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唢呐与鼓吹乐
2016-08-15张海涛
张海涛
【摘 要】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为主的一种器乐合奏形式。鼓吹乐队中有时也用击奏乐器,但只起衬托或点缀作用。有时鼓吹乐队中还会采用弦鸣乐器,但它们只作为吹奏乐器的伴奏乐器。鼓吹乐和吹打乐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由击奏乐器演奏的“锣鼓段”,顶多不过是用简单的“锣鼓点”在乐曲中起引出、转换、收束的作用。
【关键词】唢呐;鼓吹乐
中图分类号:J6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86-01
鼓吹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这一乐种就在我国西北地区流传。传入中原后,被用作军乐、宴乐,亦用于其他各种仪式。古代以箫、笳为主奏乐器,用于仪仗行进时演奏的鼓吹乐叫“鼓吹”;以鼓、角为主奏乐器,用于马上演奏的叫“横吹”。宋代以前宫廷鼓吹乐所用的吹奏乐器有角、笳、排箫、笛、筚篥、中鸣、长鸣;击奏乐器有淳于、钲、铎、鼓、大鼓、节鼓等。约在金、元时期,鼓吹乐引进了唢呐,用于军乐和仪仗。到了明代,唢呐这种乐器就已流行全国各地了。
汉族地区的鼓吹乐可分为由唢呐主奏的“唢呐曲”和由管子主奏的“笙管乐”两种,往往在一个乐种中就包括了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唢呐曲”是指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合奏形式,这种形式除了某些用高低不同的唢呐组成的合奏之外,大多比较接近以唢呐为独奏乐器而以其他乐器作伴奏的性质。“唢呐曲”分“唢呐牌子”和“咔戏”两种不同的形式,“唢呐牌子”演奏的是器乐化的曲牌,“咔戏”却是模仿戏曲唱腔的产物。表演“咔戏”时,根据剧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伴奏乐器。如奏河北梆子时,就要加用板胡、梆笛、梆子等伴奏乐器。“笙管乐”所用的主要乐器是管、笙、笛,在“笙管乐”中,管子主奏旋律,笙辅以和声,笛子则用活泼的音型装饰主旋律。民间艺人用“拙笙、巧管、浪荡笛”来概括这三件乐器的特性。
鼓吹乐和我国民间风俗、礼仪联系较紧密,流传的范围也较广,北方许多地区都拥有本地独特的鼓吹乐。冀中管乐主要流行在河北省中部的廊坊、固安、雄县、徐水、定县和北京市南部的通县、大兴一带,约有200多年的历史。冀中管乐的演奏者为职业或半职业的佛、道及天主教乐队,多在做法事时演奏。亦农亦艺的农民乐队,自由组合成鼓吹乐的演奏团体,除在婚丧喜庆中演奏之外,农闲时亦演奏以自娱。冀中管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流派,一是“音乐会”(亦称“北乐会”),主要流行在廊坊、人兴、通县、固安一带。这一流派主要演奏宗教音乐,又分两个小的流派,佛教、道教音乐会和天主教音乐会。佛教道教音乐会主要流行在廊坊、大兴、固安一带,常奏的曲目有《菩萨陀》《灯赞》《大三皈赞》《五声佛》《无头鬼》《小跳神》等。天主教音乐会流行在通县一带,常奏的曲目有《圣母赞》等。“音乐会”乐队的编制八至十人,乐器有管子(主奏乐器)、笙、曲笛、鼓、小镲、云锣、铛鼓等,演奏风格古朴端庄,情趣典雅。比较有代表性的演奏团体有河北省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北京市大兴县北辛庄音乐会等。第二个大的流派称为“南乐会”(亦称“南音”),主要流行在河北省徐水、定县一带,主要演奏民间音乐。按其曲目和演奏形式,大体可分为四个类别:1.唢呐曲: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如《抬花轿》等;2.笙管曲:以管子为主奏乐器,如《打枣》《放驴》等;3.咔戏:以一样或两样乐器(如管子、口哨、小唢呐等)来模仿戏曲或说唱片断,其他伴奏乐器则视戏曲剧种而定;4.器乐合奏:各类乐器合奏并加有打击乐演奏,乐器可增可减,如《英雄战胜了大渡河》等。因为“南乐”流行于河北省,演奏者又善用管子、唢呐等模仿声乐唱腔,所以又称“河北吹歌”。“河北吹歌”的演奏具有明快、活泼、高亢、豪放的特色,尤其是“咔戏”,风趣热烈,深受群众的喜爱。高超的吹奏技术是吹歌一大特色,由于吹歌发展面宽,参加人数多,促进了吹歌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了适应演奏的需要,很多吹歌艺人都是一专多能的高手,特别是演奏一些“吹歌”和“咔戏”时,要求唢呐、管子、口笛要模仿戏剧中生、旦、净等各类角色的唱腔,这样就极大推动了吹奏技术的提高。他们不但能惟妙惟肖地模拟戏曲唱腔,还能逼真地模仿三弦的弹奏和细雅的箫声。
比较著名的演奏团体有河北省定县子位村吹歌会和徐水县迁民庄吹歌会等。河北吹歌的代表性曲目有《放驴》《小二番》等。《放驴》是根据河北民间音调发展而成的一首反映冀中人民生活的风俗性器乐曲,表现了在喜庆节日中表演民间歌舞“跑驴”的风趣、欢快情景。《放驴》有三个段落,第一段是慢板,第二段是快板,只演奏一、二段时则称《小放驴》。第一段的旋律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特点,性格豪放,歌唱性很强,感情炽热,富有秧歌悠扬洒脱的节奏律动感;第二段为乐曲,活泼跳跃,生机勃勃;第三段是全曲的展开部分,主要运用民间鼓吹乐围绕中心音的进行和中心音转换的手法,使乐曲得以自由延伸和展开,并使气氛达到高潮。
综上所述,鼓吹乐曲目短小、旋律性强、节奏明快,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给人以清新刚健、生机勃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