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比较探究

2016-08-15刘伟黄洁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工业革命

刘伟 黄洁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设计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比较探究

刘伟 黄洁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本文从社会背景与时间范畴、哲学依据与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主张现代主义的辩证观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等五个方面对设计中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进行了对比,明确了其异同。

设计;现代性;后现代性

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今,伴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整个社会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文学、哲学、历史、政治、宗教、伦理等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设计史上两股重要的思潮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也应运而生,这两股思潮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无论是哲学依据、设计思想,还是设计方法与主张,都大不相同。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大背景中,通过对比研究,理清这两股重要思潮的异同,不仅有助于更好的把握这两个重要分期的历史脉络,获得相应的理论指导,而且可以使我们对于今后大设计趋势的预测和把握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社会背景与时间范畴

现代主义设计的时间跨度是从19世纪到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的出现而产生,以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工业文明为基础。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宣告了传统手工的生产方式的终结,使机器批量化大生产成为可能,同时也促使了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分工的细化,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时间跨度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科技和信息革命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文明为基础。伴随着高科技特别是电脑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工业社会朝着信息社会急速前进,此时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社会步入了一个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后工业社会”。

二、哲学依据与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的哲学依据是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推崇理性至上,现实至上;而后现代主义的哲学依据则是带有强烈风格倾向的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认为理性遥远不可及,极具压抑感,自由抒发个人的感情意志、时代潮流的浪漫情怀是当务之急。

从设计思想上看,现代主义展现的是对当时初登舞台的机械和技术的崇拜,极力强调设计功能的合理性,功能至上,这种绝对理性和功能至上更多关注的是设计是产品本身;后现代主义展现的则是对后工业社会出现的新技术的推崇,新情感的抒发,在这之中,人起到主导作用,强调是人掌控这庞大的新技术系统,一切的出发点的人理念和感情。

三、设计方法与主张

在第一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现代主义设计方法简洁而明确的,那就是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尊重机械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强调高效率。其主要主张也是非常明确的,“形式服从功能(form follow function)”,“形式永远服从功能这就是规律(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 and this is the law)”,“少即多(less is more)”,“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等等,我们看到这些在当时非常著名的主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功能,任何设计若能尽可能的凸显其功能和效率,那就是美的,就是成功和不朽的,与此同时,极力弱化形式的作用,认为最理性的状态就是杜绝一切形式和装饰。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则是感性的,甚至是理想的,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尊重中时空的统一与延续性、历史的渗透性和个性化、自由化。其设计主张似乎与现代主义的既然相反,但似乎又是带有很大的折中色彩,更加注重设计形式的多元化、个性化、模糊化、不规则化;反对设计形式的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反对理性主义,关注设计的人性化;注重产品的人文内涵;强调装饰符号的隐喻性;关注环境保护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四、现代主的辩证观与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从历史辩证的观点来讲,现代主义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首先丰富和发展设计理论,产生了新的美学审美标准;其次,借助工业革命的浪潮,采用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创造了革命性的设计产品,并体现出明显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提供了更加实用更加廉价的设计产品,大大提升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看到,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它开始慢慢走向极端,国际主义风格横扫全球,世界各地充斥着造型单调简洁、缺少变化的设计,这些设计割裂了与本土或是地域性的联系,缺少文化内涵和文脉延续。

在此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分析法批判现代主义,超越现代主义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以意大利的“反设计”运动及英美等国的“波普设计”为起点逐渐发展开来。后现代主义本质上主张抛弃“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风格,转而采用折中的历史动机和古典元素对现代设计进行装饰性的颠覆,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同时,后现代主义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多元世界的诸多矛盾和冲突。

[1]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1 版.

[3][美]F·杰姆逊.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J].文艺研究,1986(03).

[4]曹桂生.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终结——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进行一次系统梳理[J].美术,2004(11).

B089

A

1671-864X(2016)07-0237-01

刘伟(199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设计学硕士,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流行服饰设计。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工业革命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汽车行业有何意义?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