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2016-08-13马梅青张学伟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医院济南250002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服湿疹中药

马梅青,张学伟(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医院,济南 250002)

·临床研究·

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马梅青,张学伟
(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医院,济南 250002)

目的 观察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艾灸配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2.7%,对照组为 5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ORA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ORA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是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

针灸疗法;湿疹;药灸;艾条灸;灸法

湿疹属中医学“湿疮”范畴,其发生多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而成。临床中,慢性湿疹在发病伊始就呈慢性型特点,多发于四肢,呈对称性,皮损局限,境界清晰,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剧痒难忍,遇热或夜幕降临时尤甚。本病病情缠绵,经年累月不得痊愈[1-2]。现今西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不甚明显,且易复发。笔者采用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患者35例,并与常规艾灸配合中药治疗35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慢性湿疹患者均为2014年5月至11月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临床表现均可见局部皮肤浸润、增厚,色素沉着明显,表面呈苔藓样变,剧痒难忍,境界清晰。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 3例,最终共 65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治疗组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4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平均(3.9±1.3)年。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3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平均(4.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相关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脾虚证的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 21~65岁,局部发病皮损的面积不超过自身体表皮肤面积的 10%;③不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④同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包括按时用药、治疗、复诊及随访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发病部位在面部或皮肤薄嫩位置的患者;②对本中药制剂成分过敏或对此种治疗方法不耐受者;③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者,局部皮损处伴有糜烂或渗出者;④伴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重要脏器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⑤近2星期内服用类固醇药物者。

1.5 剔除标准

①在治疗过程中,未能按照医嘱进行治疗者;②因服用药物而产生不良反应者;③患者主动要求退出此次治疗者;④治疗后未能随访进行疗效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药艾条治疗

药艾药物组成为苍术、白术、茯苓、白蒺藜、防风、荆芥各300 g,泽泻、茵陈蒿、陈皮、豨莶草、路路通、蝉蜕、甘草各150 g,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备用。取药末25 g掺入150 g的艾绒中,用30 cm×40 cm的桑皮纸将两者包裹,卷紧成爆竹状长条,外用鸡蛋清封固,阴干备用。治疗时点燃药艾条,发烟熏灸患处,根据患者实际临床情况调节施灸距离,以耐受为度,对于触觉不敏感或老年患者,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治疗30 min。每日1次,8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1.2 中药治疗

采用除湿祛痒汤加减,药物组成为苍术20 g,麦冬15 g,赤芍15 g,白术15 g,当归15 g,泽泻10 g,茵陈蒿15 g,川芎15 g,土茯苓15 g,紫草15 g,茜草15 g,芡实30 g,地肤子15 g,蝉蜕15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防风10 g,白蒺藜15 g,合欢皮30 g,甘草10 g。煎煮时先取上述诸药加水500 mL浸泡30 min,用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30 min至汤液200~300 mL时倒出汤液,再加水至500 mL进行煎煮(方法同上),至汤液150~200 mL时倒出汤液,将两次汤液混合。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2.2.1 清艾条治疗

采用清艾条(江苏康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253)进行灸法治疗,施灸部位、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2.2.2 中药治疗

方剂、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中药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5]进行评定。具体评分方法分为,①皮损程度评定方法(A类评分),皮损占总面积的1%计为1分,以此类推;②临床表现(B类评分),从红斑、丘疹/水肿、渗出/结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等方面来进行评定,按严重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类,分别计为0、1、2、3分;③对瘙痒及睡眠干扰的情况评定(C类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定的评分法进行评定,分为0~10分。SCORAD评分=(A类评分)/5+7(B类评分)/2+(C类评分)。

3.2 疗效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进行评定。SSRI=[(治疗前SCORAD评分—治疗后SCORAD评分)]/ SCORAD评分×100%。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 100%。

痊愈:SSRI≥90%。

显效:SSRI≥60%,且<90%。

进步:SSRI≥20%,且<60%。

无效:SSRI<20%。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及分析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对照组为56.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SCOR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SCORA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ORA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5 不良反应

在本次治疗过程中,除去脱落的病例,其余仅有 3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有轻微胃肠道不适症状,在经过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其余患者未见不良反应。

4 讨论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对于湿疹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诸如内服激素治疗、封闭治疗、激光治疗等,其中尤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为多,但此类药物不能长期应用[6-7]。对于急性发作型湿疹此类治疗方法有积极治疗作用,但对于慢性湿疹,因其具有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应用此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8-9]。

