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山细毛羊产业转型的实践与经验
2016-08-12高正,汪凡
高 正,汪 凡
(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高山细毛羊产业转型的实践与经验
高正1,汪凡2
(1.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2.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100081)
高山细毛羊生产是肃南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闻名遐迩的品牌产业。牧业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流通机制,是细毛羊产业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实行良种繁育、推进产业升级是提高细毛羊综合品质的基础和保证;加大基础投入、注重生态建设,方可实现细毛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肃南县;高山细毛羊;产业转型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重点牧业县和甘肃高山细毛羊育成县之一,甘肃高山细毛羊是肃南县畜牧业养殖中的当家品种。该畜种是在青藏高原边缘的祁连山区特殊的生态条件下育种而成,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体质结实,适宜在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对牧草选择性小。近年来,肃南县着力推进舍饲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使高山细毛羊产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建设了甘肃高山细毛羊基地。笔者于2015年夏季对肃南县细毛羊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肃南县细毛羊在产业升级、区域带动、流通机制等方面的实践与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
1 细毛羊产业规模及结构与牧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牧业县,畜牧业在该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县农牧民生存发展、增收致富的基础产业。目前,全县天然草原面积178.5万hm2,总储草量18亿kg,理论载畜量121万个羊单位,优越的草场条件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肃南县也是甘肃省牛羊产业大县和甘肃优质高山细毛羊基地。全县已基本建成规模为70万只的高山细毛羊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细毛羊、牦牛为主的生产经营格局,农牧民人均收入70%的收入源自畜牧业生产。
在肃南县的畜种资源中,高山细毛羊是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显著、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肃南县各级政府、牧民群众和畜牧技术人员就开始着手高山细毛羊的育种工作,并在育成后继续积极进行品种改良工作,对当地经济发展与牧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比较准确地了解肃南县高山细毛羊产业与牧民收入的关系,笔者尝试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1.1建立牧业规模、牧业结构与牧民收入增长率的计量模型
在研究“牧民收入与细毛羊发展的关系”时,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依照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X1=牧业总产出/GDP,X2=细毛羊产出/牧业总产出,为反映细毛羊发展的指标,其中指标X1代表牧业规模,X2代表牧业结构。选取指标Y=牧民收入增长率,反映牧民收入情况。依据指标与实际情况建立模型Yt=aX1t+bX2t+ c+ut,结果显示见表1。
表1 2006-2014年牧业规模、牧业结构与牧民收入增长率
1.2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针对时间序列数据,为保证模型假设的数据的平稳性,可使用ADF单位根检验,若检验数值小于临界值,则表明数据平稳,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变量ADF单位根检验情况
1.3二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Y为因变量,X1,X2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如下:
在剔除了常数项后,标准误差减小,但由于数据量太少,误差依然大,剔除常数项后的回归模型为:Yt= 0.913 111X1t-0.684 911X2t+e。对残差e做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值小于临界值,e为一阶单整序列,因此,Y与X1,X2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1.4格兰杰因果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莱夫·格兰杰于2003年提出,主要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依赖于使用过去某些时点上所有信息的最佳最小二乘预测的方差”,本质上是对平稳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预测。
以表1数据为基础,设定临界值为Fa(i,9)[i(滞后期)=1,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表3 临界值格兰杰因果检验情况
滞后期为1:
滞后期为2:
检验结果:在滞后期为1时,Y是X2的格兰杰原因,X2是X1的格兰杰原因;在滞后期为2时,X1是Y的格兰杰原因,X1、X2互为格兰杰原因。实证结果表明,Y、X1、X2具有均衡关系。
通过以上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在目前情况下,牧业规模的增长可以提高牧民收入增长率,牧业是农牧民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在2011-2013年这3年中,肃南县牧业收入比重占总收入分别为69.18%、61.83%、66.31%,始终保持在60%以上。其中,细毛羊产业又是当地牧业的支柱产业,在牧民的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
第二,随着牧民收入的增长,细毛羊占总牧业的比例将减小、细毛羊产业的发展同样受制于气候、草场等自然环境,随着草原生态环境的日渐脆弱,牧业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成为影响当地农牧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因此,细毛羊产业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向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
2 完善流通机制是细毛羊产业转型的核心
