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滨水慢行道景观设计研究

2016-08-11宋志荣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滨水厦门景观

宋志荣

摘 要:近年来,城市滨水慢行道在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拓展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生态格局布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研究城市滨水慢行道的设计理论,以厦门海沧滨水慢行道为核心,分析滨水慢行道的现状和设计思路,通过植物景观、亲水景观、附属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实现“交通慢行、休闲慢行、文化慢行”的设计主题。

关键词:滨水;景观;慢行道;厦门

中图分类号:TU98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1-0161-02

1 概 述

近年来,城市绿道理论体系趋于成熟。在深化城市绿道与功能空间、市民生活的过程中,城市慢行道的概念逐渐形成。城市慢行道是以路、河等线性空间为依托,构成的线性绿道体系。滨水慢行道强调城市水系的活力,拓展市民休闲活动空间与场所,增强城市功能区域的交通联系,营造城市生态廊道和景观视轴。滨水慢行道还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拓展起到控制作用。因此,加强城市滨水慢行道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城市滨水慢行道设计探索

2.1 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慢行道设计要把握生态原则、体验原则、文化原则。生态原则,要求滨水慢行道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构建野生动植物栖息场所的功能,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系统和滨水生态系统。应结合河道水文开展设计,提高滨水区域的防洪排涝能力。体验原则,要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通过植物的色彩和芳香,景观铺装的材质,潮涨潮落的水文变化,风声、雨声、虫鸣鸟叫的听觉体验,增强人们对慢行道的感官体验。慢行道具有散步、锻炼、步行等功能,慢行道与居住区、商务区的连接,促使人们获得便捷的交通。慢行道营造的私密空间和交往空间,吸引人们在这里开展各种活动。文化原则,即是城市滨水慢行道能够彰显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底蕴,展现场地中的故事,激发人们对物质空间基础上精神情怀的体验。

2.2 设计理论

城市滨水慢行道设计应遵循景观格局理论、行为感知理论和场所精神理论。景观格局理论认为,城市景观由斑块、基质、廊道组成。斑块,即是城市中各类绿地。基质,即是城市的山水环境和自然风光,廊道是城市中具有线性特征的绿地。滨水慢行道属线性廊道,具有分隔景观基质,联通景观斑块的功能。滨水慢行道在城市景观格局中,具有输送物质能量,构建连接通道的功能。滨水慢行道的分隔和联通作用,增强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行为感知理论认为,关于自然环境的感官体验是推动景观游憩的关键要素。滨水慢行道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应根据人的行为特征开展设计,通过植物景观、铺装景观、滨水景观的色彩和材质,激发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增强场所中人与自然的互动。

场所精神理论认为,场地景观应表达地域文化,展现地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滨水慢行道景观要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展示场所空间的文化氛围,通过隐喻、再现、象征等手法,表达人们对历史的尊重。

3 厦门海沧滨水慢行道景观设计

3.1 现状分析

海沧滨水慢行道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滨海沿岸,东起海沧大道,西至滨湖北路,全长约4 km。海沧滨水慢行道环绕海沧内湖(北湖)设置,穿越滨海住宅区、商务区、城市公园等重要区域,与东屿村隔湖相望。海沧滨水慢行道周边现状呈现若干特点。

首先,城市人口密集。海沧滨水慢行道沿途设有中骏海岸、海景国际、加州海岸等城市住宅,以及鼓浪屿酒店等城市商业综合体,人流、车流较为密集,给局部交通带来较大压力,市民短距离出行时间较长。

其次,现状植被良莠不齐。海沧滨水慢行道沿途设有居住区绿地、商务配套绿地、城市公园(202台地园)、城市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化。202台地公园树木丰茂,景色宜人,景观品质较高,其余公共绿地植物种类单一、长势较差,部分绿地已废弃。沿海沧滨水慢行道散步者逐段废弃的步行道,铺装以砂石为主,宽度约1~2 m。

第三,滨河区域水质出现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滨河水面局部出现富营养化。沿海防风林的未成体系,导致滨河景观乔木经常遭受风袭,养护管理难度较大。

此外,滨水区域尚存在局部破旧民房及附属建筑,部分民房为传统风格,虽未能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但体现出地域建筑的风貌,具有保留价值。

3.2 滨水慢行道

根据现状分析,海沧滨水慢行道以“交通慢行、休闲慢行、文化慢行”为主题,着重于解决若干问题。

首先,解决海沧滨水沿岸市民短距离出行问题。以现状滨河砂石路为依托,形成环绕北湖慢行步道。同时,将慢行步道延伸至各居住区、商务区,使区域内短距离交通通过滨水慢行步道解决,缓解外围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打造“交通慢行”。其次,修复滨河慢行道两侧植物景观和亲水景观,营造植物生态群落,构筑生态驳岸,形成观赏、游憩、休息的公共开放空间,为市民创造游憩场所,打造“休闲慢行”。

