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选课学生调查及教学方法探讨
2016-08-15彭希文
张 琳 彭希文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
《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选课学生调查及教学方法探讨
张 琳彭希文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以西南大学为例,调查统计了近年来选课学生状况,分析了《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的特点和难点及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中进行的诸多尝试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课程讲授内容及方法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学生调查;教学方法
公选课《特种经济动物学》已开设二十余年。西南大学前身西南农业大学动物教研室1994年首批在学校开设公选课, 1996年该课程跨学校在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开设;选课多为非涉农专业学生,30学时,由教研室刘天祺副教授主讲,授课形式为课堂讲课和外出参观养殖基地。每周在两个校区各授课1次2学时,课程的开设受到学生的欢迎,周末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养殖基地更是学生选修此课的重要因素。
2005年西南农业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组建合并为西南大学,《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于2006年列为全校通识选修课,2学分,36学时,由动物学课程组张琳、彭希文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原教学计划中的“外出参观养殖基地”取消,原因是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转型,城郊附近的特种养殖场陆续关闭,授课中只以观看养殖视频弥补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取消外出参观特种养殖基地以来对选课学生的状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课程讲授内容和方法作出相应调整。
1选课学生调查与分析
笔者统计了《特种经济动物学》公选课2014-2016学年选课学生共计607人,涉及60个专业3个年级,主要分布情况:具有相关专业基础的学生92人,占15.2%,文科类学生225人占37%,工科类学生127占21%。
课程的开课时间与选课学生量也做了调查统计:周二、周四下午(8、9、10节)即14:30-16:50、周三、周四、周五、周日晚上(12、13、14节)即19:00-21:20,统计结果表明周五晚和周日晚学生选课不积极,只有课容量的60%,其他开课时段的课容量为100%。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授课期间我们建立了课程QQ群,选课学生自愿加入,通过此平台我们针对选课动机、学生对授课内容要求、教行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查,学生实名或匿名发言,进群交流的学生占选课人数的70%。统计显示学生选课动机:拓宽知识面占53%,有兴趣31%,时间段契合10%,其他6%;授课内容要求:选课学生大多希望课程能反映特种养殖业国内外状态,介绍新兴养殖种类和有开发价值的动物类群;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选课学生希望授课重点突出、浅显易懂,与生产、生活多联系,多播放相关视频,100%的学生要求能外出参观特种养殖基地。
调查结果表明,选课学生涉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差异大,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大多数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但对课程的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由于通识公选课不计入学生成绩绩点计算,学生对所修课程的最终期望差异大,有一些学生纯属是为了拿学分(学校规定各类学生必须修其他学科类公选课课程2学分),但无一例外都希望能与生产和生活多联系,增加实习实践环节。
2教学方法探讨
2.1教学内容及时反映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领域研究与开发热点
课程开设初期,我们也自编了教材,收集了人工养殖成功的20个种类,从动物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饲养与繁殖技术、疾病防治、捕捉与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课堂讲授,由于选课学生80%以上无专业背景,本专业相关课业压力大,选课学生基本没时间对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许多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因为有外出实践教学,课程仍得到学生们的喜爱。近些年由于地方经济转型,附近的特种养殖基地陆续关闭,外出实践教学改为参观动物园,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随着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原自编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我们尝试课堂上播放一些特种养殖视频,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这种模式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加大了知识面的传播,内容也随着特种养殖产业的变化不断充实更新,目前教学内容循动物进化主线配以相关视频,主要介绍已成功驯养及有开发前景的动物种类,课堂反馈良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通过QQ群及时给予答复。由于所选内容既要反映当前特种养殖领域的开发热点又要把握内容的科学性并能可持续发展,较之以前的授课形式备课的工作量增加了。
2.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选课学生中有15%左右有相关生物学背景,包括动物科学专业、水产养殖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等,其中有少量的高年级同学,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我们尝试请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介绍“观赏鱼”,接到教学任务后他们在网上建立了讨论组,精心制作了PPT、选择了大量视频资料,但未达到他们预期的课堂效果,究其原因是PPT过于追求华丽分散了听课者的注意力,站在讲台上的学生授课者不能很好地把握讲课节奏,力不从心,听课学生印象深刻,授课者也感慨上好一堂课的不易。以后还将尝试以课堂主题讨论方式引导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积极参加。
2.3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了解选课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了解、掌握状况。由于开设公选课的初衷是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的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方法和眼界,在此笔者认为公选课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和精神,考核时应弱化考试和评分,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而不是分数,让学生真正享受通识教育带来的不一样的知识碰撞。基于此课程考核方式由早期的为闭卷考试改为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论文,内容是介绍一种自己关注的特种经济动物。学生提交的论文从内容上看涉及的动物种类远远超出授课范围,考核改革初期也曾出现抄袭现象,内容均来自网络。基于此我们就课程论文的形式、内容作了新规定:要求学生撰写的论文结合自己的专业或重点介绍家乡的特有动物资源,延长提交论文的时间,一经发现内容雷同即刻退回要求重写,并在QQ群里提出批评,对撰写优秀的论文也在QQ群里予以表扬。
公选课《特种经济动物学》是学校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在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本科教育理念而开设的,从任课老师的角度讲,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所创新,课堂讲授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期待把《特种经济动物学》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公共选修课《观赏鱼养殖》的选课学生状况调查与教学内容设计[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9):130-131.
[2]田志环.公选课“动物保护概论”教学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215,131.
[3]申凤君,杨芸,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