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陶瓷中的应用*
2016-08-13陈玲
陈 玲
(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武汉 430064)
中国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陶瓷中的应用*
陈玲
(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武汉430064)
摘要中国传统装饰色彩蕴含着深厚的底蕴,且应用范围广泛。例如我们周围的建筑、身着的服饰、陶冶情操的绘画作品、静态美的漆器等,它们蕴含的每个元素都与色彩文化息息相关。笔者将利用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来展示从古至今中国色彩丰富的表现技法和讲究,传达传统装饰色彩的别致魅力与深远影响。现代陶瓷设计因其被现代生活所需要,所以又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通俗来说就是在创造物质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布局、思考以及理论的组织,建立一个可实行的方案,并用视觉或触觉的媒介恰当的表示出整个处理过程。
关键词中国色彩装饰色彩传统装饰色彩
前言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人类进程中十分可贵的财富,它不仅蕴含着深厚的现代价值,而且还传承着中国传统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风俗习惯、民风民俗的精神。传统装饰色彩不仅是科学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各行设计者们创作新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基因载体。艺术设计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其中色彩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传达给大众一种视觉和情感语言。在许多艺术创作中都是将本土文化与道德化的色彩审美理念相结合,从而进行恰当的色彩选择。中国传统装饰色彩在整个设计史的创作运用中,不仅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对整个国家的设计创新领域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要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眼光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化也走向了全世界,它更大的意义在于信息符号的传播。但对于各设计领域的设计者来说,坚守传统色彩的合理应用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其历史传统以及相互差异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由于这千差万别的互异性,惟妙惟肖的艺术创作作品才会更显别致与生动。
1 中国色彩概述
1.1中国色彩概述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对于传统色彩影响人们最深远的观念为“五色观”。随着先民们的长期生产实践劳作以及百家思想的灌输,逐步孕育出了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五色体系”,即通过“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及意志。
历来随着时代的步伐,又衍生出了“五色与五行论”。使五色不仅与五方相对,又分别指五行和四时,经过时代的推移,慢慢地各家将宇宙间的所有存在与观念形态都植入到神秘的“玄环”之中。如赤的观念物源追溯于太阳、火、血,象征着权威、热烈、光明、杀戮、神圣等;黄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五色之中,是“帝王之色”,所以汉朝皇帝穿着黄色的龙袍象征着明亮和富贵,代表鲜明的个性和丰厚的财富;秦朝以水德自居,因五行当中土克水,故秦朝皇帝都穿着黑色龙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殿堂还是住宅,柱子和门窗以木质为主要材质,以黑色和赤色为主要颜色。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五色的审美角度出发,如柱子和门窗由木质所制的,而与木相生的代表是红黑两色的火与水。由此知道,柱子和门窗禁止使用与木相克的代表黄白两色的土和金。
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设计装饰上,“五色观”确实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审美观念。上至帝王官员的统治阶级,下至普通黎民百姓,都以“五色观”作为标准的审美法则。时至今日,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色彩上仍坚持使用这一理论,来达到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完美境界。
1.2中国色彩的观念范畴
1.2.1儒、道家的色彩观
影响一个民族文化思想最深远、最广泛的,莫过于作为该民族的文化思想根源的哲学。色彩中的对立色,比如古人认为黑、白是对立的,而儒家则对言“朱”、“紫”,这已经不是色彩对立的概念,而是伦理对立的概念。其中,孔子的起点是“礼”,纯视觉的感受、享受为他所不重视,合于礼者即被认可。孔子主张用色以定礼秩,使色彩成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类似现代城市街道上的红绿灯:什么地段、什么方向禁止通行,一看颜色就一目了然。而老子则是反对过奢的淫乐,老子从辩证观出发,在诸色中选择了黑与白来阐释自己对于两极、对应、化融的关系。主张节制,迷离纷乱的色彩以及过度的视觉刺激,必使“目盲”。所以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现代科学则证明,“白”是物体完全反射光的结果,而“黑”则是物体完全吸收光所致——二者恰好在两极(见图1)。
图1 五行相生相克
1.2.2古代、近现代的色彩观
我国从古至今向来都有以色为指意象征着传统,不仅在民间习俗中以色为福祉,在政治活动中也会依然沿用这个方法。在曲艺文化中也会运用,如戏曲中脸谱颜色被称为指意象征,即以红色象征忠、义;以白色象征险诈;黑色象征刚正不阿。
在西汉末,王莽篡位,琅琊人樊崇起兵,以朱色染眉,史称“赤眉”。东汉灵帝时期,张角起兵反汉,且宣言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其部署都是著以黄巾为标识,史称“黄巾”。清代义和团举事时期,天津有“红灯照”。
而到了70年代末期,可谓是古典色彩观的终结时代。转而代之的是运用色彩来服务实际人生的大时代曙光已依稀出现。从此,色彩不再是环绕帝王的光环,也不再是政权操纵的神秘手段,更不是巫师用来蛊惑人心的法术。
