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腔、昆曲、昆剧之内涵辨析及盛行两百年之因

2016-08-15白骏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江南地区腔调声腔

白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昆腔、昆曲、昆剧之内涵辨析及盛行两百年之因

白骏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昆腔”、“昆曲”、“昆剧”三词皆以“昆”作定语,“昆”为发源地江苏昆山之义,而“腔”“曲”“剧”为区别之重。昆腔更侧重于腔调,昆曲更侧重于文学。而昆剧比之前二者,有了表演、美术等其他艺术的融入,表现上更为生动形象,全面立体。昆腔离不开顾坚的贡献,昆曲离不开魏良辅的贡献,昆剧离不开梁辰鱼的贡献。昆腔为文人雅士的散唱表演,昆曲为无装扮的单一性清唱表演,而昆剧为戏班演员的综合性舞台表演。从昆腔到昆剧,表演形式愈发丰富,规模愈发宏大,艺术造诣愈发高深。

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昆曲艺术盛行了两百多年。从社会环境上来看,明末清初,昆曲所在的江南地区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经济状况也比较富足。江南地区享乐之风风靡,昆曲流丽悠扬,能够满足人们的享乐需求。从昆曲本身的独特魅力上来看,昆曲那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江南地区人们的喜爱。从当时的政府政策上来看,皇廷宣扬昆曲,抑制昆、弋以外的声腔,昆山腔被称为官腔,使昆曲的发展更为迅猛。

昆腔;昆曲;昆剧;内涵辨析;盛行之因

一、引言

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距今已有14个年头。而她在被奉上此桂冠时,称谓是“昆曲”而非“昆腔”抑或“昆剧”,这经常被人们混淆的几个概念,究竟在内涵上有何不同呢?

作为“国之瑰宝“,她娴静而儒雅,细腻而婉转,有着无可媲美的魅力之所在;作为“中国戏曲之母”,她的历史已有六百多年。在历史的抛光打磨中,昆曲经历了两百年的发展,两百年的辉煌,两百年的低迷。这一曲高和寡的雅乐,最初只绕梁于文人雅士的庭院;之后几经改革飞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集体为之着迷两百年之久,屹立于戏曲流行之巅;后来声又渐低,甚而有逼入绝境之忧。那么,这其中整个民族为之着迷的两百年,兴盛原因何在呢?

二、昆腔、昆曲、昆剧之内涵辨析

(一)从字面表义上辨析。

首先,“昆腔”、“昆曲”、“昆剧”三词皆以“昆”作定语,“昆”为发源地江苏昆山之义,而“腔”“曲”“剧”为区别之重,我们来将这三字一一释义辨析。

何为“腔”?“歌声的运转为腔”。[1]1518可作“腔调”,在戏曲中则为“声腔”。《辞海》中这样阐释声腔:“某些戏曲剧种或剧种中的腔调由于在音乐或演唱方式上具有较多的共同特点,一般把这些关系密切的剧种和腔调统称为一种声腔,或归为一个声腔系统”,而“声腔的形成大抵是某些古老剧种流传各地,同当地剧种结合,或同各地语言、音乐结合产生支派的结果”,并指出“昆腔发展出北昆、川昆、湘昆等,汇合而成为昆腔的声腔系统。”[1]530

何为“曲”?曲乃韵文文学的一种,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1]1381在戏曲中作“曲调”之义。《辞海》中把曲调同义为旋律,指若干乐音的有组织进行。其中各音的时值和强弱不同形成节奏;各音的高低不同形成旋律线,并往往体现出调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意义。

何为“剧”?李白在《长干行》中说“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这里的剧意思是嬉戏,后引申为戏剧。[1]190《辞海》中对戏剧的解释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它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1]492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腔”是一种声腔、腔调,而“曲”是一种有文学色彩的曲调,二者都为音乐的一种类型,但明显“曲”要比“腔”在旋律节奏上表现的更为丰富,更加突出文学层面的美感。可以说,昆腔更侧重于腔调,昆曲更侧重于文学。而昆剧比之前二者,有了表演、美术等其他艺术的融入,表现上更为生动形象,全面立体。