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流通机制是细毛羊产业转型的核心和关键。
甘肃肃南县与新疆伊犁地区、内蒙古锡盟地区是我国细毛羊的主要生产基地。当下国际及国内市场上对细羊毛的需求量远大于羊毛产量,这为该县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以高山细羊毛中的精细毛为例,据行业统计资料,每年国内精细毛需求量大约在40万t左右,但国内产量仅有10万t,供给量远远低于国内需求量。精细羊毛的供给依旧以进口澳大利亚毛为主,澳毛无论在产量上还是在质量水平上都优于国内羊毛。由于澳大利亚的羊毛在国际上占额最大,其对羊毛价格的决定性较强,因此,国内羊毛生产规模往往受限于国外。
目前,中国羊毛价格的变化是与澳大利亚羊毛交易所(AWEX)价格变化趋势相一致。虽然细毛羊的精细毛价格基本稳定,但不能排除因澳元汇率变动或澳毛产量变化所引起的澳大利亚羊毛市场价格波动,这无疑会对包括肃南县在内的中国精细毛市场造成冲击。
在细毛羊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肃南县注重品牌效益,在市场建设和完善流通机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改革开放前,羊毛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延续牧民自己剪毛、供销社收购的模式;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开始活跃,不少个体商贩加入到了羊毛收购的行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羊毛市场的繁荣;进入新世纪以来,肃南县注重发掘当地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以纯天然畜产品为标签的地域特色品牌。
在品牌培养方面,一方面加大宣传投入,提升细毛羊产品品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成立了优质细毛羊生产者协会和合作社,指导生产,合力开拓市场。此外,为规范细毛羊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细毛羊及其产品的质量水平,畜牧部门制定了12项细羊毛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
在品牌推广方面,肃南县注册了“九排松”“赛美奴”等知名商标,并支持创办了诸如甘肃祁连山生物科技开发公司、肃南草原惠成食品公司等几家从事畜牧加工和销售的大中型企业;培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3个,基本形成了“基地+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的细毛羊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官方对羊肉、羊毛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使得使肃南县的细毛羊产品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质,符合当代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
生产和流通机制方面,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模式仍是肃南县细毛羊产业的主要形式。各养殖户的羊统一在合作社进行剪毛、加工,再由合作社卖给厂家。实际销售中,很多时候要依赖中间商或经纪人,在调查中不少从业者曾表示“经纪人可以预测羊毛价格,掌握着许多生产者无法得到的信息。我们恰恰缺少这样的既了解当地细毛羊生产实际情况,又掌握信息资源的经纪人。”
供销方式的变革和市场营销手段的更新,无疑是肃南县细毛羊产业转型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肃南县仍有改善市场基础设施和建设功能齐全的市场网络体系的潜力。
在市场信息交互方面,可以进一步强化市场信息服务,用准确、快捷的市场信息引导畜产品生产和销售,加强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及时了解市场走向。在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应逐步建立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畜产品流通体系,缓解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
3 良种培育是细毛羊产业升级的基础
打造细毛羊产业,良种培育是基础,产业升级是确保品质的保证。在初步培育、形成自己独特的高山细毛羊品种的基础上,肃南县的细毛羊改良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以保证该畜种综合品质的不断提高。五十多年来,肃南县在引进国内外优质种公羊进行杂交导血改良的同时,加强种公羊自繁自育工作,形成以县育种场、喇嘛坪细毛羊繁育中心为核心,乡扩繁场为补充,村种公羊站为基础的细毛羊良种繁育体系。目前,经过改良的高山细毛羊平均每只产毛量达到3.93 kg,产肉量达到22.5 kg。
在普及适用技术的同时,肃南县坚持持续研发育种的新技术。为进一步挖掘细毛羊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肃南县先后与省内外各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中国美利奴高山型细毛羊新类群培育研究》《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肉质特性及加工品质研究》等6项研究课题,填补了国内同类高海拔地区细毛羊研究空白,其中两项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三项成果获国家、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和张掖市科技进步奖。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肃南县的个别乡镇,依然存在着细毛羊基地规模小、标准化生产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政府投资和通过项目资金建设的配种站、暖棚羊舍等基础设施未能充分利用,闲置情况严重等问题。以绵羊配种站为例,据调查统计,全县建成的绵羊配种站147座,真正按要求开展人工授精的只有49座,占总数的34%,其他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基于羊自身的特性和遗传基因,培育出完整的新品种至少需要20年。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肃南县以新疆细毛羊为父本,以藏羊、蒙古羊、蒙藏混血羊为母本,培育出了不少新品种。然而,由于一些牧户对育种知识了解不够,加之管理上的漏洞,致使部分地区绵羊人工授精工作流于形式,种公羊管理混乱,自然交配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地方甚至发生回交倒改现象。与此同时,一些牧户养殖投入不够,现代化养殖水平不高,科学防疫不健全,导致了细毛羊繁殖成活率的下降。据统计,全县2011-2013这3年中,细毛羊的成活率分别为92.92%、85.72%和78.72%,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细毛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提高能繁母畜比重、扩大畜群再生产能力和产出能力为重点,加快能繁母畜“换代工程”,采取政策引导、贴息补助、能繁母畜补贴、保险等多种办法,选留、引进基础母畜,快速增加母畜数量,扩大基础母畜群体。同时,要强化种公羊繁育工作,在充分发挥育种基地作用的同时,把自繁自育和引进结合起来,在细毛羊优势区建立良种扩繁场,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牧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承包和创办种羊场。加大种公羊繁育专业户的建设力度,鼓励扶持农牧民、经济实体和社会各界兴办小型种畜场,为当地畜牧业养殖改良育种方面提供种源,普及绵羊人工授精、绵羊冷季穿衣、舍饲养殖、程序化防疫、机械剪毛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示范推广鲜精大倍稀释改良技术,有效提高良种利用率,加快改良进程。政府必须要加大相关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在良种引进、基础母畜选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上给予政策性补贴,以保护牧户的生产积极性。
