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

2016-08-15文民

北方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县域农业

文民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农业大区,80个旗县中农业和半农业旗县有48个,占60%,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农业现代化仍较滞后,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农业现代化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中实现四化同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的农业发展情况特别是现代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如何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完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及有利因素

(一)农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建特色产业为主体的农村经济格局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全区各旗县农业合作社覆盖种、养、加、储、运、销、农机、中介等各行业和粮、油、肉、蔬菜、禽蛋、奶(肉)牛、林果、毛皮、药材等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点龙头企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各旗县旱作农业耕地改造、节水灌溉项目、以工代赈、巩固退耕还林、奶牛标准化养殖、菜篮子工程、湿地保护等一大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通过 “十个全覆盖”工程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项目,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农业科技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我区始终坚持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套。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一批增产增收和标准化新技术,扎实开展多种方式的农民种养技术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加大了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引领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流转政策的完善,为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镇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区位优势突出

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地理条件使我区成为京、津、冀地区和俄罗斯、蒙古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地,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多种类粮食、油料生产基地和肉类供应基地。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区周边、区内农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基地设施等资源的提升和拓展,为我区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二、制约我区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资源约束加剧

农业是弱质产业,对各种自然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反应敏感。我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农业用水严重不足,春旱、早冻、虫害、疫情等问题给我区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大部分农业主产区因为积年累月的引水、抽取地下水灌溉,造成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山区丘陵区耕地零散,不适宜整合和规模化经营。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及化肥、农药的长期过度使用造成地力降低。绝大多数的县域水资源匮乏将长期困扰我区的农业发展。

(二)农业成本不断上升,比较效益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使农民面临着更多高成本风险。化肥、农药、种子、柴油、用工费等价格总体上涨,种植成本提高。与此同时,国家粮食收购价格补贴因受国际粮价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限制,已接近“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利用也已经达到极限。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粮和养殖积极性。

(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地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单凭经验和劳力投入的农业耕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区广大农村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农民在外经商打工,造成现有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使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观念的推广普及形成较大阻碍。

(四)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家庭承包制将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基本制度中,这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县域经济中农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有其长久的生命力。但与此同时,零散的、无组织的、小规模的农户个体经营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科技的推广,束缚着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我区县域经济中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县域经济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的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我区自身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和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于农业,让它变为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各旗县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找准地方农业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养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提高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把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核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好园区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突出抓好各旗县特色优势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着力进行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园区普及工作。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把握好适度规模的“度”,切忌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一些不适宜建设大面积农业园区或现在仍处于原生态农业生产状态的区域要遵循其发展规律,保持其“世外桃源”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通过争取国土整理项目建立政府、社会、农民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节水改造工程。河套、土默川等土地盐碱化严重的旗县要引进改良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突出建设大村庄、嘎查,逐步缩减分散的小村庄、嘎查,引导农民向城镇汇集;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继续加快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安全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加便利的外部环境。

(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型的重要支撑。我区现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足40家,数量少,产业化水平低,需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走“龙头+合作组织+农户”的路子,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加强产业链条的前后延伸,实现农产品的递延增效。有条件的旗县要以几个龙头企业带动前后相关加工企业的发展,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企业和农户对接,坚持按照商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要求,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我区一些旗县肉、奶、粮食、油料加工,小杂粮种植,林下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发展壮大这些产业的带动作用大有可为,一定要做足做好这些方面的大文章。

(五)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结合我区各旗县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工作,切实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率。着力解决基层农技人员力量不足、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要针对一部分年轻人不再在城里打工返乡务农的情况,从技术、资金、理念上对他们进行扶持引导,使之尽快成为现代的、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

(六)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我区农业产品种类多、特色鲜明,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发展前景广阔。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要科学合理确定特色主导产业数量、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特色产业不在多而在专、不在面广而在量大,要打破市、县、乡、村行政区域界线,按照经济区域配置资源,优化生产布局,推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不搞千村一面,力争“各美其美”。特色农产品生产同时要逐步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向配套设施最完善、实施生产条件最好、发展潜力最大、优势最明显的区域集中,逐步形成专业化格局。对现有已经形成生产优势的点、线、片,要促其转化升级,尽快聚点成片、集片成区、扩线成带,完成数量扩张。在优势产区完善道路、市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引导要素聚集。东北的主粮和林下经济,中部地区的主粮经济,西部地区的沙草经济,南部地区的小杂粮经济,都要形成区域优势、品牌优势,做大做强。

(七)拓展农业产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新兴农业

我区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性大,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吸引外来及城市人群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各旗县要抓住呼市、包头、赤峰、乌海等区内及邻省大城市游客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种植园、生态养殖园、林果产业基地、“农家乐”为依托,结合自然风光拓展休闲观光新功能、开发旅游新项目,使农业的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导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八)突出新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一半以上旗县层次较低,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大财政对购置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力推广各种农作物适宜使用的先进适用的机械及生产技术,力争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准格尔、清水河、凉城、武川等山区农耕地要推广适宜的小型农业机械,同时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种植模式和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

(九)健全现代农业的投入机制

一要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把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作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力推进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三要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村投资环境,在征地、用水、用电和贴息、补助、参股、担保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四要加快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创新,扶持农业发展,扩大农村担保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五要建立农业生产数据信息库,解决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避免丰产不丰收的状况。六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农区走种养结合道路,使秸草向饲草转化,加大有机肥利用率,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程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县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