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

2016-08-12张嫣珮张时玲安庆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安徽安庆

低碳世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资源经济发展

张嫣珮,王 平,张时玲(安庆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安徽 安庆)



安徽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

张嫣珮,王平,张时玲(安庆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安徽安庆)

循环经济是一种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的先进新型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理论着手,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循环经济全新的发展模式,并且就我省经济环境状况着重论述了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建议

1 绪论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并最终达到相当大的一个程度。而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一个省的能源发掘和利用效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该省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我省正处于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建设阶段,要实现我省循环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而我省目前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矛盾,缓解资源约束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在本文认为,要解决我省经济由于资源与环境所带来的约束问题,就必须加快转方式走具有可持续发展、消耗资源少、环境危害小、经济效益等明显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路线。

2 循环经济概述

2.1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思想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90年代开始得到比较广泛关注,目前尚未有比较严谨且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所谓循环经济是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为基础物质、能源和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为基本特征,实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重复循环利用,其目的是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大程度的配置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物质平衡。

2.2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2.2.1循环经济产生的国际背景

在以往的过程中资源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资源无法全面的实现有效开发和转化使用。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技术的全面迅猛发展打破了以往资源的限制,加快对自然资源的索取程度,到近代经济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此时随着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接近枯竭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约束,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且这种粗放式经济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日益严重的经济瓶颈及生态环境压力下,人们不得不大力发展新型科技,研究新型经济模式以解决资源约束所带来经济问题,走可持续发展

2.2.2循环经济产生的国内背景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初中期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存在严重的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下,回收困难,污染排放量高等严重问题,对我国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是严峻的挑战。在经济与环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根据国内的复杂情况,在努力平衡资源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与环境保护的情况下,我国亦提出具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政策。

比较而言,以下两个方面的背景和动因决定了我国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兴起:

(1)从我国的发展过程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较低发展阶段,而且国土面积大,经济环境分布不均,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在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的同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复合型环境问题。

(2)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遇到严峻资源及环境困境的情况下,着重努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缓冲或解决资源与环境矛盾、实现新型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向新型工业转变及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2.3循环经济的特点

安徽省在省内多家单位及企业开展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积极推广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前,淮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的等十多个企业列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低碳技术在这些试点单位得到迅速发展,不断加速集成,并带动整个经济系统的稳进。循环经济是对“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及其利用、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循环利用率、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型社会。

2.4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别

表1 

3 我省实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我省实行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以减少资源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可循环使用为基本原则,使资源得到高效可循环利用,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佳的经济增长。为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废物排放量,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实力、加强各阶段管理等措施得到实现。所以我省实施循环经济具有十分的必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述:

3.1.1发展可循环经济是我省缓解资源紧张及约束矛盾的科学选择

我省是资源大省,各种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并且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不足。我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铜等金属矿产较为丰富,而对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持作用的油气资源储量却较为贫乏,使我省经济发展不能得到更强的发展助力。目前我省资源消耗型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资源消耗随着我省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急剧增加,高耗能行业的发展,加大了能源需求,使我省资源日渐萎缩,并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例如我省的煤炭基地淮南市由于近年来煤炭的大量采集,使得淮南市可用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并伴有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生态危害。

3.1.2发展可循环经济是我省防治污染、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省的各种废气、粉尘、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增长较大,而城市污染物处理能力有限,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空气河流中,在我省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空气污染及水资源污染情况。“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如果继续保持目前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那么主要污染物将给环境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而循环经济不仅从源头控制污染,更在生产过程及末端最大化的减少污染排放,保证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2我省实施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循环经济是我省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可解决我省很多工业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问题,我省亦在积极推动可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以目前我省的实际经济环境状况实施循环经济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实施土壤。

3.2.1发展可循环经济在我省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基础

我省经济发展迅速,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省份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合肥与南京等城市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这将大力带动皖江城市带的经济起飞,我省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省GDP总量达到22005.6亿元,人均GDP35997元,折合人民币人均达到5779美元,财政收入为4012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1.2:51.5:37.3为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底气。

3.2.2经济全球化为我省发展可循环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现在全球处于一个信息爆炸和科技蓬勃发展的创新大时代,技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我省具有优良的区域条件和资源优势可以在经济融合跨国投资等方面获得一定的资本、技术支持。

3.2.3我省可循环经济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省近年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部分企业和行业已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并取得有效的初步预期成果。例如马钢公司利用炼钢产生的高炉废煤气回收用于发电,提高资源利用率;淮南矿业集团多种煤炭、煤气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应用,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减少环境污染作出了突出贡献。

4 对我省实施循环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4.1发展可循环型农业

我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积多,尤其是皖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但是我省农业发展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存在土地投入高、产出低、资源约束大,环境伤害大等不良问题。我省发展可循环农业应从两方面入手:①走资源节约化道路,大力普及推广农业节水、节地、减化肥、减农药、等节约农业资源的先进技术及意识,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②发展生态农业,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浪费,例如玉米可以使用生物技术转化成燃料酒精,农作物秸秆粉碎作为饲料或者沼气发酵等,这样不仅可以废物利用更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我省农业的可循环发展。

4.2发展可循环型工业

目前我省工业仍然以电力、家电、煤炭、冶金、汽车制造、建材等为主导行业,这些行业是我省主要的耗能及污染大户,要发展可循环型工业就必须对这些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废物重复使用率。

4.3建设可循环型社会

可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现最终导致可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它是社会与经济以及环境和谐共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终极目标。建立可循环型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可循环经济,并宣扬使人们意识到可循环型社会得优点,使循环性社会观念深植人心。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弊端对社会的影响,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另外继续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加强环境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的建设可循环型社会。

5 总结

“十三五”要实现安徽崛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建设发展,在安徽省政府提出的“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的过程中,要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通过安徽省政府的组织、策划和推动,积极开展与低碳生活有关的宣传和引导,普及环保知识,做到全民参与,通过倡导节约,把回收利用、保护环境作为全民自觉行为,养成循环利用生活的社会意识,逐步形成绿色消费模式,根据当前我省经济状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提出适合我省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加快我省循环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我省经济腾飞。

[1]李香兰,刘春卉.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

[2]和献中,王世金.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

[3]马 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2.

[4]文 莲.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1,11.

指导老师:王平,副教授。张时玲,副教授。

张嫣珮,女,2014级安庆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F205

A

2095-2066(2016)19-0239-02

2016-6-20

猜你喜欢

资源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