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窑青花瓷探析
2016-08-12王肖东耀州窑博物馆陕西铜川727100
王肖东(耀州窑博物馆 陕西铜川 727100 )
陈炉窑青花瓷探析
王肖东(耀州窑博物馆 陕西铜川 727100 )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106
地处陕西铜川的陈炉窑是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陶瓷烧造基地,以烧造民间日用瓷而闻名,在我国民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陈炉窑烧造历史悠久,历经元、明清、民国至今延续不断。陈炉窑烧造瓷器种类繁多,装饰手法多样,其中青花瓷是其重要代表,在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将着重从陈炉窑的渊源和陈炉青花瓷的绘画特点和艺术价值进行探析。
陈炉窑是耀州耀系一个主要窑场。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耀州志》载:“黄堡,故有窑场,今其地不陶,陶与陈炉”。另据民国三十三年《同官县志·工商志》记载:“黄堡镇瓷器,宋代早已驰名……惜金元兵乱之后,镇地陶场均毁于火,遂尔失传。自黄堡失传后,继起者为立地、上店、陈炉各镇。而立地、上店今已不陶,所存者唯陈炉尔”。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禚振西先生在陈炉窑场的考古发掘成果也得到证实,陈炉窑创烧于金末元初。在创建初期,陈炉窑烧造刻、印花青瓷,其特征和工艺与黄堡窑基本一致,只是胎釉和成型工艺不够精细,相对粗糙。元代时,陈炉窑又创烧了一种釉色发黄的青黄釉刻花青瓷,其工艺特点是在胎体表面加施一层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刻花,将花纹部位的化妆土刻除,最后施一层透明青釉。明初,除了继续烧造一些少量的刻花青瓷而外,开始转入大量烧制黑釉、白釉和酱色釉瓷器。陈炉窑在明清时发展到鼎盛时期,规模很大,烧造的器物种类十分丰富。除了日用器皿外,还有供器、陈设品、瓷塑、玩具等。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刻、印、划、剔、戳、雕、贴、绘等。晚清到民国时陈炉窑受社会大变革的影响并学习外地窑口的技术,陶瓷生产出现了新的种类和品种,新的装饰手法也不断出现。青花瓷则是这一时期的一大创新。
一
陈炉青花瓷,又称“蓝花”(当地俗称),应属于中国青花瓷大的范畴。它的烧造工艺和表现形式和景德镇青花瓷有着极大的不同。景德镇青花瓷一经出现就受到了历代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宫廷御用瓷。由于为皇室烧造的原因,景德镇青花历经明清烧造技术日臻纯熟,胎质细腻、釉色纯净,各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并最终发展成为我国陶瓷之代表。也可以说,景德镇青花既供应着宫廷用瓷,又满足着上层社会的需要,一直处在高端地位。陈炉青花和景德镇青花恰好相反,陈炉窑的民窑性质就决定了它和皇室已没有多大关系,也不曾为皇家定制过陶瓷用品。陈炉窑的产品完全是面向底层老百姓服务。受消费者的购买力和实际使用需求的影响,经营者不得不以提高产量的方式来保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从胎质、釉色、到装饰不刻意讲究,要求不高。从陈炉窑所烧造的一些碗、盘等器物不用支钉,而采用“刮眼圈”的套烧方法就可以看出生产者的经营思路和对于消费市场定位。
