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2016-08-16唐令

大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公网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唐令

(从江供电局 贵州从江 557400)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唐令

(从江供电局 贵州从江 557400)

现代社会正朝着信息多元化方向发展,电子计算机网络信息的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电力企业为了符合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近年来,国内开始普及10kV及以下配电网,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本文主要从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风险入手,并对其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配网电网自动化;技术风险;控制措施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当前电力企业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中低压配电网盲调及控制,以此来满足企业自身经营及管理的需要。在加大新能源应用的条件下,配网自动化已成为供电企业重点投入的方向,其主要集配电网一二次设备、自动化、信息等多项技术于一体,技术交叉点较多,生产厂商及供电企业对其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缺少有关的应用经验,这是配网自动化试点或大规模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风险。

2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系统可有效实现配电网荷载调整、配电网故障区域隔离,缩短恢复供电的时间,主要由配电网络自动化主站、用户终端、高速通信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最新一代的电力调度自动化主站技术可有效保障供电网络区分的安全,同时遵循IEC61970公共信息模型组件接口规范,并符合可缩放矢量图形标准,可将供电网络所提供的矢量信号有效传递出去,但该系统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仍存在一些技术风险。

2.1.1 高级数据分析精度不够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供电企业可有效实现对拓扑数据、电源分析显示等基本的拓扑功能,但对供电网络分区的供电状态、线路负荷预测、网络高仿真等高级数据进行分析时,其分析结果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大大限制了分布式电源控制、智能监视及优化运行控制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2.1.2 数据交互和集成标准不统一

数据信息的交互和集成是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各种数据和集成标准的统一,有利于提高数据处理和传递的效率,可有效解决“信息孤岛化”问题。当前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为点对点,主站和配电网GIS交互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集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见表1。

表1 三种交互集成方式

2.2 通信技术

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主要通信方式就是光纤构建的以太网络,其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强、速度快的特点,近年来价格呈现下调趋势,在现代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可可实现大规模应用,但和一般通信方式相比而言,其建设和维护费用较高,在光纤外敷通道的影响下,其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风险。

2.2.1 无线公网技术

无线公网应用的投资相对较小,当前少部分供电企业已将无线公网通信大规模应用于三遥点,但无法满足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受到通道、装置稳定性的影响,虽然无线公网专网使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和其运营商进行进一步协商,但由于其稳定性较难保障,中、远期如有替代条件极有可能逐步弱化。

2.2.2 无源光通信技术

EPON是PON技术的一种,属于点到多点结构的单纤双向、无源分光、动态带宽分配的光通信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投资省、传输速度快等特点,但国内生产厂商未全面掌握其核心技术,再加上配网变动频繁特点的影响,对其应用的光功率分配、级联数控制、自身保护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还未在工业领域内进行大规模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风险。

2.3 终端装备及其它技术

2.3.1 设备及元件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试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就是终端及元件的缺陷,虽然终端设备的防护等级、结构、元件等各方面具有较为严格的提高要求。但由于终端设备的运行环境较差,各个生产厂商生产质量差别较大,因此,在全面采用工业级元件的基础上,对高故障率的元件可尽量采用军品级;从终端功能模块看,可采用模块化、插件化、遥控独立的型式,可保障模块或元件在发生故障时,可将其整体进行更换。

2.3.2 电源

终端采用蓄电池蓄电,其使用寿命为3~5年,且极易出现问题,现场维护的工作量很大。目前,各厂商终端普遍采用高质量的免维护电池,并加设一定的电池活化功能,但具体的使用效果需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才能看出,因此,若条件允许的单位,可通过入网检测的方式对电池活化功能的实际效果进行检验。

3 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的控制措施

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诸多风险导致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不仅无法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会造成配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从而对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如下:

3.1 加强对通信技术的风险控制

通信技术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对该技术存在风险进行控制的重点就是发展光纤化的无线公网技术,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跨越距离较大的地区,可通过无线公网通信技术来提高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外,配网自动化通信技术主要将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将其有效应用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不仅有利于提高通信技术的通信效率,还有利于降低通信过程中的掉线率,从而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通信的安全性。

3.2 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的风险控制

数据分析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无法保障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则会对配网自动化运行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自动化系统在根据相关数据对配网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情况下,会对系统的准确性判断产生极大影响,导致系统出现误动作故障,因此,针对数据分子精度不够的风险需要进行有效控制。配网自动化系统在建设、安全及调试阶段,应对其拓扑结构进行全面规划,从而将配网数据的监测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另外,针对数据集成和交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在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初期,通过应用IEC61970标准规范来达到配网自动化系统信息集成总线技术建设的目的,并对配网自动化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关键技术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3 配网设备及元件的风险控制

配网设备及元件的风险控制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一旦设备及元件出现问题或故障,则会对自动化技术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加大对配网设备及元件风险的控制力度:①对配网系统设备及元件的使用设备、性能、状态等进行定期检查,若检查过程中发现运行异常的设备或元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从而保障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运行的可靠性;②对于自动化系统中极易发生故障的重点元件应加大检测力度,若条件允许的话,可成立一个专门的检测小组,实现对配网设备及元件风险的有效控制;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到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将自动化系统中各项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实现配网自动化运行效率的有效提高。

4 结语

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带动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配网系统也逐渐朝着自动化趋势发展,其中主要包括通信技术、主站及信息处理技术等多项保障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配网自动化系统才得以顺利运行。因此,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风险分析,充分认识到关键技术的不足之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而做好配网自动化技术风险的控制工作。

[1]赵新明.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33~34.

[2]潘柳蓉.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大科技,2016(13).89.

[3]莫海峰.配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J].云南电力技术,2010,39(6):19~22.

TM76

A

1004-7344(2016)26-0059-02

2016-8-27

猜你喜欢

公网关键技术控制措施
浅析大临铁路公网覆盖方案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公网铁路应急通信质量提升的技术应用
如何迎接公网对讲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