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2016-08-16王华夏

中国建筑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广场空间环境

王华夏

摘 要:高层建筑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有如“双刃剑”,它一方面象征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造成的不利影响也反映出城市建设的种种矛盾和危机。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的发展,并对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并全面分析了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高层建筑;城市空间环境

According to the high-rise building and urban spatial environment of mutual relations

Wang Hua-xia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current stage like "double-edged sword," one hand it symbolizes the achievem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dverse impact of its urban space morphology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lso reflecturban construction, the various conflicts and crises. 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a brief analysis 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and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1.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现代高层建筑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创造,在19世纪中期以前是找不到任何先例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垂直方向上的建筑技术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高层建筑作为表达人心理和情感的替代物,满足着人们精神层次上的需求。新的技术、新材料如钢筋混凝土、乘客电梯等的出现和运用为告成建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可能性。

高层建筑的出现和成熟,是现代城市和建筑发展的产物,也与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拓展息息相关。随着城市和建筑关系的日趋密切,高层建筑具有的优势和特点与建筑的生态化、智能化、巨构化趋势相结合,使它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生态化的高层建筑

我们将面临一个全球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事实。高层建筑是一种过于人工化的“冷漠”空间环境,容易造成“人本位和物本位”的倒置,就在人们为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建筑高度而兴奋不已时,人类也逐渐意识到生存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等问题。为此,将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应采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设计方法,把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至最低程度,并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居所。

(2)智能化的高层建筑

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优化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环境能随着需要自动加以调节,管理与控制。为适应这种发展需要而兴起的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化集成整体,是知识生产力的高效场所,是一种新型建筑体系。

(3)巨构建筑的出现

巨构建筑的单体概念模糊而转向成片的综合群体;在用地方式上表现为跨街区的联合开发;在功能组织上表现为高度集聚的功能群组;在空间组织上表现为最大限度的立体综合开发利用;在交通组织上表现为内部交通与城市地上、地面、地下三维交通动线及人行步道系统连结成网;在体量上表现为庞大的超人尺度。

首先,建筑单体的体量和高度不断突破传统的个人尺度以及众人尺度,趋向超人尺度。其次,大规模的高层建筑群落组织,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构成,在城市建设中,它随着城市CBD和其他高密度地段(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区域、娱乐中心等)的开发建设而逐渐孕育出现。(上图,“共生”大厦)。

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空间正在突破建筑自身的封闭状态而演化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它为更多人服务、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也使城市环境产生巨大的聚合力。这是高层建筑功能多元和规模扩大双重作用的结果。在现代城市对建筑在使用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时,经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的高层建筑有可能成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媒介。

2.高层建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综合影响

高层建筑产生于城市,以其巨大规模和高度迅速改变城市的传统风貌,为城市环境赋予了新的性格,创造出崭新的城市景观,它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一种质的变化。同时由于高层建筑的出现带来的传统城市尺度的破坏、城市生活的衰落及城市空间、环境气候、交通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总结道:“在摩天大楼发展的第四时期(即当今的多元化时代),我们对理想的棱柱体失去了兴趣。我们关心的是内外空间的协调,公众和需要……。当塔楼拔地而起,冲向天空,它就成为对城市应负贵任的公共建筑要素,要求与城市的姿态相互呼应。我们理解到自己参加进了建造城市的过程,我们把这看作是建筑师最重要的天职。”高层的设计应该与城市空间环境相融合。

2.1 高层建筑与城市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1.1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小气候

结构材料(钢和混凝土)的改进和机械、电器设备对室内环境的调节,使建筑形式从十九世纪开始逐渐摆脱了当地自然材料和气候条件的束缚。但是带来的反作用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一般多采用封闭的自调节系统,运用空调技术制冷和采暖,密集的高层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由于高大建筑的阻挡,风由于“角落效应”、“通道效应”、“漏斗效应”等不同的原理而会产生许多风速增加的区域,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同时高层带来了对于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共享不均的问题,尤其以遮阴问题为严重。(下图 梅辛其大厦)

高层建筑本身固然有缺陷,但是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设计往往可以取长补短。杨经文的“绿色摩天楼”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为高层建筑如何“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出路。杨经文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必须正视现代城市发展中紧凑性和一定密度存在的客观性,高层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在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它与城市环境共生的合理途径。

2.1.2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自然风貌 环境地形地貌的差异往往带来对城市建筑不同的设计要求当然,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地理特性,如绿树的覆盖程度,城市水系的位置、大小宽度以及环境质量等等,这些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建筑群个体之间、建筑物与自然山体或水体之间相对关系的组织是从事这些特殊地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高层建筑的选型、组织、制高点控制和外轮廓线是要着重考虑的因素。假如控制不当就会给城市面貌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青岛是美丽的滨海城市,海岸线悠长,景色宜人。但是少数高层建筑立于城市风貌敏感地带,打断了绵延舒展的海岸天际线。(上图 青岛海岸天际线)

