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16-08-12秦葆万春芬
秦葆++万春芬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一、审题。本文题主要强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道理,意思是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在审题上要避免产生下面的失误:只写过去的人、物、事,彰显其价值,忽略了“后事之师”。
二、思考与选材。1.从读书、做人的角度来谈自己。成功的辉煌,失败的阴影都可以过去,但其间的经验教训要铭记于心。2.从世界、国家的发展来谈社会现象。当今社会,少数人为牟取更多利益,会做出令人痛心的事情,坑蒙拐骗,做出对老百姓不负责的事情。其实,历史上曾经有过类似的事件,但这些人终究要受到惩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三、体裁。该题宜写成议论文或哲理性散文,也可将抒情和议论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表达自己的观点,警醒后来人。
【佳作展示一】
过去依然在
□张 航
每一个过去,都不曾真正过去。人类在历史中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回头看,那深深浅浅的足迹是我们来时的路,它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
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在。就如日瓦戈医生在日记中说的那样:“俄语的节奏,俄国人说话的腔调,也表现在涅克拉索夫的三步韵脚歌里和涅克拉索夫扬抑格的韵律中。”
我们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指的单纯是时间上的过去,若论及影响,它便不曾真正过去。就如同俄国人的语言还保留着过去的腔调,中国人的语言中,还有着过去的味道;生活中的人们,还有着过去人们的影子,精神上,还传承着过去的高尚节操。过去所包含的精神,绵延数千年,依然鲜活地跃动着。
没有哪个国家能割裂历史,抛弃过去。过去背后的那些东西,那些美,那些信念与精神早已与这个国家及人民血脉相连。今天,我们考古,研究历史,阅读古诗文,都是在追寻过去背后的东西,并在其中寻找未来。无论过了多少年,在特定的时候,我们都能感到过去穿越了时间,给我们指明方向。抗日战争中,民族危亡之际,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激励我们,有“跳梁者,虽强必戮”的雄壮题词鼓舞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产生道德问题时,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呼唤人性的回归。过去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又是一个国家及其人民不移本色、不失方向的保证。
那些过去了的一切,从我们眼前渐渐淡去,却在我们心里渐渐鲜明起来。拂去种种纷杂的尘埃,我们更能看清过去内里的明净。过去从不曾过去,它只是巧妙地换了个地方,住进了人心里。过去的影响一直留到现在,等着某个时候,当人能感觉到它的时候,给人指示未来的方向。
过去就如同一树玫瑰,花谢了,香气仍留在风中。
内容:文章立意高远,主旨鲜明。作者关注历史,关注时事,精心比较筛选,使得材料典型而有说服力。故本项评19分。
表达:文章过渡自然,论证严密,语言凝练含蓄,感情倾向鲜明,标题、开头、结尾的精心照应,使主题积极明朗,使人回味无穷。排比段和照应句的灵活运用,使本文显得情韵悠长。故本项评19分。
发展等级:作者思路开阔,视角独特。看似发思古之幽情,实质抽丝剥茧,解剖现实。尽管思维发散,却始终紧扣主题,文采斐然,实属难得的佳作。故本项评19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9分=57分。
【佳作展示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滕 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说的是张孟谈帮赵襄子打败了智伯,成就了赵襄子的霸业,但张孟谈却谢绝了赵襄子的封赏,离他而去,并对赵襄子说:“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历史上有很多仁人志士在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后,面对皇帝赏赐的金钱和权位毫不动心,决然离去,因为他们深谙一个道理,坐在皇椅上的那个人可以和你一同开创霸业,但却不能和你一同分享胜利果实,即使你为他现在得到的江山付出过极大的心血。
韩信当年为刘邦鞍前马后,付出了多少心血,但当江山稳稳落入刘邦手中,一切都尘埃落定时,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却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韩信的死或许是因为吕后的心胸狭窄,但是,饱读诗书的韩信却忘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自古不变的道理,不能急流勇退,最终被无情地斩杀。
相反,当年越王勾践手下的大夫范蠡,辅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但范蠡深知越王勾践这个人是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的,最后辞官下海,才得以安享晚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为了利益,有人还是会不惜一切,铤而走险。
苏丹红事件让人们知道了食品安全是多么的重要,举国上下一片指责声,本以为,商家会记住它,吸取教训,严抓产品质量。但这场风波才刚刚过去不久,三鹿奶粉事件又登上了报纸电视的头版头条。作为有“中国奶妈”之称的三鹿难道忘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忘记了之前那个被国民唾弃的“红心鸡蛋”了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是为了记取教训,时刻牢记食品的安全,“不忘”是为了企业走得更远,更是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三鹿奶粉事件虽然过去有些时日,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食品安全的重要,尤其是广大企业和商家,一定要铭记教训,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正如我国西汉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贾谊所言:“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内容: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引用故事快速引出中心论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选材上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古到今,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故本项评19分。
表达:本文层次清晰,语言平实流畅,议论严谨自然。故本项评19分。
发展等级:文章展现了作者良强的思辨能力和较深的语文功底。故本项评18分。
综合以上亮点,该作文最后得分: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同步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 仲
一个人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梁文道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首先应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侧重点;然后确定立意。管仲的话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上讲,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梁文道的话中,“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拥有物质的方式”指的是“教养”,强调的是教养的重要性。故综合两则材料,考生立意的时候应突出围绕“物质与教养”展开,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节目主持人在谈到时下人们的阅读状况时说到:“喜欢是和能力相关的,一个人能力有限,他能喜欢的东西也少。在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去喜欢之前,先要在不喜欢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很多人的现状是,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又放弃了自己不喜欢的,所以就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材料中主持人讲述了有关能力与喜欢的关系,他认为,要培养兴趣、坚持学习,要不断追求,不断地磨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考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不喜欢作为不学习、不追求的借口,最后无所成就的现象,分析喜欢与能力的关系。也可从兴趣与爱好等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