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2016-08-12刘焕强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国有企业

刘焕强

摘 要:现代企业中,员工与企业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文章以S公司为例,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做法效果,以期为国有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多通道;人力资源开发;实践

近年来,S公司将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科学设计职业发展通道,稳步实施竞争性选拔上岗,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措施,为员工提供宽阔的成长舞台,保障了员工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背景

S公司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传统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依然保有传统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深刻烙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传统观念影响深,思想不够解放

企业“官本位”的传统思想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员工,多数职工仍然习惯热衷于走管理序列,一切待遇都和官职挂钩,以干部职务高低论“英雄”,大量支撑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高技能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更新不及时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方面缺乏计划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假想企业所需人力资源随时可以从人力资源市场获取,出现许多短期行为。对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引导不够,没能引进运用现代化的员工测评工具,存在过分看重论文、职称、学历等因素。

(三)培训机制落后,培训效果差

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局限于职业技能的掌握,培训方式是老人带新人、上级带下级,注重短期经济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激励机制不足,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

主要考核手段是通过完成企业既定目标的原则下对工作的完成效率和成果的评估,主要激励手段以职务晋升、奖金、单项奖励等方式。难以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造成对员工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到位。

二、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措施

(一)更新理念,提高对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的认识

强化“员工资源是第一资源”和“人人皆可成才”理念,深刻认识和严格遵循员工成长规律,大力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对各类员工的吸引力。

(二)适应企业特点和改革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岗位序列

坚持“按需设岗、动态管理”的原则,层层分解企业战略目标,科学合理设置岗位职级,逐步搭建了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人才发展多通道。

1.搭建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参照同行业先进标准,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和技能岗位的职数及层级结构,专业技术序列设置了企业院士、首席专家、高级专家、专家等岗位,技能岗位序列设置了首席技师、金蓝领、技能大师、技师等岗位,划分为高中初3个层次9个岗级。

2.科学设定岗位比例。严格控制岗位特别是高级岗位的职数,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程技术、党群政工等岗位形成合理搭配,并向核心主体专业和科研设计、生产经营一线适当倾斜。比如专业技术序列岗位,高、中、初级按照1:4:6比例设计。

3.规范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名称、任职资格条件、晋级年限、职责范围、考核标准和薪酬待遇等内容。编写了煤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6大类岗位说明书,员工依据岗位说明书明白了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以后选择什么职业发展通道等。

4.各序列之间对应互通。设计各序列层级对应关系,建立了跨序列岗位交流和晋升制度,使各类人才在不同序列之间能够正常流动,形成纵向发展、横向贯通的人才发展多通道。

(三)针对岗位胜任要求,稳步实施竞争性选拔上岗

1.公开选拔,选出优秀管理人才。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按照选拔条件,推荐出参加竞聘的人选。考试和考察相结合,按照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40%、考察成绩占20%的办法,计算总成绩。

2.竞争上岗,竞出一流技术人才。按照报名、资格审查、竞聘、考察、聘用的步骤,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程序操作,确保公平公正。重视青年人才培养,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实施专家传帮带培养,帮助青年人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能大赛,赛出高技能人才。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以技术比武为练兵平台,发现选拔高技能人才。对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授予“技术标兵”称号,破格晋升高级工或向上级部门申请破格晋升技师、高级技师。

(四)树立能力和业绩导向,加强管理培训和考核激励

1.职业规划引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班、研讨会,引导员工找准个人定位,明确发展目标。采用“留心+塑才”模式,为青年职工配备指导老师,采取培训、晋升、换岗、承担挑战性任务等措施,引导修正职业生涯路径。

2.分层分类培训。管理人才培养和提高战略思维和领导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科研攻关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应用创造能力和提高现场作业水平。

3.注重业绩考核。建立任期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对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考核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对技能人才重点考核现场作业能力和实际贡献,逐步建立起以岗位绩效为基础的考评体系。技术岗位人员聘期一般为2年,工程师每年至少完成一项、高级工程师每年至少完成两项创新课题。

4.给予关怀鼓励。深化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重点向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倾斜。每年召开科技大会,表彰优秀科研人才和创新成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实行重奖。实行技术技能津贴制度,每月分别给予100-600元的岗位津贴。

三、构建员工多通道发展机制取得的主要效果

解决了人力资源体制机制僵化、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员工晋升玻璃天花板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等问题。对员工来说,提供了宽阔的成长舞台,大家都能安心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职业能力和专业才干,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提高。对企业来讲,既为选拔干部建立了“人才库”、“蓄水池”,因此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多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得以攻克,完成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推广项目1000余项,使企业获得更加持久的市场活力和生命力。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开发实践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河西走廊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