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可:奥运之后的红与黑
2016-08-11
陈劲松
林妙可又在鸟巢,为奥运唱了一首歌。她戴着红色针织帽,身穿红色羽绒服,两旁是黄色帽子、黄色羽绒服的同学,身后更有学生们伴唱。
那是2014年12月31日,为了申办2020年冬奥会,北京市政府在鸟巢举办了“冰雪北京,诚邀五环”的2015新年倒计时活动,林妙可受邀出席,和音乐学院附中的同学一起演唱了《我爱你,塞北的雪》。
她身上的红色,让人们再次回想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袭红裙。当然也是在鸟巢,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半,在“飞天”结束后,8名护旗手水平持旗,56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儿童簇拥着国旗一路走来。这时候,《歌唱祖国》的甜美童声响彻鸟巢上空,穿着红裙扎着马尾的林妙可出现在镜头中。“我们提前知道了唱这首歌,”林妙可的母亲刘喆平告诉本刊,“但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唱,我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慢的《歌唱祖国》。”
这是中国人奥运情绪最为高涨的一刻,同时,也是林妙可最受关注的一刻。但奥运结束后,人们才知道,演绎这首歌的方式是“代唱”,林妙可由此也陷入舆论旋窝,这几乎成了她难以摆脱的“原罪”,一直到现在,直到她决心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声乐之后,这个阴影都一直潜在身边,不时伺机而动。
母亲
2016年7月25日早上10点,我们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西苑的一间咖啡厅里见到了林妙可及其母亲刘喆平。林家就在这个小区。咖啡馆坐落在西苑一区入口处,旁边是两家早点摊档,虽然已经十点,但大家依然在埋头吃着包子油条。
与八年前可爱的小女孩相比,眼前的林妙可已经长大。她穿着蓝色的拉尔夫·劳伦Polo衫,依然留着标志性的马尾,但刘海已经不见,露出饱满光洁的额头。看到咖啡馆的菜单,17岁的林妙可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口气对母亲说,“我要点果冰。”刘喆平点点头,“我才不管你点什么,我喝柠檬水就好。”果冰上来之后,林妙可用叉子一块一块地消灭了上面的水果,满足感洋溢在脸上。
上楼时,母女两人就是手牵着手,谈话时,林妙可时不时在妈妈身上蹭一下。我问她一个问题,“母亲在你生活中是什么样的角色?”林妙可明显犹豫了一下,仔细看了看妈妈,然后才小声说,“还是比较注重我的看法吧”,刘喆平接着补充说,“宽松式的管理,没有什么压力。”
母亲对于林妙可来说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由于早早进入影视圈,刘喆平不仅是一位妈妈,而且是经纪人,是保姆,是助理,甚至还是厨师。林妙可参演的新片《勇士》刚刚杀青,在四川的拍摄过程中,刘喆平几乎全程陪伴。
《勇士》是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军事题材影片,林妙可在片中扮演一位参加红军的四川少女,她在电影中化妆很重,从一个城市少女变成了四川假小子。
《勇士》这部戏是由刘喆平接下来的。“可能是《地上天河》合作过吧,那天我就突然接到了宁导的电话,”刘喆平说,宁导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宁海强,在他执导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地上天河》一片中,林妙可曾经参演,这一次“宁导希望利用妙可那双大眼睛,不用说话,用她的眼睛看着红军走的这一段路”。
