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版武侠电视剧的特点分析
2016-08-15刘学士
【摘 要】张纪中着手拍摄金庸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1999年《笑傲江湖》,他的作品一改TVB武侠剧的风格与模式,变为浑然大气、格调清晰高雅的武侠大片。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张纪中;武侠;笑傲江湖;特点;风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98-01
一、忠实原著
对原著的绝对忠实是张纪中的追求,也是其电视剧的特点。众所周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展示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如中国传统儒家、佛教和道教哲学、饮食文化、酒文化,流行文化等,“侠情”弥漫充斥在一部部小说中。把金庸先生的这种“侠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张纪中对武侠电视剧的追求。
张纪中认为,能否恰到好处地将把原著的精神和元素表达出来是改编的标准。因此在改编和翻拍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侠客义士的武侠精神,不管是义薄云天还是快意恩仇,他所拍摄出来的场面都是令人振奋的。此外,张纪中特别善用气势磅礴的场面以及注重写实的手法展现金庸武侠的内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满足了观众对于武侠大片的需求。
二、独特的人物性格
《神雕侠侣》中,为了小龙女的挑选契合角色。“小龙女”作为主角贯穿于整部电视剧,因此对演员选择方面就需要仔细考量。张纪中煞费苦心,曾找过全智贤、张柏芝,最终确定为周迅。然而刘亦菲的出现,让剧组最后选择了刘亦菲。果不负众望,在电视剧中刘亦菲活灵活现的演出征得了观众的赏识。在张纪中版《天龙八部》中,对“天山童姥”一人物角色的定位,启用了年仅16岁的舒畅,舒畅精湛过人的演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童姥由童到老的过程。在人物角色选择中,张纪中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完美地展现了金庸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征。
三、善用新设备与技术
首先,是设备的提高。武侠世界毕竟不同于正常社会,武林人士的各种奇功异术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噱头。比如说:利用威亚技术,江湖人物得以飞檐走壁;利用爆破,江湖人物掌下的武功变得杀伤力极大;电脑技术的后期合成,使得武侠人物大都场面更加精彩,也更加有看头。对于观众而言,仿佛这些演员真的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其次,是拍摄技术的提高。众所周知,电视剧拍摄方式与电影的拍摄方式有所不同,在电视剧拍摄制作的过程中,引用电影拍摄手段,带来了与往常电视剧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例如《笑傲江湖》第28集,恒山派接到嵩山派书信,要前往福建阻挡魔教抢夺辟邪剑谱,仪琳师妹与哑婆婆告别这一小段戏,先是远景,镜头拉近,特写,然后再切换镜头,布置内景,再配以筝琴配乐,把一个小小的离别渲染得很大气。
在取景方面,善用大场面,往往借用美丽的风景使电视剧更明亮可感。比如在《神雕侠侣》中,许多唯美的景象以及打斗的大场景取景于浙江的横店以及四川的九寨沟。《天龙八部》小说中,常常提到神秘的国度——大理国,大理国在小说中被作者描述的令人向往。于是,张纪中把目光投向云南富有文化底蕴的大理,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影视基地。又如在《笑傲江湖》中,曲洋和刘正风打坐在云山雾绕中的真实场景中,美轮美奂,让人产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也弥补了港版武侠电视剧人工搭建布景的沉闷。在武打上,《笑傲江湖》中一些武打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令狐冲任盈盈竹林大战那一集中,在小说中没有过多的描写,而在电视剧中,大气的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武打设计精巧
与港版武侠电视剧不同,张纪中武侠电视剧在武打技巧设计精巧,根据金庸的原著小说,以找到支点人物的武打设计,是一个出彩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的设计,依据马戏团小丑的姿态,前仰后合,适合用来展现段誉躲避外来攻击,并且此时脚的立足重心是不变的,而不是所谓的在地上飘行。在《射雕英雄传》中,对郭靖的降龙十八掌的设计,每当出掌的时候,一条金龙呼啸而出,煞是威风,但是也未免过于单一,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倦。而后在关于乔峰的降龙十八掌的武打设计,剧组一改《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章法套路,而是考虑人物性格和力量,将乔峰身边的环境因素都利用起来,来表达他掌法的威力。如果在山峰上,就以山川石头突出掌法威力。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武功强大,也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满足了观众的需求。
五、结语
张纪中版武侠电视剧开创了大陆武侠电视剧的新高峰,其鲜明的特点以及影视风格,给我们创造了深刻的金庸武侠世界。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的,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存在改进的地方。武侠电视剧也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海鸣.当一名合格的电视制片人——《芝麻开门-张纪中访谈录》评介[J].当代电视,2002,(12):54-55.
[2]任丽娜.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命题影片风格分析[J].电影文学,2014,(24):36-37.
[3]卢思聪.浅谈武侠电视剧中的武侠文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251.
作者简介:
刘学士(1991-),男,汉族,河南商丘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