(二)从传播人物上辨析。

不论是昆腔、昆曲还是昆剧,都离不开苏州昆山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壤。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隋唐正雅乐,诏取吴人充弟子习之。则知吴之善讴,其来久矣。”隋唐时要恢复雅乐,都要找苏州人,从中可见苏州人善于唱曲,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了。而昆腔、昆曲、昆剧的发展更与几位乐工雅士密不可分。

先从昆腔说起,元末明初时,在美丽的昆山,有一群清俊温润的读书之人,常集会在顾仲瑛的玉山草堂,高明在《碧梧翠竹堂后记》里描述这里“树木葱翠,烟霏芊绵,楼阁缥缈,隐约若图画”,雅士们在此吟歌唱曲。其中一位乐曲家顾坚,更是“精于南辞”、“善作古赋”、“闻其善歌”、“善发南曲之奥”,[2]他将流行于南方的南戏配和当地声腔和语音加以改进,萌发了一种新腔调,[3]这种腔调流丽悠远,使得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在昆腔的传播中,顾坚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说说昆曲,昆腔形成后,并没有得到读书人的认可。在它出现一百多年后,苏州戏曲家祝允明在《猥谈·歌曲》里还这般讽刺道:“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乐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愚人蠢工,徇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交易喉舌,趁逐抑扬,杜撰百端——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致失笑。”昆腔受到了读书人如此讥笑,处境艰难,发展止行于吴中。这时,“生而审音”[4]的太仓人魏良辅“愤南音之讹陋”[4],立志对昆腔进行改革。他在北曲比赛输了之后,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魏良辅在吸取北曲的艺术成果基础上,又融会江西流行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馀姚腔加以改进,[3]“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4]使得“南词音理,已极抽秘逞妍矣”。[4]从此,昆曲成为空前绝后的全国性的腔种,它不但有南曲的婉丽妩媚,也吸收了元曲的慷慨激昂,使自身拥有了两个声腔体系。在昆曲的传播中,魏良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说说集大成之所在的昆剧。最初,昆曲只是清唱,单调而缺乏活力。在嘉隆年间,魏良辅的弟子梁辰鱼,文采斐然,功底深厚,雷琳在《渔矶漫钞》中说他是“独得其传,著浣纱传奇,梨园弟子喜之”。梁辰鱼将老剧新编,把《吴越春秋》改编为传奇《浣纱记》,搬上了舞台,从而扩大了影响,昆剧作为一种新戏曲流传于江浙一带,并远达北京,成为全国性的剧种。[3]在昆剧的传播中,梁辰鱼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昆腔离不开顾坚的贡献,昆曲离不开魏良辅的贡献,昆剧离不开梁辰鱼的贡献。正因为他们对艺术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才使“四方歌曲,必宗吴门”,[5]使这门艺术美善兼之,极声调之致。

(三)从表演形式上辨析。

昆腔艺术从表演形式上来看,是文人雅士的散唱形式。那时,“流丽悠远,听之最足荡人”[6]的昆腔,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而是绕梁于昆山的玉山草堂,高明在《碧梧翠竹堂后记》中描述其因“于中为堂五楹,环植修梧巨竹”,又名其堂曰碧梧翠竹堂。那里有个小湖叫傀儡湖,有条小河叫行头浜,有群“善发南曲之奥”的文人爱好唱昆腔,就连《琵琶记》的作者高明也是草堂的座上客。他们因昆腔而集会,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交流切磋,场面自由。

昆曲艺术从表演形式上来看,是无装扮的单一性清唱形式。自魏良辅改革后,昆曲成了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正声雅乐,从“止行于吴中”变为“四方歌曲,必宗吴门”,[5]昆曲名师被请入了达官贵族家中进行表演,乐师伴奏,曲师清唱,伴奏以笛子为主。而在民间,也有昆曲清唱会,老百姓因昆曲而聚在一起,进行昆曲比赛。