在这部片子里,林妙可的角色成为一个象征。有一个镜头是她在扛红旗,“因为她不是一个军人,不懂扛旗子的光荣感,”刘喆平说,“我和导演会对她说,部队里的旗帜不是用来显摆,旗帜要装在战士的心里头,会给战士以力量。最关键的时候你要摇起来,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看到旗帜起来了,斗志也会起来。”出身于干部之家的刘喆平显然对红色力量理解更深。
《勇士》这部片子只是一个缩影,林妙可的星途可以说是由母亲一手打造,一路守护。6岁那年,在母亲安排下,林妙可接拍第一个广告。2007年,她被导演看中,在一部电视剧里演一名哑女,拍摄过程并不那么愉快,4天的戏份,刘喆平陪着女儿在剧组待了18天,这是林妙可走上娱乐圈的第一步。
奥运打造出来的正面形象,为林妙可赢得了大量演出机会,很多都有红色或官方背景,以正面宣传为主。《勇士》只是林妙可红色系列的最新一部。2009年她参加了中央二台《中国十大经济人物颁奖晚会》并领唱《歌唱祖国》;2011年9月1日参加央视举办的庆祝教师节晚会;2012年10月10日参加了十八大重点影片推介典礼,并和国家一级演员谭晶一起列为主宾。
奥运过后,林妙可一度成为国家象征,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从六七岁的小孩到三四十岁的大叔都在其列。他们自称“可亲”或“可粉”,而粉丝群的直接管理者就是刘喆平。QQ群和贴吧都是她来打理,林妙可的消息和照片也是由她上传,一旦有问题,也是刘喆平删帖。有一次,一位粉丝在网上骂了林妙可,刘喆平登录女儿的QQ,清空了所有联系人。这一次危机公关,直到现在还被粉丝诟病。刘喆平就凭借这种执着,一路守护着女儿直到17岁。
音乐
“我们每天都要练声,比较枯燥,但必须要练”,林妙可说着就开始示范起来:“哆咪唆哆唆咪哆,哆咪唆哆唆咪哆。”
林妙可目前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专业是声乐美声,除了练嗓子,各种咏叹调也是常挂在嘴边,“有《鞭打我吧》,选自歌剧唐璜,还有《求爱神给我安慰》,还有《美丽的时刻即将来临》”。
八年前的那个晚上,由于杨沛宜的歌声更为动听,开幕式导演张艺谋和音乐总监陈其钢选择了代唱的方式。他们应该没有想到,这个选择,成了林妙可日后的遗憾,也成了她饱受诟病的根源。
“7岁左右的孩子,我们选了几个,林妙可是其中一个,然后还有杨沛宜,还有其他孩子。我们专门到中央广播电台给她们录音。录了音后觉得林妙可的声音并不是十分合适,因为她在音准的控制、声音的宽度、高度各个方面都不是非常合适。 最后我们从声音上决定用的是杨沛宜,”2008年8月11日,陈其钢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第一次披露此事,“这是为了国家利益。我们出镜的孩子,在形象上,在内心感觉上,在表情上各个方面都是要无可指摘,林妙可在这方面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声音方面,杨沛宜是我们团队认为最出色的。”
这次采访引发轩然大波,成为随后多年争论的焦点。由于代唱事件,林妙可差点被剥夺“东城区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经过父母的抗议和交涉,东城区教委最终将荣誉称号返还。这个事件的曝光还一度影响了她商业演出的身价,但也只有很短一段时间,随后就是价格的飙升,有媒体报道,现在其身价已达到百万级。
从贴吧到天涯社区,网络上对林妙可杨沛宜的音乐能力议论纷纷。杨沛宜的天籁嗓音是天生的,知乎上有人评论是祖师爷赏饭吃,但林妙可的外貌也是天生的,同样是天赋。吊诡的是,8年后,唱歌的女孩杨沛宜在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学习,并没有走上专业的音乐之路,被认为唱得不好的林妙可,则进入了中国最好的音乐高中学美声。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在北京朝阳区红领巾桥下,是全国最好的艺术类中学之一,面向全国招生,对专业课的要求非常高。“最后要练到你下意识地一听到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没有想的时间,”林妙可说,“选三个音一块下去,你就得听出来是什么音。”为了考入这所高中,林家还特地找了一位音乐学院的学生补课。
