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说
2016-08-12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去世时,爱弥尔·左拉致悼词,并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永垂不朽。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类: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感,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参考。
1.她已经陶醉在这欢乐中,什么也不想,只是兴奋地、发狂地跳舞。她的美丽战胜了一切,她的成功充满了光辉,所有的这些人都对自己殷勤献媚、阿谀赞扬、垂涎欲滴,妇人心中认为最甜美的胜利已完全握在手中,她便在这一片幸福的云中舞着。
2.第六天,冬天的明亮太阳把积雪照成叫人目眩的了。那辆终于套好了的长途马车在旅馆门外等着,一大群白鸽从它们的厚而密的羽毛里伸着脑袋,亮出它们那种瞳孔乌黑的玫瑰色眼睛,稳重地在六匹牲口的脚底下散步,向着牲口撒下的热气腾腾的粪里边寻觅它们的营养物。
3.大海用它短促而单调的海涛拍打着海岸。一朵朵被疾风吹送着的白云像鸟儿似的掠过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天空。
再读莫泊桑之《项链》
徐 平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59 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他的文学成绩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项链》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
首先,以小见大。莫泊桑的小说往往从小事入手,通过对平凡小事的描述,反映了金钱统治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道德水准。《项链》创作于1884年,讲述了一个小公务员骆塞尔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小说以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情节自然地展开故事情节,带领读者走进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她对自己的生活极不满意,梦想像上流社会贵妇人那样过高贵、风雅的生活,通过对玛蒂尔德七个梦想的描述,反映出她是一位生性喜好奢华,追求享受,爱幻想、爱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少妇,最终为了一夜的荣耀,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和虚荣,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大资产阶级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正向帝国主义发展的法国第三共和国的内幕,了解了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于是采用截取其中某一个微小却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的手法,以揭露丑恶的社会现实。”《项链》正是通过描述玛蒂尔德戏剧性的遭遇,展示了人生的残酷,命运的无情,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爱慕虚荣和道德堕落。
第二,《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极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够取悦于人,能够被人羡慕,能够有诱惑力而且被人追求”,表现她希望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
第三,在构思布局方面,《项链》也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起初,“她没有陪嫁的资产,没有希望,没有任何方法使得一个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到末了,她将将就就和教育部的一个小科员结了婚。”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她想跻身上流社会似乎有了希望,但是故事又出现了波澜,玛蒂尔德没有华丽的衣服,丈夫只好把买猎枪的钱拿了出来,让玛蒂尔德买一件漂亮的裙袍,矛盾似乎得到了解决,但是玛蒂尔德又说道:“没有一件首饰,没有一粒宝石,插的和戴的,一点儿也没有,这件事真叫我心烦。简直太穷酸了。”于是,夫妇二人又煞费苦心,向玛蒂尔德的朋友借了一串用金刚钻镶成的项链。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玛蒂尔德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泥潭。此后,夫妇二人不得不债台高筑,省吃俭用,攒钱买项链,还项链,故事似乎已经讲到了结局,结尾却又笔锋一转,道出最初的项链原来是赝品。这样一个结尾,对玛蒂尔德追求上流社会奢华生活的虚荣心进行了绝妙的讽刺。逆境——顺境——逆境的不断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题因此而更加突出。在《项链》结尾处,作者没有给女主人公下什么断语,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戛然而止,结论让读者自己去下。可以说,好的小说不在于它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没有写什么,它给读者是否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的空间。
第四,“精选细节这几乎是任何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不懈的追求。一个典型的细节有可能树立起一个人物,细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之紧要可知。把细节、性格、情节发展三者有机结合是文学作品在艺术技巧上成熟的表现。莫泊桑的《项链》把三者的结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项链》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都进行了精确的刻画,如为了充分表现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同时也暗示有强烈虚荣心的并非只是玛蒂尔德一人,描写玛蒂尔德离开晚会现场时的细节:她离开时已近清晨四点,“她的丈夫从半夜起就在一间空空落落的小客厅里睡着了;客厅里还躺着另外三位先生,他们的太太也在尽情欢乐。”点出另外三位先生,好像是闲来之笔,但却分明告诉读者像玛蒂尔德这样的女子大有人在。她出门时,丈夫怕她受寒“把事先带来的衣服披在她的肩上,那是平日穿的普通便服,那种寒碜和舞裙的雅致很不协调。她感觉到了,便想溜走,不让其他裹在珍贵皮衣里的太太们注意到。”因此,她不听丈夫的招呼,“便迅速下了楼梯”。这一系列细节,没有一处是多余的,它们共同烘托出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的形象。
第五,《项链》所使用的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准确,体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故事开始时,作者仅仅用“房屋的寒碜,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几个词,就把女主人公对现状的不满情绪烘托出来;“因此她又梦想那些丰盛精美的筵席了,梦想那些光辉灿烂的银器皿了,梦想那些满绣着仙境般的园林和其间的古装仕女以及古怪飞禽的壁衣了;她梦想那些用名贵的盘子盛着的佳肴美味了,梦想那些在吃着一份肉色粉红的鲈鱼或者一份松鸡翅膀的时候带着爽朗的微笑去细听的情话了。”其中的“丰盛精美”“光辉灿烂”“名贵”“佳肴美味”生动地再现了玛蒂尔德对大资产阶级奢侈生活的向往。
莫泊桑的小说思想深刻而富有教育意义。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项链》这部作品,展现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选自《艺术科技》2013年第2期)
读后一思
莫泊桑以项链本身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的线索自然地带领读者走进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刻领悟了19世纪的法国小人物无法决定自身命运的悲剧现实。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线索意识,学会一线串珠式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