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归来
2016-08-15阿友
阿友
4月初的安徽省桐城市嬉子湖畔金神镇玉嘴村,一望无际田野里姹紫嫣红灿若云霞的红花草到了盛花期,紫粉色花儿连片绽放营造出一个烂漫童话世界,吸引大批游客流连忘返。随着插秧季到来,红花草将被翻耕覆地沤田,变成绿肥滋养大地。
大地羸弱营养不良
红花草,学名紫云英,是中国水稻产区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绿肥作物,在安徽种植面积已由上世纪60~70年代最高峰时的1600多万亩,下降到目前200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3%。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化肥大量供应,种植绿肥作物的农田产量少直接效益低,造成广大农民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现象尤为突出。过去30年,由于化肥大量使用,绿肥生产陡然滑坡土壤肥力直线降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长大的人们,常会发生这样的感叹:超市里鲜艳五彩的粮食果蔬吃起来没有孩提时记忆中的香醇口感了。因为大量使用化肥污染增多,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特别是作为土壤四大养分(有机质、氮、磷、钾)之首的有机质极度透支匮乏,直接影响到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品质。据检测,耕地土壤中有机质平均含量由过去的3%~5%下降到1%,且仍然呈下降趋势。而今,每当我们卷起裤脚下到水田里,过去松软粘满腿脚的黑泥不见了,脚底反射出的感受是土壤的板结硬化粗糙,仿佛真切地感受到大地母亲那瘦弱的身躯。而对土壤有机质及时必要的补充,就像哺乳期的妈妈需要补充必要的营养一样刻不容缓。当下,农民种植水稻等作物,绝大多数依靠不断增施化肥的方式实现增产,就像是对待乳期的母亲,一味采用药物刺激追求奶水量,而未能及时进行固本正源式的营养补充,导致其体质的极度虚弱,所产奶水品质不断下降。
如何让让哺育生灵身体极度羸弱的大地母亲休养生息喘口气?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回归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倡导及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引导,在土地产出逐年降低倒逼下,红花草再度回归田野大面积盛放。
植物绿肥浑身是宝
农谚云: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红花草为何有这般能耐?在广大南方农村,每年进入9月,红花草与水稻套种。来年4月中下旬,红花草盛花期后,即被翻耕入地。农户随后灌水沤田,7至10天后栽秧。红花草绿肥功效为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作物产量、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红花草改良土壤原理在于植株吸收空气中的氮与二氧化碳,通过根瘤菌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显著改善改善土壤的水、肥、气微观环境。绿肥根系还对土壤有较强的穿插与挤压作用,使土壤的渗透性提高。现在种植一亩红花草,鲜草产量可达2000公斤,其中含有10%的有机质,相当于为土壤层提供200公斤的有机质,同时每百公斤鲜草又可为土壤提供0.5公斤氮素。经测算,红花草含有氮、磷、钾、锌、锰等多种养分,肥力稳定而持久,种植红花草后,化肥施用量可减少40%,种后两至三年土壤肥力即可显著提升。尤其是用绿肥作底肥,相对于传统畜禽粪便等农家肥更加健康清洁,没有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威胁,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有机农业惟一肥源,对于促进水稻田生态平衡意义重大:由于来源于植物的生物性肥力可显著增加作物抗病基因,使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减量消失,让稻田里的泥鳅、黄鳝、小螃蟹、青蛙、田螺、水蛇等逐渐回归,稻棵间吃虫的麻雀、灰喜鹊、白头翁飞来了,天然的生物防治有力维护了大自然生物多样性平衡。
紫云英浑身是个宝,还具有富集土壤硒的功能,在紫云英开花前,收获植株中部以上的茎尖,能制作成富硒干菜,味美价高。安徽省桐城市农业部门引导农民和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富硒茶、富硒食用纤维等产品的开发利用,成效斐然。安徽宿松县指导农民利用紫云英鲜草作饲料来养猪,猪肉品质优良,市价高于普通猪肉4元/公斤以上,一头猪可增收200元。此外,家喻户晓的紫云英蜂蜜和花粉更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每亩红花草可产蜂蜜10公斤,营养价值高老少咸宜。红花草花期长达30-40天,连片绽放时美不胜收,用烂漫的紫云英花海取代金灿灿的油菜花景观,不但能减轻城市每年午季秸秆禁烧的巨大压力,净化空气增加空气含氧量,还能为都市休闲生态游平添一抹靓丽风景。正因如此,为提升农民大量种植紫云英信心,合肥市部分各区县同丰乐种业达成收购协议,负责回收合肥市3万亩紫云英种子。而对于大规模种植紫云英的农户,合肥市农委每年给予100元/亩的补助。
据报道,浙江省仙居县朱溪镇绿仓种植专业合作社,4年来累计推广“绿肥清洁稻米”3万多亩,生产的“绿肥稻米”每公斤售价20元,每亩净利润2000元。62岁的湖南省南县三仙湖镇万元村农民陈光华,25亩冬闲田连续种植8年绿肥。绿肥项目实施前,陈家水稻早晚两季亩产仅700公斤。自2008年参与试验绿肥后逐年增产,目前两季水稻平均亩产逾900公斤。在老陈看来,种紫云英有五大好处:一是用肥少了,二是杂草稀了,三是土质松了,四是稻谷成熟度均衡了,五是产量提高了。由此可见,绿肥种植与综合利用不仅能降低成本提升农产品质量,还能靠地养地永续利用良田沃土惠及子孙后代,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星火燎原拯救大地
既然红花草是个宝,推广可有何难度?安徽省农委针对绿肥科研停滞多年,导致绿肥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下降、种植利用技术集成不足的现状,巧借国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之东风,大面积推行绿肥种植提升生态农业品质,通过资金引导、技术示范等手段,走循环利用之路。从2007年开始,安徽省农科院形成了以王允青研究员为首席的绿肥研究团队,在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建立第一个红花草种植试验区,相继研发出皖紫2号、弋江紫云英、余江大叶等系列品种。小花燎原,紫缀江淮,如今分布在沿江地区数个红花草试验区总面积已达200万亩。2008年以来,安徽省农委先后在南陵、旌德、泾县、宁国、桐城、怀宁、太湖、宿松、金安9个县区实施有机质提升绿肥高产种植项目,项目采取免费提供种子、菌剂、培训,深受农民欢迎。其中桐城市、宿松绿肥紫云英种植面积由项目实施前的5-6万亩发展到目前10万亩,鲜草产量由项目实施前的1500公斤/亩提高2500公斤/亩以上。早在1996年,枞阳县从以工代赈资金中划拨8万元,作为发展紫云英生产基金,调入2吨地方良种“弋江籽”,在5个乡镇连续3年集中繁育,形成有规模的自繁、自供新局面,目前全县紫云英面积发展到18万亩。
毋庸讳言,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在当今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等对耕地产生巨大压力形势下,用好养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现有土地显得尤为急迫。要让紫云英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业界人士呼吁,对安徽(480万亩)乃至全国处于荒芜状态的季节性冬闲田,应迅速建立冬闲田闲置惩罚机制,将鼓励和扶持农民广泛种植红花草等绿肥作物列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来推行,加大绿肥种子补贴力度,逐步实施免费供应种子、无偿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等,引导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肥统一生产、供种、播种、管理、翻压等社会化服务,扩大集成示范效应,吸引提高散户生产效益,让紫云英点缀千家万户绿色小康梦。
(责编:张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