慢性湿疹发病部位及皮损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在中医学古代文献中并无“湿疹”或“湿疮”之名,而是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命名,如“浸淫疮”“血风疮”“耳疮”等[10-11]。中医学认为本病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12-15]。对于本研究中脾虚型慢性湿疹的形成则多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而致。因其反复发作,故临床中常可见患者局部皮肤增厚、皮损潮红、瘙痒感较重,抓后糜烂流滋以及伴有苔藓样变等临床表现,同时因脾为湿困,故而表现出纳少、神疲、腹胀、便溏等脾虚之证[16-19]。治疗应当以健脾利湿、除湿止痒为主,故而应用中药方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用苍术、白术、泽泻、茵陈蒿、土茯苓健脾除湿,合欢皮宁心安神以除烦,赤芍凉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麦冬滋阴生津,共用以防久病暗耗阴液,川芎活血行气,紫草、茜草、芡实、地肤子、蝉蜕、蛇床子、防风、苦参、白蒺藜清热祛湿止痒以治标,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用,共奏除湿止痒、养阴祛风之功。同时配合应用药艾熏灸之法熏灸局部,所用中药中苍术、白术、茯苓、白蒺藜、泽泻、茵陈蒿、防风、荆芥以祛风除湿,陈皮、豨莶草、路路通、蝉蜕以止痒,可进一步增强除湿止痒之功,熏灸疗法发挥艾条之热辐射作用及药物的双重作用,可促使局部血流增快,气血流通顺畅;且局部应用药物经皮吸收,可保吴药物在局部的浓度,起到长时间的治疗作用,促进局部愈合,有利于风、湿邪之气的排除[20-23]。此外,艾灸疗法的应用,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温热的刺激对于患者而言,较易接受,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刺激较小,故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疗法[24]。以上两法合用,可起到健脾湿除止痒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且治疗组改善 SCORAD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艾熏灸配合中药内服能有效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1] 刘广仁,韩永智,黄庚史,等.皮炎湿疹599例致病因素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2):126-128.

[2] 关欣,张倩,李邻峰.临床诊断湿疹患者400例的病理诊断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8):586-58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4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63.

[5] 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6] 王芳,曹光玲,戚世玲,等.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43(3):179-181.

[7] 曾佳,杨玉荣.青鹏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932-2933.

[8] Aktaş B, Coban S, Altinbaş A, et a l.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associated with allergic asthma and atopic eczema[J].Chin M ed J (Engl),2014,127(1):192.

[9] 唐真武,肖国有,黄江河,等.90Sr-90Y联合洁悠神治疗难治局限性慢性湿疹59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1):96-99.

[10] 李勇华,易东阳.慢性湿疹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43-445.

[11] 穆怀喜,张玉环,陆小左,等.湿疹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09-3010.

[12] 刘美君,刘志诚,徐何,等.针灸治疗湿疹的系统评价[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868-872.

[13] 赵琳.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6,18(2):80-81.

[14] 程杨,周小勇,曾宪玉,等.火针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03-905.

[15] 郑洪华,付天明.辨证分型针刺、雷火灸联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4): 92-95.

[16] 杜晓晖,杨晓丽,付龑,等.自拟活血化瘀煎剂联合针刺治疗慢性湿疹34例[J].环球中医药,2016,9(4):473-475.

[17] 黄奏琴,王伟明,邱慧娟,等.针药并用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7):573-575.

[18] 张贵朱,何新芳.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6,31(2):303-304.

[19] 马淑然,龙晓华,徐雅,等.湿热兼阳虚型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思路[J].环球中医药,2016,9(2):239-241.

[20] 章何,李萍.溻渍疗法及其在慢性湿疹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16,31(2):289-293.

[21] 戴前梅,胡春艳,陈朋,等.玉屏风胶囊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45例[J].河南中医,2015,35(12):3082-3084.

[22] 曾丹,周维康,李惠,等.四物消风散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慢性湿疹患者 TH1/TH2平衡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2):1550-1554.

[23] 朱卉雯,田静,李忻红,等.健脾养血祛风方对脾虚证慢性湿疹小鼠模型干预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235-238.

[24] 孙捷,刘明珠.中药药烟熏灸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1(10):1530-1531.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Medicinal Moxibustion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ation for Chronic Eczema

MA Mei-qing, ZHANG Xue-w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 f China,Jinan 250002,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edicinal moxibustion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ation in treating chronic eczema.Method Seven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eczem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medicinal moxibustion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conventional moxibustion plus Chinese medication.The 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Index (SCORAD)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56.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 SCORAD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P<0.05).After treatment, the SCORAD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Medicinal moxibustion pl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Chinese medi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chronic eczema.

Acupuncture-moxibustion; Eczema; Medicinal moxibustion; Moxa stick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2016-03-08

R 246.7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7.0847

1005-0957(2016)07-0847-03

马梅青(1962- ),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内服湿疹中药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内服外敷防疫情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