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机遇 开启天津战略发展新引擎

2016-08-15程明

北方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京津冀天津协同

程明

一、“十二五”期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历程

自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发改委2012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开始,京津冀合作便拉开了序幕。2013年,河北省先后与天津市和北京市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进了京津冀合作发展的进程。2014年初,随着京津冀三地两会相继召开,就三地如何协同发展,特别是针对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如何联防联控,成为全面落实京津冀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议题。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公布了该纲要的主要内容。《纲要》针对协同发展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发展定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领域率先突破,并对体制改革、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部署。《纲要》的推出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三地协同发展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确定。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区域协同发展是我国宏观政策长期追求的一个目标。改革開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区域发展比较完整的战略和政策体系。特别是十八大以后,中央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国家战略,既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拓展、加强和深化,也是我国“十三五”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纵观区域协同发展之路,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效、公平和可持续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在京津冀区域表现得非常突出。与此同时,京津冀区域又是最有条件解决这些问题的区域。因此,只要解决了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问题,就可以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树立新的典范,创造可借鉴的经验。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工作汇报会上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便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快了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的脚步。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机已经成熟

根据之前的数据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不足全国总面积的5%,但却要养活将近全国8%的人口,资源配置十分紧张。另外,京津冀还共同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的联控联防等问题,这些都促使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在必行。在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机更加成熟。决定时机成熟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都大城市病倒逼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北京凭借其首都优势,集聚了周边乃至全国大量优质资源,2015年北京生产总值近2.3万亿元,年人均GDP首次破十万大关,科技创新居于全国前列。然而,因资源的过度集聚又造成了北京深受“大城市病”的困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正常发挥。北京对空间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这个过程恰恰给京津冀区域合作带来发展契机,同时也是北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蝶变”过程。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产业结构体现出服务主导和创新主导的特点,这推动了北京进行产业转移,让一些传统的、与北京核心功能不相适宜的产业向外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个过程意味着京津冀的区域合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第二,环境污染倒逼京津冀区域联控联防共同治理。近年来,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甚至引起人才、外资企业、研发机构等的逃离外迁,从而影响了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14年5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生态环境是不受行政区域限制的,三地任何一方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同呼吸共命运,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依据,努力实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治。

第三,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京津冀一体化迎来新的高潮。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上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四个立足,七个着力”。在会议上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建立科学长效机制,这为整个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打开了局面,为取得实质性进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三、天津市迎来实现战略目标的新机遇

(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目标定位

天津市最大优势是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拥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扶植、科学教育均处在全国前列。《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天津市的目标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即“一个基地、三个区”。

(二)发现现存问题,找准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向

1.从发展方式看,天津要突破产业结构瓶颈,寻找更合适的发展契机是当务之急。天津市目前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其占产业结构比重较高,急需向集约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另外,过去的发展方式主要靠投资驱动、靠大项目驱动,一旦没有后续项目跟上,经济将无法持续发展,因此,这种方式必须尽快向创新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由外生型转为内生型。

2.从发展阶段看,天津仍处于工业化后期,还在进一步的做大,这样会带来双面性:有利的一面是能带来比较快的增长,第二产业投资以后见效益,增速比较快;不利的是这个阶段下第三产业已经开始加速,虽然可能形成第二、三产业的双轮驱动,能够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但是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周边的资源,这就造成了天津市与周边的关系竞争多于合作,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不足。

3.从发展活力看,过去都是内靠项目注入式带动城市的发展,外靠央企带动,这条腿很长,但中小企业不活跃、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应该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才能有活力和后劲。

4.从发展环境看,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与北京比较天津总体上还不够开放,缺少包容、宽松、创新的就业环境,造成天津宜居但不宜业。

(三)借力北京资源与助力北京发展相结合

从目标定位来看,虽然中央没有明确指出,但是能够理解中央还是把天津定义为北方的经济中心,而这一点正好和北京有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天津市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1.天津要借力北京资源。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重点是高端制造业的加工环节,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基地、教育医疗,以及研发转化、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自2014年以来,北京对天津的投资呈加速态势,仅2014年一年北京向天津投入48.9亿元,占向津冀总体投资额的88.9%,2015年1-5月,其占比达到91.7%,同比增加了359.5%,呈井喷态势。

2.天津要助力北京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是历史性机遇,天津主要通过行政区划分的方式,内部整合了“1+11”個承接平台,在产业对接上深化与北京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科技城,打造京津国家级创新主轴,并在2014年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实施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确定了滨海新区及有关区县产业承接平台。各平台互相借力,协同发展,在承接北京相关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四)新常态新机遇新政策助推天津经济发展

天津若想在“十三五”结束之际完成国家任务和要求,建成“北方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宜居城市”,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的机遇下,我们要利用各种优势,推进天津发展的新高潮。

1.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奠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天津获准建立中国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为天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结合天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破除体制性障碍,依托京冀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与京冀联手,积极探索三地在海港、空港、产业、科技、金融、物流、生态和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区域合作新模式与新途径,共同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群。

2.港口优势,创造了天津融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天津港是“一带一路”海陆黄金交汇点,也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四条铁路通往欧洲陆桥的港口。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下,天津可利用这些优势努力把天津港打造成为畅通京津冀物流的走廊。

3.抓住北京功能疏解的机遇,拓宽天津民营企业发展空间。目前,天津正在按京津冀合作协议,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京冀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协作,积极开展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合作,主动承接养老、医疗、教育机构转移,这些都为天津民营企业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和领域。天津市政府通过“改造提升一批,产业转型一批,专精特新一批,关停重组一批,载体升级一批”五条路径,达到2016年首批确定的1.2万家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企业整体效益提高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000家以上。基本实现了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就业不减、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推动天津的民营企业向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规模型和集约型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杨再梅

猜你喜欢

京津冀天津协同
如果天津有“画”说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天津卷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天津之眼》
天津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