尤其是“文革”结束后,国民生活步入正轨,人民的生活慢慢富裕。80年代中期以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服装和饰品的颜色渐趋绚丽,穿红戴绿是每个人的自由,长街通衢、百彩夺目,仅仅颜色的变化就能得知国家安康、人民幸福。而商业的繁荣,也广泛运用了绚丽的色彩,尤其是在广告、装潢、室内外的装饰上,无不竞呈华彩。
1.3中国色彩的文化内涵
在《说文解字》中,“颜色”用来形容人的面色。在中国人看来,颜色是亲切而有生命力的,大到设计一座园林,小到享受一杯清茶,看似随心而致,却都渗透着中国人与色彩的相知相契。
如绿色:典型代表园林。园林是在自然山水环境的基础上,加人工的改造从而形成供人游览、休憩、居住的场所。优美宜人的环境、精致壮观的建筑是园林设计者们智慧的产物。中国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前者景观开阔大气、雍容华贵,后者自然雅致、淡泊静涩。
接近自然、融于自然所展现的完美视觉效果不仅仅应用于中国园林设计,也彰显于室内设计当中。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是中国室内设计的一大特点,因此,室内的色彩多为自然色:墙面四白落地,地面由温润的青砖铺就,家俱往往保留木材的本色,立柱、窗框等大多使用无色的广漆(由生漆加入熟桐油调制而成的一种漆料),或者是褐色、黑色漆,如同画框一般,将屋外的风景框成一幅流动的画面。
2 传统装饰色彩的表现与应用
2.1传统装饰色彩的表现形式
2.1.1传统装饰色彩的陶瓷表现形式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要用在当今陶瓷艺术设计作品中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取传统色彩观的精华,然后根据现代设计要求进行融会贯通。我认为只有充分概括传统色彩的规律特征,并且加以梳理其演变过程,感悟其精髓,加上自己的创作理念,才能设计出具备民族性和世界性双向的优秀作品。即使当今设计色彩的蓬勃发展,但大多数陶瓷艺术中还是以传统的五色为主体,因其是最能体现我国民族代表风格的色彩。
儒家学派的色彩观在当今的设计界中既不是某个事物真实颜色的客观反应,也不是空间方位颜色,更不属于情感代表色,它是一种象征色。而道家学派的色彩观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比较低调淡雅的素净之美。中国特有的“五色”观的产生与发展凝聚着鲜明的民族审美特点,墨彩中的笔墨趣味是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沉淀的形象符号,也是华夏民族审美文明赖以传承与发展的内在精华。
2.1.2传统装饰色彩的立体表现形式
传统装饰色彩除了陶瓷表现形式之外,还有立体表现形式,即赋予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形态特定的装饰色彩效果,使其成为处在现实空间中的实体方式并为我们的视觉所感知。因其具有三维空间的体量感,因此在表现形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多视点的效果。
在我国丰富的装饰艺术遗产中,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是最典型的范例。以宣传佛教教义为宗旨的敦煌石窟艺术,里面大量的装饰色彩壁画和摆放在壁画面前的彩塑色彩和谐、浑然一体,其艺术效果体现了历史对色彩的传承。
装置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时是现代时期的产物,它受现代波普艺术的启发,将生活中的现成品加以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寓意,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遵循“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在于发现”的行为理念,在当今艺术多元化的时代,装置艺术也具有它独特的价值。
2.2传统装饰色彩的应用性
2.2.1传统装饰色彩应用的空间与潜力
传统装饰色彩的表现在当今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广泛利用,大到公共艺术,小到邮票、书签设计,装饰色彩的身影无处不在。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形象设计到网页制作,再到动画多媒体设计都在展露装饰色彩表现的魅力。由此可见,装饰色彩表现的应用前景空前广阔,它与人类的审美观念与科技发展共同发展。
2.2.2传统装饰色彩应用的创新与发展
人类已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如何使装饰色彩表现顺应时代的要求,创造出具有个性风格、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装饰色彩作品,是现在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装饰色彩表现创新性的根本所在。在当今艺术发展多样化的趋势下,装饰色彩表现艺术要想创新和走向世界,首先是应该不能失掉民族风。无论人们走向何方,艺术审美、传统沿袭、文化浸染永远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姻缘。与此同时,传统装饰色彩表现还应在观念、技法与工具材料上要有突破与创新。观念上要不落俗套,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常规,大胆引进西方现代构成意识。
2.2.3传统装饰色彩的演变历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着手运用装饰色彩的典型制品有仰韶文化的彩陶,通过大写意的手笔概括地勾勒出几何纹样,能从简练酣畅的块面和线条中品味到一种淡泊与纯净,反映出先人们朴素的审美理念。
中国很早就提出了“五行五色”之说,并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品味与审美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差异为传统装饰色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如战国漆器、汉锦画、唐三彩等。唐代的兴盛,东西文化的交融产生在古丝绸之路上,诸如敦煌壁画和彩塑的非凡魅力,舞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共同谱写了中西合壁的华丽篇章,为后人提供了前车之鉴。
由于科学技术的革命,人们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不断的创作出新的作品,因此影响和转变了人们的审美理念,由简洁大气变得复杂奢华。但随着近代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 ,沉闷的古典主义与新兴的浪漫主义互相抗衡,尤其是印象派的产生,打破了黯淡的古典色。使色彩迎来了新一轮的辉煌。在当代设计中,从建筑环境设计到服装造型设计,从广告到影视娱乐设施,陶瓷艺术作品都有装饰色彩的身影。装饰色彩以它那博大的传统文脉、丰厚的文化生存土壤以及广阔的施展空间,成为一道永不黯淡的光芒。
