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绿色产业打造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16-08-15赵云平司咏梅张志栋张捷

北方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能源绿色发展

赵云平++司咏梅++张志栋++张捷

绿色发展作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我国“十三五”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我区拥有开阔的空间土地、纯净的自然环境、广袤的森林草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绿色资源占有方面具有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同时我区又是绿色发展矛盾大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与“两高一资”的产业体系和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之间存在着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可以说,绿色发展对我区既是重大机遇,又有严峻挑战。如何让绿色既成为一种发展的新追求和新导向,又成为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支撑,是我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一、把绿色资源开发成绿色产业

(一)培育绿色品牌,促进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舌尖上的中国”倍受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对绿色、安全食品的期待愈加强烈;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我国可生产绿色农畜产品的空间越来越少。而内蒙古拥有天然绿色的广阔空间、质优量多的农畜产品,突出绿色品牌,推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是转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思路。我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落后低效的最大问题就是重数量轻质量、重产量轻产值,导致绿色品牌建设滞后,农畜产品优质难优价。因此,我区农牧业不应再走低档大路产品和简单规模扩张的路子,应坚持生态价值优先、绿色品牌为重的方针,淡化产量目标,注重质量提升,走适量、精品、高端、高效路线。二是完善农牧业顶层设计。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必然会产生数量减少,必须保证农牧民在减量化生产中也能增收致富。如为提供更好的绿色环境,需要留出一定生态空间所造成的种养面积减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推动草畜平衡,造成产量降低等,需要配套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通过二次分配保障农牧民收入不降低;也可以优化要素配置,用农牧业减量节约出的水资源进行工农水权转换,完善转移支付和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牧民收入。三是引导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子。利用好内蒙古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有机环境“王牌”,创新加工营销模式,大力培育地域品牌,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瞄准高端市场走高质、高价、高效路线,尤其要把我区草原牧区自然放养的牛羊卖出“野味”价格,通过减量但高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二)开发绿色生物,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

生命健康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趋向,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近十年来,世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每5年翻一番,是世界经济年增长率的10倍;“十二五”时期,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约是GDP增速两倍。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以安全、质量、绿色、健康为时尚,开始由“饱”向“好”转变,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依托地域广、生态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天然绿色的资源环境,大力发展生物健康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既有资源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需求。一方面,依托草原、森林和沙生动植物资源、动物脏器及高效乳酸菌、益生菌研发技术等,扶持发展保健食品、药品产业。如阿拉善沙漠地区生产着苁蓉、锁阳、麻黄、甘草、发菜等700多种野生植物。这些沙生植物在十分严酷的条件下生存繁衍,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其在基因构成及耐逆性等方面形成了独特性状,纯天然、无污染,品质上乘、材质绝佳,在目前健康消费成为主流的市场趋势下,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和保健作用开发价值。另一方面,依托蒙中医药技术,发展生物医疗产业;依托山水秀美、气候怡人的特色城镇和温泉资源,完善吃住行等基础设施,发展休闲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等。

(三)依托绿色环境,发展全域旅游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内蒙古借助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沙漠、冰雪、温泉及各具特色的地形地貌、民族风俗、人文历史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生态化、人本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有效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和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实现旅游业提档升级、高质高效,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如在推进城镇旅游全域化方面,要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完善全域旅游城镇标准,按照城镇旅游化、景城一体化、文化主体化、全城景区化要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实现旅游线路精品化、旅游区域品牌化、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体验多样化,让我区绿色旅游资源既能吸引人,也能留住人。

(四)开发绿色能源,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内蒙古是绿色清洁能源大区,现已建成风能、太阳能等绿色电力产能超过3000万千瓦,其中风电超过2400万千瓦,风电产能相当于“水电三峡”,草原“风电三峡”梦想成真。尽管我区存在清洁能源消纳上网约束、弃风停机等问题,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政策趋紧,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发展前景广阔,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将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动能。既要拓展清洁能源消费渠道,按照风、光、火电互补,规模化电站和分布式能源并重,上网外送和示范自用并举的方针,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区域智能微电网和外送通道建设,不断拓展清洁能源消费渠道,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条件。又要加快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荒漠、戈壁、荒滩、矿山废弃地等空闲土地投资建设大型并网风电、光热发电项目;推动太阳能玻璃幕墙、顶棚、光伏瓦等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应用,加快千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还要加大绿色能源研发力度,增加绿色能源研发投入,积极开展风电信息接入与利用、运行特征、气象保障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管理及太阳能发电、储热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加快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研究,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二、把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成绿色产业

(一)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的生产工艺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应用绿色工艺。近几年技术革命带动技术进步,很多领域的技术创新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双超临界技术等绿色火力发电技术、煤化工领域的煤气化技术等都不断成熟,在资源型产业中应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绿色技术、工艺的应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区自身产业特点,将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作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攻关方向,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发之举。同时,在电力、能源、化工等行业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这些平台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为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技术可能性。

(二)用绿色能源降低资源型产业的碳排放水平

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能源外送通道建设,积极争取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打捆外送,提高外送电总量中绿色能源的比重。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发电—用电产业链,将大型煤化工基地、冶炼基地建设与清洁能源发展统筹结合,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广霍林河模式,加快建设微电网,提高绿色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比重,使我区绿色清洁能源资源得到转化,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得以延长。

(三)用循环经济模式提升全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积极推进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型工业,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在有较好基础的工业园区,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构建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鼓励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原材料节约利用、废物交换使用,扭转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

三、围绕绿色需求,发展绿色服务业

(一)围绕绿色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

在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从严的大背景下,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倒逼,很多企业在日趋严格的政策环境下,不走绿色发展之路,就没有出路,这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同时,在众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衍生出绿色发展、绿色改造的大量需求,从而为发展以绿色服务为重点的节能环保服务业创造了产业机会,提供了发展空间。围绕产业绿色转型对节能环保服务业产生的巨大需求,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实现服务业与工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一是扶优扶强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业突出、成长潜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服务公司;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逐步形成节能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总承包于一体的服务产业链。二是鼓励大型重点用能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三是在全区逐步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环保服务市场。

(二)围绕绿色资源资本化开发,发展绿色金融业

“绿色金融”随绿色发展应运而生,代表着金融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绿色金融将成为“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的新亮点。一要加快构建系统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项目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让污染项目变得融资难、融资贵,以此改变整个投资结构,使资金转向绿色产业。二要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通过建立绿色股权基金推动绿色项目的股权融资。三要发展绿色贷款贴息,通过银行寻找优质的绿色项目和企业,更有效率地去运用贴息资金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四要推动碳汇交易,积极主动地探索建立碳汇交易金融平台,在条件适宜的地区,设立碳汇银行。通过碳汇交易,实现排放企业和排放地区购买碳汇指标来补偿碳汇地区或进行植树造林、修复草原、治理沙漠等创造碳汇的企业或个人,让建设生态、保护环境的碳汇行为既能得到社会认可,也能得到物质财富。

(三)围绕建设秀美河山,发展林草产业

除了绿色环境能带来间接效益外,绿色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我区生态建设也必须走有经济效益的市场化道路,以实现绿色环境可持续和绿化事业可持续。抓住“十三五”时期,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机遇,努力推动生态建设与林草产业发展互促共进、长效发展。以育苗产业、城市绿化、道路绿化、荒山荒坡矿山绿化等为重点,在积极推进区域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林草种植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林草结构,突出抓好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的经济林、优质牧草和药用植物基地。扶持发展林草产品和林下产品加工业。实践证明,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了林草产品的利用率,增加了林草产业和农牧民的种植收益和积极性,实现林草产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并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能源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