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战实验:现代化战争的试金石

2016-08-11战晓苏

军事文摘 2016年8期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实验

战晓苏

作战实验是研究作战问题的科学实验活动,即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在虚拟作战环境中,运用系统仿真和运筹分析等先进技术方法实证性地研究战争和作战的特点规律,探索性验证作战构想方案计划,为指挥决策和作战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作战实验问题具有前瞻性,主要是关乎军兵种以及军队未来发展、建设和作战等方面的新概念、新作战思想、全新战法训法等。在全球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作战实验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争夺军事发展主动权的新领域。

作战实验是大型演练活动的组成部分

2015年10月19日~11月6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北约其他国家军队在西西里岛的特拉帕尼空军基地举行了代号为“2015三叉戟接点”的联合演习。其间,在欧洲沿海16个地点进行了多场模拟两栖作战演习和陆海空联合作战的演练。参加演习的有来自北约28个国家和7个合作国,大约30个国家的约3.6万名陆海空的官兵,以及超过200架飞机和60多艘军舰、潜艇,这是北约13年来最大的一场演习。作为支撑演习的预实践活动,美军组织了一系列作战实验活动。实验始于2015年7月20日的“快速三叉戟”18国军演,美军以海军陆战队作战实验室为主,专门组织开展了系列先进作战实验,实验一直持续到“2015三叉戟接点”演习结束。因为美国全球利益的演化,先进作战实验是海军陆战队针对未来安全环境的再平衡和自身调整效果的一个验证手段,旨在加强对作战效果、合成效能和装备需求的整体评估,以此支持战略决策和指挥控制,以确保其作战能力的有效性和可达性。实验中探索解决未来海空地联合作战重难点问题的途径,以加快海空地联合特遣部队的关键作战能力的高效提升。

经过4个月的先进作战实验,论证课题聚集在联合反舰、联合反潜、防空反导、联合空中打击、攻势布雷、两栖作战等方面,同时还集成了美军近几年在相关领域所做的作战实验成果。实验主要运用模拟推演、仿真分析、概念演示和技术评价等实验方法手段,重点验证并支持了两栖作战新条令条例研发、战法探索和作战能力融合,突出评估相应的结果效应或力量效能,发现能力短板,找准发展方向。

作战实验是探索前沿性作战问题的有效途径

早在1979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敏锐地预测了作战实验的发展趋势,首次提出了“作战实验室”的概念。钱学森指出:“在这个实验室里,利用模拟的作战环境,可以进行策略和计划的实验,可以检验策略和计划的缺陷,可以预测策略和计划的效果,可以评估武器系统的效能,可以启发新的作战思想。”这个论述精辟地阐释了作战实验的原理、手段、作用及其在军事变革中的深刻意义。

作战实验具有探索性和综合性。一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现代科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技术;二是以军队及其作战行动为研究对象;三是以辅助军事决策、指导战争实践为目的。这三个方面也成为衡量作战实验认知功能和科学价值的基本标准。美军参加作战实验的单位众多,军队的高层指挥机构、各军兵种、教育训练及研究单位等都直接参加。参加实验的兵力既有实际的兵力,还有计算机生成的各类兵力,而且两类兵力相互之间要协调一致地行动,技术上的实现难度很大。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和处理各种数据,事后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工作以及对结果的评估难度也很大。

在利用建模仿真手段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中,通过推演、分析、评估、优化等实验手段,研究作战系统或作战体系的态势变化、关键要素变化、战果战损和风险变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研究,得出实验结论,为作战筹划提供依据或直接提出决策建议。因此,作战实验是作战问题研究和辅助军事决策的有效途径。

作战实验具有鲜明的预实践特征

近5年来,美军基本上每年都要搞2~3次大规模的联合特遣部队实验,以检验联合特遣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战法,而且这一方式基本上已经成为美军出兵海外必不可少的“前奏”。

作战实验的预实践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可以在预设未来的战场环境和作战条件中进行作战规律研究的综合性实验;二是可以将特定的远程作战方案或计划作为实验输入数据进行预先评估性实验,并可以通过反复修改方案计划进行优化实验;三是新的作战概念、原理、战法、作战条令、指控模式等作为实验脚本或案例进行探索性实验。

美军认为,军事理论或概念的创新周期必须大大缩短,才能适应全球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新军事变革的进展。由此,美军提出并确立了以作战实验为基本手段的快速螺旋式预实践机制:提出理论-作战实验-实兵演练-实战检验。该机制强调作战理论或概念、作战条令研发、编制体制调整、指挥流程转化、实战化训练和军事前沿技术运用等融合式快速发展,快节奏地推动以作战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军队战斗力建设。

近20年来,美军通过一系列大型作战实验,收集执行作战任务的相关能力数据,以及描述各类实验模型的精确数据,为决策判断提供最为扎实的预实践量化结果,辨别出那些能促使执行作战任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创新,检验能够提供新作战能力的各项革新。因此,通过发挥作战实验的超前实践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战略指导与作战筹划的预见性,增强军队建设的预置性,高效推动作战能力建设。

作战实验试金石能力需要扎实积累和长期建设

从美军的经验来看,作战实验室是作战实验能力的载体,是作战实验开展的基本平台和基础环境。作战实验应用系统是作战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其研发主要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系统建模仿真技术,使得实验平台具有模拟对抗推演、运筹计算分析、综合评估论证、大数据仿真实验的功能。实验能力建设的关键是近乎实战的实验推演,推导出可靠的作战新理念。通过作战预实践的模拟环境,研究人员按照一定的理论设想、周密规划的实验方法和完整详尽的实验目标体系,用高效的作战实验手段组织实验活动。通过对作战实验结果的分析,达到完善作战理论、构建战法体系、创新思维等目的。

加强实验能力建设和构建专业化作战实验室应把握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要在作战实验的基本理论、管理机制、运用模式、人才建设等理论领域取得突破与创新。二是要突出实验主体功能的导向性。必须将实验室定位于为联合作战推导新概念、检验新理论、论证新构想服务。三是要注重实验环境的逼真性。实验环境关乎作战实验效果,虚拟实验环境为实验过程的适用性和实验结论的可信性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实兵实验更需要营造出逼真的战场氛围,构建出一个信息化条件下的“准战场”,增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野战环境与作战部队的互动性,既实验指挥流程,又演练部队行动,能全面验证、评估作战构想方案计划,达到研究重难点问题的目的。四是要确保作战实验手段和实验室之间的互操作性。作战实验要在多维的作战空间内,提供作战实验论证所必需的互操作能力。信息化战争的联合特征和作战实验的目标任务决定了对实验方式互操作性的强烈需求。五是要重视作战实验样本的积累性。联合作战实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样本的积累就显得十分重要。美军采用了“滚动基线”的做法,把作战仿真建模、作战概念验证、作战构想检验以及部队实兵实验有效结合起来,建立提供给作战体系的有效辅助决策手段。六是要着眼实验平台的互联互通互助操作,建立通用实验运行基础环境。通用基础环境包括基础数据库、模型库、战场环境信息系统和运行支撑基础设施等部分。作战实验室应采取开放式结构,主要实验手段通过系统建立无缝隙操控机制,减少应用工具开发的复杂性和重复性。

摘编自2016年4月28日《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葛 妍

猜你喜欢

实验室环境实验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环境清洁工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漫观环境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