昆剧艺术从表演形式上来看,是戏班演员的综合性舞台表演形式。自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登上舞台后,昆剧已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演员的服饰化妆,程式表演,伴奏的乐器等都已步入规范化。达官显贵们蓄养家班,昆剧名师被请入家中表演;民间也有专业的戏班,在各种集会场合上表演。

以上可得出结论,昆腔为文人雅士的散唱表演,昆曲为无装扮的单一性清唱表演,而昆剧为戏班演员的综合性舞台表演。从昆腔到昆剧,表演形式愈发丰富,规模愈发宏大,艺术造诣愈发高深。

三、昆曲盛行两百年之因

(一)从社会环境上析因。

自从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后,昆曲艺术就开始广泛传播开来。从明朝嘉靖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昆曲艺术盛行了两百多年。那时的昆曲表演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论是婚丧还是聚会,不论是茶余还是饭后,昆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昆曲在这两百年间为何会如此盛行呢?

从社会环境上来看,第一,明末清初,相比北方,昆曲所在的江南地区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经济状况也比较富足。在南明定都南京后,北方的文人纷纷南迁。而文人与缙绅因为有知识有文化,以及往往生活富足而安逸,而成为欣赏昆曲的两大主力军,故位于江南地区的昆曲因此发展更加迅速。

第二,明清之际,江南地区享乐之风风靡,昆曲流丽悠扬,能满足人们的享乐需求。

(二)从昆曲魅力上析因。

从昆曲本身的独特魅力上来看,昆曲那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江南地区人们的喜爱。

第一,昆曲有着流丽悠扬的水磨腔,丝竹弦笛的乐器伴奏,同时有着南北两大声腔,唱起来婉转动听,适应江南地区人们的审美。

第二,昆剧载歌载舞,演绎着传奇故事,传奇故事性强,歌舞生动活泼,调动观众情感,人们评点昆剧里的故事,往往沉浸其中。

(三)从政策影响上析因。

从当时的政府政策上来看,皇廷宣扬昆曲,抑制昆、弋以外的声腔,昆山腔被称为官腔,纳入了宫廷仪典中。在封建社会,皇帝具有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他的命令使昆曲有了一张金灿灿的保护伞,发展更为迅猛。

四、结论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昆腔、昆曲、昆剧这三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内涵辨析。其中,笔者分别从字面表义、传播人物、表演形式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昆腔更侧重于腔调,昆曲更侧重于文学。而昆剧比之前二者,有了表演、美术等其他艺术的融入,表现上更为生动形象,全面立体。昆腔离不开顾坚的贡献,昆曲离不开魏良辅的贡献,昆剧离不开梁辰鱼的贡献。昆腔为文人雅士的散唱表演,昆曲为无装扮的单一性清唱表演,而昆剧为戏班演员的综合性舞台表演。从昆腔到昆剧,表演形式愈发丰富,规模愈发宏大,艺术造诣愈发高深。

第二部分研究分析了昆曲盛行两百年的原因。其中,笔者分别从社会环境、昆曲魅力、政策影响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从社会环境上来看,明末清初,昆曲所在的江南地区社会环境较为稳定,经济状况也比较富足。江南地区享乐之风风靡,昆曲流丽悠扬,能够满足人们的享乐需求。从昆曲本身的独特魅力上来看,昆曲那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受到了江南地区人们的喜爱。从当时的政府政策上来看,皇廷宣扬昆曲,抑制昆、弋以外的声腔,昆山腔被称为官腔,使昆曲的发展更为迅猛。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明·魏良辅.南词引正[J].戏剧报.1961.7-8.

[3]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主编.世界诗学大辞典[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3:274.

[4]沈宠绥.度曲须知[O].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五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98.

[5]徐树丕.识小录(涵芬楼秘籍本)卷四《梁姬传》[O].

[6]徐渭.南词叙录[O].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42.

J825

A

1671-864X(2016)07-0248-02

白骏(1990-),男,汉,四川成都,学生,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猜你喜欢

江南地区腔调声腔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论滇剧生角唱腔中的彭派声腔艺术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意蕴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
“名门范”夫妻的复古优雅腔调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半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