2.2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与城市社会环境的相关性

2.2.1高层建筑与社会文化心理

历史上,任何文化背景中占统治地位的建筑形式,往往运用了当时最大胆、最先进的建造理念。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各类神庙,罗马帝国的纪念碑,欧洲封建领地的城堡,哥特式的教堂等等。高层建筑同样也不例外,它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一种社会力量,是人们长期以来向往高空生活的结果。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经济实力,也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2.2.2当代超越文化界限的模仿现象 在仅仅能使用当地原材料的国家和社会,建筑形式往往是各地环境特征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发现一个区域过去的建筑形式通常是唯一的。而当今,超越了文化的界限之后,世界范围内交流手段的巨大发展使得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能被迅速转播开来。近几十年来第三世界和新兴的工业国家对西方高层建筑表面而肤浅的模仿产生很严重了的社会问题。文化特色的消逝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杂交、混乱的状态使城市整体文脉的传承问题遭受到全球化的国际化的威胁。

2.2.3高层建筑与城市整体文脉的延续 文脉体现一种“环境”的内涵。完整的“环境”概念既具有时间属性又具有空间属性. “在文脉中设计建筑”已经成为大多数建筑师的共识。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城市整体文脉结构形成有机的流动、渗透、交叠等延展性的关系。

工业革命后,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受到强烈的冲击,庞大的建设量和飞快的建设速度使人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城市形态、结构功能的调整。城市的整体形态受到一定的破坏。因此在传统城市和传统街区建造高层建筑的计划往往受到人们的质疑。(下图 纽约花旗银行总部大楼)

2.3高层建筑与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相关性

2.3.1高层建筑与街道空间 凯文林奇把构成城市意向的要素分为五类,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构成要素都沿着它布置或与之相连。好的街道景观需要合适的尺度、连续而明确的界面还有要重视节点处理。因此,高层建筑的出现一方面能够改善街道日益加宽后带来的尺度失调,也可以为街道空间需要的“节点处理”提供契机。它本身在高度上成为视觉的焦点,有助于形成街道的丰富景观,还可通过其标志物的特性为道路定位。

2.3.2高层建筑与广场空间 广场作为十分重要的城市空间之一,是城市聚散活动的产物。城市广场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扮演着“城市节点”的角色。高层建筑更多的是促使城市空间向着第三维——高度上发展,虽然他们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广场的平面特征和本身的使用功能,但是其巨大的体量、尺度和内部功能空间的释放,却动摇了广场在空间方面的某些传统特征。高层建筑参与构成了新型的、有别于传统的,具有鲜明特征的现代城市广场。(右图 芝加哥市政大楼前广场)

高层建筑提供建筑入口广场,随着人们对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视,新建高层建筑往往考虑在入口处提供广场或与周边已有的广场相结合,旨在解决大量人流集散问题的同时,为城市创造积极的活动空间。高层还通过其群体的形态组合,形成特有的空间围合感,参与构成了具有不同美学意义的广场空间体。作为广场上的主体建筑,其体量必须在广场建筑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建筑风格往往能为广场的主题定位,而体现出标志性。高层建筑具有这天生的特点。同时高层建筑也可以作为反映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整体风貌的背景而存在。(下图 洛克菲勒中心下沉广场鸟瞰)

2.3.3高层建筑与城市天际线

城市天际轮廓线是一定历史时期城市建设的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历史上瑰丽的高耸建筑,往往着眼于单体建筑轮廓线的丰富,而现代高层建筑则更多地通过形体间的组合和高低的错落关系,强调城市天际轮廓线的总体效果。高层建筑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城市天际线的变化。其一,通过自身高度的建设使城市的天际轮廓线发生变化。其二,高层建筑通过顶部的造型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西萨 佩里曾说:“对于摩天大楼来说,我们奉献和创造的是轮廓而不是一张皮,这些建筑物应当在设计上考虑时空的前后、左右关系,更多地与建筑地点有联系。”所以,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形象应当以周围建筑为参照,以保持和优化城市的整体轮廓线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有两个基本标准:第一是针对其所影响的使用者的较小范围而言;第二是针对更大的城市环境而言。关于第一个标准,人们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来评价,看其是否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而第二个标准,则必须按其对紧邻城市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来评价,这不仅影响到直接的使用者,还在建成后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空间的使用状况。

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已十分突出,除了数量过多,增速过快之外,其布局无序、定点不当和风格各异等现象也给城市环境带来许多显而易见的不利影响。高层建筑应在整体观、人性观和自然观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并在高层建筑的分布、高度、颜色设计、生态技术和与城市历史结合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使的城市空间环境能与高层建筑完美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雷春浓编著.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 田银生、刘韶军著.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 韩冬青等编著.城市·建筑一体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美)高层建筑和城市环境协会编著.高层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5] 钱健、宋雷编著.建筑外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广场空间环境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