有人发现《火星救援》中“政府为一个种土豆的农民花了好几亿美元”,于是宣布:“我也要种土豆!”
正如美国“Buzz Feed”网站所说,这些荒谬总结当然不是对一部电影的公正评价,但其幽默俏皮令人忍俊不禁。吐槽影视作品的趋势不仅在推特网上盛行,在中国,以吐槽为乐的弹幕也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网友吐槽:《老友记》剧情是“一群人喝了10年咖啡”。
“看剧不如看弹幕热闹”
当弹幕视频网站“AcFun”和“Bilibili”开始为人熟知,玩弹幕已不是“二次元人类”的专利。看剧不吐槽的人越来越少,很多网友直言“看剧不如看弹幕热闹”。
网友们在视频网站上边看剧边实时发表评论,剧透、点评、争论甚至聊天,都成了“霸屏”的重要工具。有些“潜水党”先看无弹幕版,再打开弹幕反复刷剧,丝毫不介意弹幕密集时遮挡画面,因为“看剧是其次,玩弹幕排第一”。
许多曾被观众嗤之以鼻的影视剧因为“槽点”丰富,在视频网站上找到了“第二春”。靠弹幕中的“金句”来提升人气、吸引观众,成了影视营销“公开的秘密”。网络剧《盗墓笔记》凭借“渣特效”引来一大波吐槽党后,弹幕数量和播放量齐齐上涨。《小时代3》上映时,片方专门开了线下的吐槽首映场,借此拉动关注度。电视剧《古剑奇谭》在“Bilibili”上播出时一度每秒有75条弹幕发布,几乎掩盖了整个视频画面,甚至令一些电脑因为弹幕过于密集而死机。
弹幕风靡,反映了当今视频社交化的大趋势。通过这种新的“抱团”观影模式,哪怕是独自坐在电脑前,你也可以无视时间空间的距离与他人互动。
网友吐槽:《哈利·波特》讲述“一个男孩当了7年电灯泡”。
而在弹幕网站火热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吐槽文化”的兴起。有人相信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有人指出,与吐槽类似的讽刺、嘲笑、批评等行为早已存在,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人吐槽春节联欢晚会,只不过精彩的“槽点”只能依靠口口相传。
正是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的兴起,为吐槽搭建了巨大的交流平台,让更多围观者变成了吐槽党。这种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的乐趣甚至已成为一种时尚。
正如美国“Sugarscape”网站所说,许多网络热门话题本质上其实是以诙谐吸引关注,但从中找到无数“槽点”相同的有趣网友,是人们喜欢互联网的理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