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麦克尼尔
2016-08-11贾敏
贾敏
2016年7月8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官方主页宣布,芝大历史系世界史与欧洲文明研究专家、畅销书《西方的兴起》作者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教授在康涅狄格州的寓所逝世,享年98岁。
威廉·麦克尼尔属于典型的由某部著作声誉鹊起,终身受益的历史学家。出版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的兴起》,被公认为西方史学路径转移,开辟全球史写作的开创之作,博得包括汤因比在内的一系列学者激赏和公众赞誉,至今依然畅销。2010年,奥巴马在白宫为其颁发国家人文勋章,表彰他在西方文化与历史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誉满天下的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对于自己的学术思想轨迹有着感性认识。有人以为,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著作代表着启蒙时代以来西方理性与进步思想的历史自省和不断超越,洋溢着特有的乐观精神,但麦克尼尔内心更认同自己扮演的是希罗多德的门徒,这是一位开启西方史学编撰新纪元的世界旅行家和博闻记录者。
麦克尼尔1917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后随担任神学院教授的父亲迁居美国。作为虔诚的加尔文派教徒,父亲敦促他培养对真理和信仰的永恒追求。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麦克尼尔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此时的芝大正在年轻校长罗伯特·赫钦斯的带领下,开展人文经典通识课程运动,麦克尼尔一边服膺赫钦斯营造学生与教员论辩的浓厚思想氛围,另一边广泛汲取各类学科思想,芝大的哲学、古典学、文化人类学和欧洲中世纪史等,都给他灌输了思想活力。青年麦克尼尔推崇思想的原创性和对事物的想象推断能力,对那种堆砌史料而毫无观点洞见的研究很不以为然。这种思想偏好后来也波及到他对各位授业教师的评价,就这点而言,麦克尼尔称得上学术思想史上时常出现的“离经叛道者”。
“二战”期间,麦克尼尔终止在康奈尔的博士学业应征入伍。战争期间,他被推荐担任美国驻埃及使馆的武官助理,随后在欧战结束前夕调至希腊担任观察员,并领命为五角大楼撰写战后巴尔干地区政治分析报告。这段时期是麦克尼尔个人将历史文化知识与现实政治需求完美结合的黄金时期,他撰写的一系列关于战后希腊政治的书籍获得好评,同时他对国际事务敏锐分析的优秀素养亦得到汤因比垂青,邀请其参与由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主编的《国际事务概览》撰写,该书系被奉为20世纪最为经典的国际关系史著作。值得称道的是,他所负责的“二战”期间美、苏、英大国关系史的分册是唯一一部由非英国籍学者撰写,但学术评价位居最佳之列的专著。假设麦克尼尔日后没有重返高校任教,他亦注定会成为冷战期间研究国际事务的风云学者。
战后麦克尼尔返回康奈尔完成博士论文。得益于赫钦斯的赏识和推荐,麦克尼尔重返芝加哥大学执掌教鞭,开启他服务芝大40年的学者历程。游历过世界各地,具有丰富观察经验的退役上尉麦克尼尔,其眼界已经超越众多同行而更具全球视野。麦克尼尔不满足于单纯讲解西方文明的历史,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最好的选择就是写一部前人所未曾开拓、未曾突破的大部头著作。
《西方的兴起》正是这种个人发展与时代背景相融合的产物,麦克尼尔花了整整八年时间构思结构、处理史料、增删枝节,最后成文书稿近千页,出版即轰动。该书契合了战后美国式的文明发展观:承认非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贡献和重要地位的同时,强调西方世界崛起背后的技术、科技、交通因素的排他性优势;把西方历史的发展阶段与其他非西方文明交错书写,各自碰撞,终而汇聚。
《西方的兴起》出版后,麦克尼尔没有停下对世界史领域的探索,他开始更关注在宏大叙事与微小主题之间的平衡。他日后出版的《瘟疫与人》探讨的即是疾病、病菌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反影响力;《追寻权力》则围绕不同社会中的军事制度和组织对于国家和文明的作用。退休之后的麦克尼尔依旧笔耕不辍,关注着世界史发展的最新动态。他和儿子约翰·麦克尼尔合著的《人类之网:鸟瞰世界历史》代表着从全球史观和生态环境史观审视全球数千年间文明碰撞交错的视角。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观始终是流动和富有想象力的。他在日后曾坦言在撰写《西方的兴起》时,他内心的西方文明优越感影响了写作的均衡,而冷战时代的东西方对峙也影响了他对非西方文明的观察态度。麦克尼尔并未真正摒弃被后殖民者主义者所批评的欧洲中心论色彩,这点他日后也并不讳言。
麦克尼尔著作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始终不满足于对某个主题的固化思维,欣赏并期待来自其他学科发展后带来的新空间观、时间观的冲击。他反对历史学科的自我抱团和碎片化趋势,强调要积极与其他学科展开对话。唯有这样,历史学家赖以维持的砝码才不至于偏向,所亟须的想象力才不至于枯竭。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