农牧部门要加强对随意出售、宰杀种公羊和基础母羊等行为的监管,着眼调高优良畜种比例,合理确定种群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稳固细毛羊在畜牧业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大力推行集约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加大暖棚养殖和舍饲规模养殖,推动产业升级。
4 加大政策扶持保护力度是细毛羊产业长期发展的保证
加大基础投入,注重生态建设是细毛羊产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目前,肃南县细毛羊产业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2010年,肃南县已建成集种植、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草料点13处,饲草料基地873 hm2/56处,集雨(雪)水窖3 082眼,人畜饮水工程116处,总长度达328.56 km;修建暖棚羊舍19 327 间/4 273座、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47座,药浴池130座,活动式、固定式剪毛棚23座。与此同时,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日趋健全完善,2010年,已建成县、乡两级服务机构35个,有从事技术服务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142人,其中高级职称10名,中级职称53名,初级职称9名,并在全县所有牧业村设置了兽医防疫员。
高山细毛羊产业属于第一产业范畴,政府的大力支持是肃南近些年细毛羊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力。由于受羊毛价格波动的影响,加之养殖细毛羊成本高,细毛羊产业曾一度出现滑坡甚至倒退的局面,饲养规模不断缩减,饲养量由高峰时期1982年的60.2万只下降到2003年的34.05万只。为了恢复和提高细毛羊产业发展水平,肃南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绵改育种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细毛羊标准化生产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等一系规范性文件,为细毛羊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肃南县每年县财政预算中有100~200万元的资金用于扶持细毛羊产业,对引进的种公羊每只给予2 000元补助,选育的种公羊每只给予500元补助,适龄母羊上站开展人工授精配种的每只给予1元补助,使用标准涂料标识的每只给予0.5元补助,建成的细毛羊科技养殖示范村每村给予2万元奖励,培育的细毛羊科技示范户每户给予0.6万元奖励,多渠道激发广大群众发展细毛羊的积极性。
在贷款优惠方面,肃南县出台了《推动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贷款贴息工作实施方案》,对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牧户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给予贴息扶持,切实加快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此外,肃南县畜牧产业生产财政贴息贷款重点扶持饲养甘肃高山细毛羊、农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舍饲育肥户、饲草料加工点建设等。农牧户最低养殖规模为饲养甘肃高山细毛羊120只以上,其中母羊100只以上的农牧户,饲养高原牦牛50头以上,其中母牛30头以上的农牧户,给农牧户发放额度不超过10万元。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全县细毛羊饲养量76.95万只,比2003年增加42.9万只;适龄母羊比例达到66.39%,比2003年提高4.58个百分点。成年公母羊平均剪毛量分别达到7.2 kg和3.67 kg,比2003年分别提高1.85 kg和0.24 kg;剪毛后体重分别达到72.82 kg和40.78 kg,比2003年提高15.11 kg和3.58 kg;羊毛产量达到2 138 t,是2003年868 t的2.5倍;羊肉产量达到8 094 t,是2003年3 776 t的2.2倍。
过去,由于天然草原超载放牧,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县以来,各类牲畜数量增加近十倍,直接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本世纪以来,当地大力加强草地生态保护工作,实行一系列草原补奖政策和基本草原保护、禁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促进了草原生态良性演替。政策落实方面,目前全县亩均产干草50.1 kg,每亩草原实际可利用牧草25 kg,以当地市场价0.6元计算,亩均产出15.6元。按照退牧还草补助标准,每年每亩禁牧补2.4元,占实际产出约15%;休牧补0.62元,以三个月休牧期计,约占16%。也就是说,既定承载力下,牧民的草饲料支出约补助占比15%左右。
当前正是肃南县细毛羊产业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向转变的攻坚阶段,仍需要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现代畜牧业配套设施建设、科学研究推广、高端产品开发等方面,急需有效资金、高新技术和龙头企业的支撑。解决这些制约新一轮产业转型中的瓶颈问题,对于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促进肃南县自主品牌的建立,提高少数民族牧区农牧民生活水平有着深远的实际意义。
[1] 肃南县农牧局.肃南县高山细毛羊发展情况汇报[R],2009.
[2] 肃南县农牧局.肃南县草原生态管理机制情况报告调研报告[R],2013.
[3] 王生忠.肃南县发展细毛羊产业分析[Z].张掖统计信息,2012.
[4] 牛春娥.肃南县细毛羊产业现状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
S826
A
10.3969/j.issn.1672-6375.2016.04.035
2015-12-11
高正(1993-),男,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