第三,深入挖掘厦门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的精髓,结合现状场地内的旧式民房,设置历史展览室、服务用房等附属建筑,传承场地的地域文化,打造“文化慢行”。

3.3 植物景观

海沧滨水慢行道景观注重色彩、芳香、声景的营造。色彩方面主要是:以白色为主,绿色相衬的纯洁主题。以白色和黄色组成的明快主题。以粉红与粉蓝组成的高贵主题。芳香方面:在沿河景观中要设置不同浓度的芳香植物。植物的花香、果香、叶香,其浓度是存在差异的。植物芳香分为清香型、浓香型、淡香型、幽香型、甜香型。景观设计中,强调不同花香的植物搭配,同时兼顾考虑植物种植位置与地形、风向、方位等的关系。声景方面:植物与雨的结合营建声景观。将阔叶植物栽植在建筑旁,通过屋顶的雨水打击形成美妙的景观。植物与风的结合营建声景观。考虑松柏等容易发出声响的植物栽植在风口,形成美妙的声景观。

3.4 亲水景观

亲水景观是海沧滨河慢行道的亮点。根据滨水区域高程与水位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式、亲水式、台地式。

部分滨河区域陆地与水面顺畅衔接,形成涨潮与落潮的水位变化景观。这些区域适于采用自然式慢行道。自然式慢行道分三部分。滨水部分为自然湖岸,设置鹅卵石、砂石,种植低矮的滨水植物。随着地形坡度和高程的增加,远离水面的区域设置植物自然群落,以耐水湿的乔木和灌木为主。中间为慢行道,采用塑胶跑道铺装,两侧为花岗岩侧石。植物群落区靠近城市用地,具有一定的宽度和高度,以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等形成密林。植物群落区增强了滨水慢行道与城市用地的分隔,使滨水慢行道更为幽静。如图2所示。

部分滨水区域水位相对稳定,适于采用亲水式慢行道。慢行道紧邻水面,采用塑木铺装。塑木是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防水、防晒、防腐的特性。坡地群落紧邻慢行道,结合地形设置灌木、小乔木、乔木,形成滨河植物景观天际线。在坡地群落外围是滨河公园和健康绿道,滨河公园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健康绿道可开各类健身活动。如图3所示。

部分滨水区域水陆高程较大,则采用台地式慢行道。慢行道由亲水木平台和木栈道组成。亲水木平台从驳岸中悬挑出来,伸向水面,为人与水面接触创造条件。木栈道设置在台地上,慢行道紧邻木栈道。在木栈道和慢行道另一侧为密集的植物群落。

本项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水陆高程关系,设计了三种驳岸形式。通过滨水步道、木栈道、亲水平台的设计,增强人与水面的接触。通过植物群落的密集种植,增强滨水慢行道的幽静感。如图4所示。

3.5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是海沧滨水慢行道的附属设施,主要涉及驿站、景观雕塑、标识系统、灯饰等。

驿站是滨水慢行道沿途的综合服务点。海沧滨水慢行道中,每隔1.5 km设置一处驿站。驿站提供休息、茶饮、充电、自行车租赁等服务。驿站由场地内传统建筑或废弃建筑改建而成,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使建筑掩映在树丛中。驿站采用全透明玻璃表皮、天窗等设施,增强建筑的透明度,减少室内采光能源消耗。

景观雕塑是体现地域文脉的重要途径。海沧滨水慢行道景观雕塑展现出传统底蕴和时尚文化。传统文化侧重于展现渔民生活,如以垂钓和捕鱼为主要特色的情景雕塑。时尚文化侧重于展现海沧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金属、塑料、玻璃等现代材料为主,如自行车雕塑等。

标识系统在滨水慢行道中具有重要作用,既能够体现慢行道的景观主题,又对区域环境设置具有标示和识别的作用。海沧滨水慢行道的标识系统以绿色为基调,展现出生态环保的寓意。指示牌中设置了传统回纹造型,体现出海沧的历史文化和底蕴。指示牌主体采用金属材料,又具有现代时尚感。

4 结 语

众所周知,滨水慢行道对城市生态格局优化、交通压力缓解、休闲空间拓展具有积极意义。厦门海沧滨水慢行道依托原有沿海步道、现状城市绿地开展设计,体现出“交通慢行、休闲慢行、文化慢行”的理念,通过植物景观、亲水景观、附属设施的设计,达到较好的效果,成为城市滨水慢行道设计的范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论文写作中,受到海沧环湖公园设计团队的积极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张兴赟.河道、绿道、生活道——通过构建滨水公园及绿道慢行系统 引导都市慢生活[J].浙江建筑,2014,(3).

[2] 崔彦权.寒地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规划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 学,2014.

[3] 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 学,2013.

[4] 韩凤伟,张志丹,黎小艳.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A]. 城市时 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 通规划)[C].2013.

[5] 孙欣,杨俊宴,潘奕巍.“且行且忆”:基于慢行观览体验的南通滨水地区 城市设计[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

猜你喜欢

滨水厦门景观
厦门正新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偶”遇厦门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厦门猫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