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调,最接地气的养生法

2016-08-1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员丁丽玲

饮食保健 2016年14期
关键词:易筋经八段锦意念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员丁丽玲



三调,最接地气的养生法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员丁丽玲

最好的养生不在拳法,而是日常的功夫。最接地气、却日做而不自知的养生方法——三调益寿。三调养生可溯源到隋唐时期,在当时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所著的《童蒙止观》中阐述了调五和,即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后世练功修行者逐渐把调身、调息、调心合而为用,称为“三调”。

调身是基础

调身就是调整咱们的身体形态,好比盖高楼时打地基,地基牢固结实,身体才有健康的根基。正如古人所说:“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所以,从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注重一个“相”字,讲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调身。后来又从行、立、坐、卧中衍生出很多健身的方法,有行功、站功、坐功等,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

这些传统健身方法在调身上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是身形中正,练功时,讲究式正方圆、不偏不倚、松紧有度、柔和缓慢,把人的身体形态从头到脚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是引体令柔,拿八段锦来说,整套动作都没有生硬的抻拉,却很巧妙地从手到脚,从大关节到深层筋膜,从四肢到躯干全都进行了伸拉,使身体筋柔骨顺,从而使得脏腑气机升降有序,人体从内到外得以滋养。再有就是简单质朴,传统健身方法大多简便易行,八段锦只有八个动作,循环往复。这也正是传统健身方法的智慧之处,大道至简,越是简单的动作,就越能将调身、调息、调心三者合一,从而发挥身心共养的作用。

调息是关键

调息在古代又被称为“服气”、“食气”、“行气”等,是通过呼吸吐纳来练养身体的方法,在一呼一吸间搭起身心平衡的桥梁。

现代生理学把呼吸分为内、外两种,外呼吸是指通过口鼻肺进行的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内呼吸是体内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在古代,有练功者模仿胎儿的呼吸,即胎息,又称先天呼吸,用接近闭息的形式进行。从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来看,胎息仍需要口鼻来进行外呼吸,只是速度和频率非常慢,以致把羽毛放在鼻处也难以察觉出改变。这种呼吸方法很像现代的低氧训练,此时体内的血氧含量下降,具有特殊的生理调节功能,如抗过氧化、抗衰老等,但同时也有一定危险,易出偏差,初练者和自学者不建议盲目练习。

调息最恰当的做法是和调身相匹配进行。俗话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呼吸是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动力,在调身的作用下,通过外导肢体、内引气血,可以促进全身气血的运行和输布,从而增强行气活血、强壮脏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呼吸有其自动节律性,我们可以顺势而为,不要刻意憋气、弩气,否则容易引起头晕恶心,适得其反。

当调身变得柔顺舒展了,筋骨皮肉的僵劲儿卸去后,调息就会水到渠成,达到细匀深长的呼吸。这种呼吸可使横膈肌的升降幅度加大,腹腔内压有规律的变动就能对脏腑起到按摩作用,从而提高脏腑功能。

调心是本源

调身和调息其实都是为调心做准备。“ 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调心可谓养生的第一功夫。调心又被称为调神、存神、存思、冥想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散乱的心神调整为有序的意念活动,即“ 将养其神,意念归一”。

健康的源泉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性。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把喜、怒、悲、思、忧、恐、惊七种过度的情感冲动,列为致病的原因,称为“ 内损七情”。“ 身神同补”是中医的智慧所在,简单来说,就是不仅要祛除身体上的毛病,还要纠正种种不良情绪。五脏都有自己的情绪病,比如“ 烦人伤肾”,说的是忧虑、易心烦的人,最容易产生腰腿酸痛、虚痿肾亏等症状,在治身病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把“肾神”治好,才是根本。生活中,因伤神而得病的例子还真不少,例如怒伤肝,爱生气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肺主悲,小心眼、爱计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衍生肺病等等。

调心最主要的是把各种情绪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让上升的怒火降一降,把过喜的心气收一收,将过重的思虑放一放,使心境松柔恬淡。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心还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不良情绪对大脑的刺激,降低大脑的应激性反应,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达到抵御外邪,祛病强身的目的。

日常记住三句话

调身、调息、调心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为用,共同作用于人体。把三调合而为一,最突出的保健方法,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这些健身方法在柔和缓慢的节奏中,强调放松机体、调节呼吸、引导意念并内注于身体。

很多现代体育锻炼,人的意念活动是向外的、发散的。比如打篮球时,意念活动在对手、在裁判、在篮球上,走路或者慢跑时,我们注意的是脚下的道路、朋友的谈话和路边风景,而在做八段锦或易筋经时,我们是在体察自身,注意的是筋骨精妙的变化、呼吸细微的配合,以及意守的专注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慢性病患者,如失眠、颈腰椎病、消化不良、代谢类疾病,以及高血压人群等,在练功一段时间后,症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身体在调身、调息、调心的共同作用下,固本培元,自身的修复能力得以增强。

除了针对性地锻炼,还应在日常做到“三调合一”。在生活中养生,才是最大的修为。日常做到三调,倒也不难,三句话即可概括:坐卧有相,心平气和,专注做事。

坐卧有相 人的姿态千变万化,但不外乎行、立、坐、卧四个基本姿势: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古人称之为“四威仪”。把四威仪做好,调身也就做好了。

心平气和 平时呼吸时,要有一点气沉丹田的意识,尤其是在着急生气时,更要注意松沉小腹,气入小腹,而不是浮在胸口,呼吸能沉得下来,心境就能平静下来。

专注做事 能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便是最好的调心。有路人问高僧,您平时怎样修行。和尚回答:砍柴、吃饭、睡觉。路人惊呼,我平时也做这些啊。和尚继续说道:我做事专注,旁无别物,而不是吃饭时千番应酬,睡觉时百般计较……可见,这养生的功夫重在平时修行,自然而然达到养生的境界。

猜你喜欢

易筋经八段锦意念
意念机器人(上)
追求原始冲动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五)两手攀足固肾腰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四)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二) 左右开弓似射雕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涓滴意念汇成河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