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秦腔旦角表演风格之异同
2016-08-15韦小红
【摘 要】作为众多戏剧表演形式中的一种,秦腔艺术在中国已发展和传承了上千年。本文就秦腔旦角表演的不同风格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异同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59-01
旦角,指戏曲表演中所有的女性角色,根据年龄、性格、身份等被细分为正旦、小旦、老旦、花旦、武旦、彩旦等多种类型,丰富了秦腔表演的形式。
一、秦腔旦角的分类和风格异同
正旦,指举止端庄、形象正面的中年妇女形象。在表演上,正旦往往需要唱做并重,唱腔是其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具体表演中,正旦通常以箭板开头,或慢板介入,后又缓冲于二六板等方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正旦也有类型区分,如身着青衣素裙的青衣正旦(《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等)、身着华服或风冠霞帔的华彩正旦(《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等)、表现刚烈性格的刀子旦(《杀仇》中的庚娘等)、表现端庄少妇或少女的正小旦(《白玉楼》中的白玉楼等),正旦在秦腔表演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小旦,指性格开朗、举止得体的年轻女性形象。在表演上,小旦着重于人物细腻情感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演员通过表演的细化,一步步将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完成了人物的真实塑造,《白玉钿》中的尚飞琼即是这一类型。
花旦,指聪明活泼、可爱动人的少女形象。这类角色注重外形的塑造,以轻盈俏丽的体态和娇憨的神韵体现少女独特的风格。在肢体动作上,要求花旦脚步轻快、手指灵活、眼神灵动、腰身柔软,面部表情更要明艳多变,以此完成对人物角色的诠释。《拾玉镯》中的少女孙玉姣就是花旦的代表形象,通过外在的表情和动作的表现,使得人物情绪得以释放,实现角色情感的真实表达。
老旦,指老年妇女形象。老旦的表演风格需要唱做兼备,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决定唱、做功的分量,唱腔着重深沉苍劲。老旦形象有贫富之分,因此在表演上要求考虑人物身份。
彩旦(媒旦、丑旦),专指媒婆、店婆等形象。这类人物形象一般妆容浓艳滑稽,着装也偏艳俗,性格张扬,有些幽默诙谐,有的则主要负责被嘲笑和捉弄。表演上力求夸张、讲究念白的艺术性,在舞台上属于“活宝”型的人物。彩旦作为配角,在舞台上往往起到了调剂整体表演效果的作用。
武旦,指身怀武艺的女性形象。根据人物身份和技艺,武旦还被细分为武旦和刀马旦。刀马旦重身段工架,讲究表演的大气、刚劲;武旦大多身着短衣,着重于表现身形的精当利索,讲究表演的灵活。武旦最能体现女性英姿勃发的一面,需要演员掌握更高超、深厚的艺术功力。
二、秦腔旦角风格的塑造原则
(一)根据戏剧要求,塑造人物形象。在秦腔表演中,人物的塑造非常重要,是表演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剧情的要求,需要对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区分表现,这样塑造的人物才能被观众接受。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人物的着装、表情、动作、唱腔都会受心态的变化而改变。
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最初以青衣素裙的朴素穿着表现其贫寒出身,性格也较软弱。当丈夫陈世美做出抛妻弃子、甚至派人杀害他们的行为后,她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最终选择反抗,将陈世美告上府衙。在这一剧目的表演中,旦角作为主角,需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这样才能推进剧情的发展,吸引观众的注意。
(二)进行二度创作,丰满角色形象。秦腔旦角的表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创作。过于单一的机械式表演会失去角色的舞台吸引力,所以需要演员通过自身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感悟对角色进行二度创作,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如《巧相亲》中的阮妈,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其在整部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气氛的作用。阮妈的身份是媒婆,因此可以结合生活中媒婆的形象对这个角色进行塑造,使人物形象更深入人心。
(三)体会人物情感,进行艺术创新。旦角演员想要形成明确的表演风格,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创新能力。在表演中不仅要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更要体会人物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进行有效传达,使观众感受到角色的魅力。
《窦娥冤》中的窦娥最初是小旦形象,刻画时借鉴了闺阁旦的表演风格。而在蒙冤时,窦娥反抗精神的表现又融入了武旦的表演风格。当窦娥死后进入“鬼告”环节,人物形象又涉及到了一些花旦的表演动作。这就要求演员掌握多种表演风格,并将其融入表演,形成人物塑造的层次感。
在秦腔表演舞台上,女性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这需要演员掌握旦角表演的精髓,从不同女性形象的共性中找出个性,体现人物表演的不同风格,将人物独特的内在美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刘西玲.秦腔旦角表演风格之异同[J].当代戏剧,2010,(05):70-71.
[2]杜银凤.秦腔旦角表演风格分析[J].戏剧之家,2015,(20):56.
作者简介:
韦小红(1973-),女,汉族,陕西人,高中学历,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剧团四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