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美食

2016-08-13王艺蒙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胡辣汤辣味

王艺蒙

胡辣汤是河南的一道地方美食,尤其是河南省周口市的西华县逍遥镇胡辣汤更是久负盛名,被誉为“河南十大名吃”。

谈起胡辣汤就必须要说逍遥镇,相传逍遥镇起源于宋代,建安年间有位才华横溢的知县,来到此地,看到此处人来人往、熙来攘往、商贸繁荣、舟楫云集便不由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赋诗一首:“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随人意,任职四载乐逍遥。”逍遥镇由此而来。

逍遥镇胡辣汤以桂皮、八角、肉寇、小茴香、干姜、玉果、白扣、丁香、荜卜等中草药为底料,再加上黑胡椒,经骨汤熬制,其汤味美鲜浓、色泽靓丽、健胃开脾,并具有一定的解酒功效,特别适合中国北方人民的口味,是北方家喻户晓的小吃。

传言明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于一道士手中求得一服延年益寿的制汤秘方,献于朝廷(即嘉靖皇帝)。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的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皇帝及后宫食后精神矍铄,于是众皆称好。又因此汤冬御寒、夏避暑,于是皇帝又敕发于军营之中,军士们服后百邪难侵,诸病不生,一时间此汤声誉鹊起,并因此成为军中之良方,被皇帝御赐为“延年益寿汤”。

后因严嵩奸臣主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朝野不安。当嘉靖皇帝意识到严嵩已经威胁到自己帝位的时候,便决意铲除之隔奸臣,由于和严嵩一向交好,宫内御厨赵杞为此受到株连,于是便携此熬汤之方连夜逃至中原名镇——逍遥镇。因路途风寒,心中惊惧,支持不住昏倒在码头上一个茶水炉前。第二天一早,卖茶水的胡老汉发现火炉前躺着一人,赶快将他搀进屋内救治,一顿热腾腾的汤饭之后,赵杞的病好了很多,为报其救命之恩,赵杞自此便落户于逍遥镇,并将从宫内带来的汤料配方密传于胡老汉。而胡老汉乃土生土长的中原人,人颇聪明,且为人诚恳,遇事爱动脑筋,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认为要想赚钱,做出的汤必须符合中原人的口味。南方人吃饭一般讲究汤多水多,北方人吃饭则需肉食干食,再加上此地主要的客户是出力的干活人,所以必须要满足他们能够充饥的要求。于是原来的稀汤就变成后来的稠粥,配料上也与“延年益寿汤”有了很大的不同。刚开始赵杞用猪肉做粥,并用中药配料掩去汤内的猪腥味,然而因为当时辣味不足,所以对于口味较重的中原人而言,这粥实在太平淡了些。胡老汉将这些看到眼里,心中暗自揣测。他试着将汤中的猪肉换成羊肉,并在汤中放入辣椒、干姜、良姜、胡椒、山奈等多种调料。这样,各种不同的辣味便由此综合起来,充分调动了人的味觉器官,感觉分外不同。于是,喝汤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汤店的生意也便一天天红火起来。这时的汤稠似粥,再加上多种辣味相互融合,所以当时此汤在逍遥一直被称为“糊辣汤”,并广受欢迎。

胡老汉改进之后的“糊辣汤”香辣开胃、温中散寒,升阳醒酒,遂成为胡氏代代相传之秘宝和谋生手段。其汤店不仅开于逍遥,而且在明清之际的开封、郑州都小有名气,据《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纪念馆》纪念文选记载:明代著名清官于谦曾任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驻于开封,有一年他过生日时,正好在郑州视察,于是他便按日常节俭惯例,找到了一家“胡记”汤铺,喝了一碗麻糊糊、热腾腾、酸辣辣的汤。这别具风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谦深深地记住了它的鲜美独特滋味。后来,于谦又一次出巡路过郑州,由于旅途劳顿,不慎染上风寒,一病数日也不见好。一天,他突然记起当年生日时所吃的一碗“胡记”酸辣汤,就赶紧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一听是尊敬的于巡抚要吃,就放足配料,精心制作。于谦吃过之后,一股醇透的辣味在身体内由底而生,结果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便身轻体健,伤风也竟因此不治而愈。为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于谦便建议“糊辣汤”以胡氏命名为“胡辣汤”。胡老汉听后欣喜异常,马上托人题改店名。自此,“糊辣汤”在郑州盛行开来,每天食客络绎不绝。至清末年间,此汤更是兴盛,仅郑州一地就接连开了数家店铺,生意愈发红火,“胡氏胡辣汤”也成了逍遥胡辣汤的代表品牌。

