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爱丽丝梦游仙境2》引发的伯顿式电影思考

2016-08-15于海航张维刚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

于海航+张维刚

【摘 要】最近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2》引发了一股观剧热潮,“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的独特风格又进入观众的视野。作为哥特式电影的典型代表人物,其伯顿式风格值得探讨。

【关键词】伯顿式电影;角色造型;环境造型;影视色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16-01

一、个性化的伯顿电影

家喻户晓的影片《剪刀手爱德华》是蒂姆·伯顿确立其哥特式风格最为关键的一部作品。影片中,蒂姆·伯顿塑造的主角爱德华,是造型另类、面部苍白、拥有一双剪刀手的怪异形象,但是蒂姆·伯顿没有极度地渲染死亡与阴冷,也没有营造一般的哥特电影中的阴森与恐怖氛围,而是将所有哥特元素的孤独与痛苦都凝结在不谙世事、内心纯净的爱德华身上,即使恐怖与血腥的情景没有出现,但无形中仍透露出阴郁伤感的浓郁哥特风。蒂姆·伯顿在此部影片中将哥特风格隐性表现,在恐怖题材中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给哥特电影的叙事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了哥特电影的影像及叙事范围,从而形成了伯顿式的哥特电影。

二、伯顿式电影的造型艺术及独特标志

(一)古怪另类的角色造型。蒂姆·伯顿影片中的角色造型多运用怪异的形象,注重夸张,但又不会降低辨识度,具有鲜明的伯顿标志。蒂姆·伯顿影片中塑造的角色有着看似统一的风格,夸张的黑眼圈加上毫无生机的肤色,暗深色的头发配上纤细的四肢,浑身透露着哥特风格。《圣诞夜惊魂》是蒂姆·伯顿在角色造型颠覆性设计上的第一次成功尝试。这部影片的人物怪诞奇异、各有特点,有些角色的四肢甚至不长在原本的地方,还有些人物甚至没有眼睛,与我们的传统审美观念大相径庭。这种狂欢式的造型充分体现出蒂姆·伯顿对哥特式黑暗风格的演绎与应用。

与《圣诞夜惊魂》中塑造的离奇怪异的形象不同,《剪刀手爱德华》《爱丽丝梦游仙境》等有真人参演的影片中,角色造型更强调对真人的异化,皮肤白、头发乱、肢体动作夸张是其独特的标志。通过观看影片《爱丽丝漫游仙境》系列作品可以发现,疯帽子与红皇后的造型就是打破常规,增加鲜明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说,蒂姆·伯顿影片中的角色造型都是以古怪另类见长,强调用不同于常人的视角来表现其独特性,从而引发受众思考。

(二)诡异怪诞的环境造型。好的环境造型可以丰富影片画面的形式,也可阐释作品的主题内涵,突出影片的格调、展现作品的风格。伯顿的动画电影中,环境造型与角色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特征。

1.阴森恐怖。影片《断头谷》从一开始就努力营造出一种神秘惨淡的氛围:色调低沉灰暗,孤零零的稻草人、被烟雾笼罩的灰色天空等等,形成一种阴森恐怖的环境氛围,这与影片整体的恐怖、黑暗、阴森的哥特风相吻合。类似这种阴郁的环境造型在《圣诞夜惊魂》《艾德·伍德》《僵尸新娘》《科学怪狗》等影片中都有所体现。蒂姆·伯顿将哥特式风格的怪异、阴郁、恐怖在进行自我个性化设计后加入古墓、森林、古堡等常见的哥特电影场景中,成为了构成蒂姆·伯顿式电影的主要符号。但是,伯顿电影不同于恐怖影片,其哥特式风格加入了对生活的思考,更具有思想性。

2.童话梦幻。在蒂姆·伯顿电影中存在着鲜明的哥特风,但是环境造型并不全是阴森荒诞的风格,在真人出演的影片中,力求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却又不失怪诞。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一部将迪士尼风格与伯顿风格合二为一的经典动画电影,从中既可以看到一般动画影片的唯美,又能领略到伯顿式的怪诞风格。电影场景是对真实场景的再创造,产生了一种童话般梦幻的视觉效果。

伯顿的电影作品中,环境造型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阴森恐怖,还是童话梦幻,都彰显出伯顿式的独特风格,营造了一种怪诞诡异的环境氛围。也正是由于伯顿电影环境造型特征鲜明,吸引了许多忠实的观众。

(三)反差强烈的影视色彩。蒂姆·伯顿影片的影视色彩存在着鲜亮和灰暗的两极色彩,创造了无数个令人充满幻想的哥特世界。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系列作品展现了一种童话般的画面效果,整部影片色泽亮丽,构造了一个虚幻的梦境,而疯帽子所处的环境虽缺少色彩,但充满温情,这种色彩的对比引发了人们对于影片的思考。

蒂姆·伯顿的电影带有明显的哥特式风格,并在不断演化中融入了自己的特征,形成了所谓的伯顿式电影。伯顿式电影总能使观众在阴森灰暗的氛围中寻得一丝人性的温情,在色彩斑斓中也能看到对社会的批判。通过观看《爱丽丝梦游仙境》系列作品可以发现,难能可贵的是伯顿式风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随波逐流,而是更加鲜明;没有刻意地展现黑暗面,而是通过明暗对比,用戏谑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人性的美。

参考文献:

[1]祝溪白.坠入黑暗童话的深渊蒂姆·伯顿电影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孙健.黑色的纯真: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简介:

于海航,女,山东潍坊人,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主要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研究;

张维刚,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