3 中国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1徽州民居色彩淡雅秀丽
传统徽州建筑一般就地取材,主要以砖、木、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运用自然材料本身的色泽与质感,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屋顶使用小青瓦,墙壁以白灰涂饰。白色的粉墙、青色的瓦片、灰色的墙角,成为徽州建筑最明显的标志。
徽州当地的室内装饰也是逸群绝俗。有些房间以灰黑白三色组合,天花板上则是用墨绘制的菊花图案,使整个房间显得清新淡雅,并且人们利用原木进行精心的雕刻饰物,利用木材本身亲切自然的特质保留着树木原有的肌理。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表现出房屋主人平实安宁的生活态度。
3.2刺绣配色传统民族风格
古代的刺绣是一门中国传统手工艺,利用针线在布帛上穿刺形成图案花纹。
中国四大名绣为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湘绣是湖南的民间刺绣,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源自于民间,继承了民间刺绣艳丽炽烈、对比鲜明的特点。湘绣善于利用黑、白、灰三色,有着水墨画的艺术效果。蜀绣在色彩上对比强烈,对于大红大绿的色彩十分偏爱。通过层次丰富的细腻过度,体现出作品的光、色、形、影,如同刚刚完成的带着笔墨润泽感的工笔画。刺绣色彩的搭配也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湖北的汉绣多使用红色营造热烈的氛围。
3.3漆器色彩燃烧后的绽放
宋代人追求韵味、逸趣的审美取向。以宋代的磁州窑瓷器为例,虽然是日用陶瓷,但仍然追求精益求精。磁州窑多用黑白对比的装饰效果,依靠刻釉和釉下彩绘两种方法(见图2)。
哥窑瓷的胎色以深灰、浅灰、土黄、黑色为主,釉面是以平整紧密,釉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的开片遍布瓷胎全身。钧窑在五大名窑中独树一帜。它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制出灿若云霞、明艳缤纷的多种釉色(见图3)。
图2 磁州窑制品
图3 钧窑制品
4 现代设计中的装饰色彩应用
4.1现代建筑设计的传统色彩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在配色上十分注重有节制的点缀,运用“五色体系”是整个民族精神传承的过程。在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中赤、黄、青、黑、白。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运作下,色彩已不再存在等级划分,而是通过运用色彩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来表达出中国传统装饰色彩情感的继承与对现代生活品味的体现。
比如著名的人民大会堂将闽南地方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艺术相融合,以蓝色为色彩基调,象征着宝岛镶嵌在碧海之中。宴会厅厅内是奶黄色的墙壁,利用沥粉贴金花饰装饰着巨大圆形廊柱,顶天花中央镶嵌着由水晶玻璃组成的吸顶大花灯,周围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点金石膏雕塑和棋盘式彩色藻井。
4.2现代平面设计的传统色彩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图形、文字、色彩的各个组成要素中,色彩是产品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诠释设计师的表达意愿和消费者们直观感受设计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民族差异、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审美观念的原因,也会对同一个平面设计产生不一样的见解。例如青花瓷器的抽象图形将中国传统色彩和抽象图形相结合,利用点、线、面的抽象理念与传统色彩的独特审美性相结合,是设计作品极具简洁的形式感和现代感,给予人们联想与创新的广阔空间(见图4、图5)。
图4 青花瓷盘
图5 青花瓷盘
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传统装饰色彩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中国古代色彩观的研究与探索,是需要对色彩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独特的见解。我国现代设计应用的形成与传统的色彩哲理密不可分,现代设计色彩观的形成萌发于历史色彩观的土壤中,并且生长于社会人文环境的变换中。此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传统装饰色彩精神的领悟和理解,分析其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关系,归纳出当今潮流之下的设计色彩理念与价值,推动现代设计创新的步伐,增加历史的文化积淀。
传统的艺术理念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我们从具有民族文化基底的传统色彩中,寻觅到设计灵感的源泉。在设计创作的过程当中,恰当的运用传统知识,丰富设计的构成元素,并与人文情怀产生契合点来体现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传统装饰色彩的渊源中感悟出现代性的语言,探讨传统装饰色彩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可实践性以及其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鸿洋.中国传统色彩图鉴.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姜澄清.中国人的色彩观.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崔唯.装饰色彩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暴凤明.配色设计原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5AURAS.An overview of polylactides as packaging material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2004
*作者简介:陈玲(1977- ),硕士,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72(2016)07-0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