逍遥胡辣汤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生意兴隆,是因为此汤有三大特点:一是香,久闻不厌的浓香,是上好的羊骨、牛肉、牛骨在高温下生成;二是鲜美,有肉之鲜美,菜之鲜美,麦面之鲜美,三者合而为一,不腻、不腥,回味隽永;三是辣,它是那种绵而不燥的辣,不像辣椒一入口就给人几分痛感,这种辣是缓缓入鼻,慢沁脾胃,令人胃口大开。这三大特点凝聚了汤之精华,喝过之后,上下通气,中焦健旺,水谷精微,流布全身,肌体得养,精神自强。

如此神奇之汤,在创世之初并非如此完善,明清时期,汤料只能来源于各种贡品及中药铺子,制料工具也只是传统的砂锅、脚蹬药捻子、竹箩等,所以由此制成的汤无论是在口味上还是数量上都是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历代的胡辣汤传人颇具商业头脑,他们清楚地看到逍遥镇作为交通水陆要道,勾连南北的码头,各色人等不一而足,食客的口味要求也便因此而形形色色,于是胡辣汤的配方也在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变化。胡辣汤在配料上精益求精,汤中囊含了人类生活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其调味料是由八角、小茴、胡椒、辣椒、花椒、干姜、荜卜、良姜、丁香、香砂、白芷等近30種中草药按一定比例调配、泡制、调制而成;并将优质面粉、淀粉、海带、紫菜、大葱、豆腐皮等新鲜蔬菜和糖、味精、鸡精、食用盐等加入汤中,待吃时再滴上小磨香油和食醋,味极鲜美。

其熬制程序更是细致入微,来不得丝毫马虎。先将牛羊排骨小火炖3小时以上,取汁,肉切成丁块。然后以适量小麦面粉、淀粉和成面团,取5~10倍凉水,将面团在水中反复挤压揉,使面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开,淀粉均匀地分布到水中形成乳白色混浆,而手中的面团为小麦植物蛋白,俗称“面筋”,将面筋切成0.5cm~1.0cm颗粒待用。以中高火将面筋水烧开,倒入肉汁,放进食盐和胡辣汤调味及准备好的蔬菜和肉丁、面筋丁,注意此过程必须反复搅拌,以防糊锅。其实,传统的胡辣汤不主张放味精、鸡精等增鲜剂,只是待汤熟之后,点上小磨香油和醋即可。整个熬汤过程一般需要4~6小时,所以历代开汤铺的传人及其家人多在凌晨1~2点起床,7点左右开锅上市,其辛苦程度由此可想而知。正是凭借这些优势,逍遥胡辣汤才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复杂的社会变迁中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仅在郑州,清末民初时就有数十家店铺,至今郑州市二七塔与西三马路之间德化步行街的销售、食用胡辣汤情景铜像仍能清晰地再现当年的兴盛。这座栩栩如生的铜像雕塑,与当今都市的时尚与繁华相互交融,真切地勾勒出了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兴盛,颇有余味。

斗转星移、世事沧桑。一方风水灵地打造了一个民族饮食文化的品牌。平静流淌的沙、颍河水昼夜不息;河道中的渡船,缓缓行进在两岸之间;河道里浑浊的水轻轻翻滚,不知疲倦地记录着发生在她身边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如今的西华逍遥胡辣汤,已成功地完成了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与变迁,正在以现代人特有的发展眼光与创新意识,致力于以劳动创造价值,以诚信树立品牌,以发展求得卓越,以科技成就创意,与社会共同和谐进步,努力实现民族产业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中州名吃——逍遥镇胡辣汤胡辣之由来![转]春柳河边.2012.

[2]哈威.胡辣汤的由来.2013.

[3]鲲鹏在天.我喜爱的小吃系列之——胡辣汤.2013.

作者单位:

郑州中学国际部高二二班

猜你喜欢

胡辣汤辣味
男子为孕妻准备100多道辣味菜
家乡的胡辣汤
温中散寒
东兴区:“辣味”监察建议书成“良方”
都是辣椒惹的祸
胡辣汤
爱吃辣的树鼩
胡辣汤
河南:公布胡辣汤等7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