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两年内遭遇三次重大恐怖袭击
2016-08-11左璇
左璇
当地时间7月14日晚间,一辆白色卡车驶入法国尼斯最著名的大街英国人大道,冲向正在观看国庆烟火的人群。袭击造成了84人遇难,仍有18人重伤。
袭击者是家住尼斯、现年31岁的穆罕默德·布莱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随后宣称,尼斯袭击是该组织的“战士”所为。但是初步调查显示,除有一些不重的犯罪记录,布莱勒与恐怖或极端组织没有关联,先前也没有极端言行,不在法国情报部门的监控名单上。
在2015年接连发生《查理周刊》袭击和巴黎袭击后,法国加强了戒备,包括在境内最容易遭到袭击的场所(地铁站、学校、犹太教会堂等)部署了至少7000人的军事力量;从2015年11月到本月26日实行全国紧急状态;在未来三年拨款近5亿欧元用于新的反恐项目,增加情报官员、宪兵人数,升级反恐装备;把监狱里有宗教极端思想的犯人与其他人隔离开,预防青少年被极端化,处置互联网上传播和支持恐怖主义的人。法律专家正在研究是否取消那些已经定罪并拥有双重国籍的恐怖分子的法国国籍。
在严密措施下,尼斯袭击还是发生了。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范文丽(Alice Ekman)对《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威胁是防不胜防、不断变化的,只能不断投入资金和人力。
法国屡次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与其对待移民的政策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有很大关系。“二战”结束后的上世纪60年代,由于需要大量劳动力,法国从“海外领地”或“保护国”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吸收了大量外籍劳工。这些劳工在合约期满后没有返回来源国,而是作为移民留下来,1962年-1990年成为这批移民潮的高峰。
北非移民绝大多数为穆斯林,法国政府在同化移民上出台了一些措施,例如在市郊建造大量劣质高层建筑和住宅区供移民居住,为了让移民融入法国社会,政府在学校里推行世俗教育、灌输普世价值,并且为了展现公平,在人口记录上禁止注明他们的种族来源。
这些举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移民在教育、经济地位和宗教信仰方面都被贴上了“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的聚居区逐渐形成了大量治安状况堪忧的“城市敏感地区”。
生活在移民社区的穆斯林对曾经是法国殖民地的来源国有更强烈的身份认同,以反政府、砸警车为荣,以举报告密为耻。这部分被法国社会边缘化的北非穆斯林移民为恐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土壤。据欧美情报机构统计,在前往IS参战的3000多个欧洲圣战分子中,法国人有1430名,其中200人已返回法国。
法国的安全局势因参与打击IS更加恶化,在武装打击IS的欧洲国家中法国是最积极的。巴黎恐怖袭击后,IS称“法国以及所有跟随法国的国家都在IS实施报复的优先位置”。
恐怖袭击对法国经济、特别是旅游业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每年旅游相关行业提供约200万个工作、占经济活动总值的7%。据报道,自今年1月以来巴黎接待的游客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1%,估计损失在4.6亿欧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