陈炉青花瓷和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器形丰富,品种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缸、盆、碗、罐、瓶、坛、碟、盘、盒、灯、枕,应有尽有。光是碗的样式就很多。形有直壁、斜壁、外弧壁;口有敞口、喇叭口、直沿口;碗底分高把足、矮圈足、平圈足等。陈炉青花瓷坯体厚重,泥料加工简单,杂质较多,烧成后呈现为红褐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地窑工在坯体表面先上一层化妆土(当地一种白色黏土)使其颜色变白,再施以透明釉然后烧成。经过化妆土的使用,瓷器的表面虽然变白,白度却不是很高,往往颜色略微发黄呈现出偏暖的色调。在这种色调的表面再用颜色较深的青花颜料(当地称老蓝)予以绘画装饰后,颜色显冷的青花绘画纹饰和瓷器表面的暖色形成了一阴一阳的和谐搭配。冷暖色调既对比强烈又不显生硬,相得益彰,有着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陈炉青花绘画题材丰富。植物类有:牡丹、荷花、梅、兰、竹、菊等;动物类有:鸡、鱼、鸟、虫以及狮、虎、牛等;人物类有:仕女、婴孩、渔樵、耕读、戏剧传说等,此外还有一些山水画。陈炉青花绘画题材虽然丰富,但是真正能代表其绘画水平和艺术风格的还是以荷花、牡丹、兰草纹饰为主。
二
陈炉青花的绘画图式简练,笔法洒脱、豪放,很少有繁缛的装饰。陈炉青花的绘画装饰方法最初也是学习景德镇,走的路子却与其完全不同。这其中缘由主要在于:景德镇青花瓷历朝历代都主要是以为皇室和上层社会生产用瓷为主,不用考虑成本问题。因此生产者精益求精,绘画装饰也力求精细完美,景德镇也集中了国内技艺最顶尖的技术人才。陈炉窑在陶瓷上绘画的都是当地窑工,他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也未曾受专业培训。这种看似先天的不足,恰好是形成陈炉青花瓷的绘画装饰风格的主要原因。陈炉窑画工由于不受任何标准的约束,可以纵情发挥。因此画起来自然随心,用笔豪放,肆意挥洒,呈现出山野之趣,有着原生态的美感。再就是由于陈炉窑地处关中北部,地势苍茫,民风淳朴。这里距十三朝古都西安不过百余公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受汉唐盛世,雄浑、博大、开放、包容的精神之影响,陈炉窑工内心强大,充满自信,用笔自然大气,也是这种风格形成的一个原因。
特定的绘画题材纹样和器形的完美结合是陈炉青花瓷又一大特色。如大老碗,又称高把(圈足很高)老碗,因其体型硕大而著称。大老碗小者用来吃饭,大者实际上已超出碗的功能,多用来盛菜或放其它食材。大老碗配以高的圈足,显得形体高耸饱满,有着雄浑博大,沉稳阳刚之感。大老碗上的绘画多以莲花、牡丹、鱼纹为主。往往碗口外沿描一宽一窄两条圈纹,既有稳定碗体视觉作用,又有统一画面的作用。圈纹下面往往画以牡丹、荷花,经过绘画的装饰,使得大老碗这种硕大的形体既显豪放大气又不失内涵。
陈炉青花瓷符号化的图案和绘画恰当搭配,也达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画工往往根据器形的大小、形状的不同,就能够在装饰时进行恰当安排。如:在大老碗的瓷器表面装饰时,通常以牡丹纹、莲花纹为主体,而在碗底则画以似花非花,似字非字的图案,这种图案几乎都是一笔成型,用笔洒脱,线条流畅。常见的有:“花”、“香”、“福”、“寿”等。这种极度抽象的图案既和主题纹样相互呼应,也有着“点睛”之意,不但强化了器物的大气、豪放,又显的生动而不古板。
通过上面的论述分析我认为,陈炉窑是耀州窑系的一个重要窑场,是继黄堡窑之后而兴起的一个生产民用瓷的陶瓷基地。陈炉窑自金末元初兴起,历经明清、民国至今烧造不断,这样延续性很好的窑场在国内并不多见。陈炉青花瓷古朴、厚重的器形和简洁、明快的绘画装饰手法与秦人淳朴、豪爽的性格相吻合,也和汉唐雄风一脉相承。这种用笔豪放,图式抽象、夸张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原生态的审美感受,也是陈炉青花瓷艺术价值真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