在音乐附中的两年,林妙可参与排练了两部音乐剧,《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在《悲惨世界》中,林妙可的角色是小珂赛特。2014年10月28日,刘喆平在微博上晒出《悲惨世界》在音乐附中的演出剧照,并附上评论,“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这场中学生表演的舞台剧,全剧组83人,他们互相帮助,目的就是做到更完美。”
当被问到频繁的商演、接片是否会影响到在音乐附中的学习时,林妙可和刘喆平有些犹豫,但随即承认了确实有影响,“剩下半年就不能再接了,再接就影响高考了,还是高考比较重要”,刘喆平说。
北京奥运之后,林妙可在娱乐圈一路狂奔,积累了不少人气,据不完全统计,她已经出演了8部电视剧、5部电影、7首单曲,商业演出更是不可胜数。她的未来也已经规划完毕,会继续在娱乐圈拼杀,“已经走到这口上了,你现在想撤也撤不了”,刘喆平说,林妙可明年的目标依旧是艺术类院校,比如北京电影学院。
奥运
刘喆平是在2008年3月份接到北京奥组委电话的,对方通知林妙可立即过来试镜,拍摄一个奥运广告。当时刘喆平带着林妙可正在片场,参与演员刘璇一个MV的拍摄。“还没拍完,把整个摄制组晾这儿也不合适,摄影还是台湾来的”,刘喆平说。对方在电话里提醒她不要因小失大,丢掉一个挺大的机会。最终,刘喆平还是意识到奥运的影响力,下午赶到试镜现场。
6月13日,奥组委通知刘喆平:林妙可已经入围。“我刚开始都觉得电话那头是假的,实在不敢相信”,刘喆平说。对方还告诉刘喆平,家长是不能陪伴的,所有参加奥运演出的人,都必须有单位担保。让9岁的林妙可找个单位,实在是让刘喆平犯难,在少年宫和学校之间权衡了很久,终于确定了林妙可的单位: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西中街小学的教务主任接到刘喆平电话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告诉刘喆平,现在正在招生,老师都忙不过来,没人能陪林妙可。“我说这是奥组委的要求,不去你们要负责,我不管这事儿了”,刘喆平说。最终的协商结果,决定由班主任陪林妙可。
第二天,西中街小学的校长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诘难,“人(奥组委)也说他。你能做主吗?这中间出现一个问题你学校校长吃不了兜着走。孩子我现在交给了学校,你学校老师必须盯着,受伤了找你负责,所有地方都不能出现问题”,刘喆平回忆道。回顾2008年,这个国家的奥运情结达到了巅峰,奥组委几乎是超越一切组织架构的存在,可以调动无限资源。西中街小学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第三天,跟随林妙可的就变成了教务主任。
到了8月8日当天,除了林妙可、杨沛宜外,还有第三位:邓逸颖。邓逸颖和杨沛宜同岁,目前就读于北京一家私立中学,在2008年之后也频繁参加商业演出,已经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创作歌手。谁能出场,是在最后一刻钟定下来的,当时导演将麦克风戴到了林妙可的领子上,解开了最后的谜团。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时,陈其钢是这样叙述的,“这是不得已的选择。我们经历了若干次审查,都是相当严格。我们听过一次林妙可的录音,就是在现场放的。联排的时候有各个方面的人,尤其是领导,在那儿听的时候给我们提出了意见,说必须要改变,我们就改变了。这个是没办法。”
这一个决定,改变了两个孩子,尤其是林妙可的一生。林妙可于2010年4月4日开始更新自己的微博,一直到现在,全部3132条微博中,只有一条原创微博提到了奥运,那是在伦敦奥运开幕前夕,发布了开幕式的节目表。看得出来林妙可以及母亲对待奥运的矛盾心情,奥运既是她最光辉的时刻,但随后的争议也给了她沉重的压力。
2010年4月4日,林妙可发微博,讲了给奶奶扫墓的事,自称“她的小孙女”。她人生中的第一条微博,就被网友认为“做作”,并从字里行间找出有人“代写”的痕迹。尽管林妙可的微博里说,这里是由自己和母亲共同打理,但很多网友并不买账。2011年5月,林妙可参加一场活动,演出服装垫了胸垫,照片中显得胸部丰满,有网友讽刺其“唱歌是假的,身材更是假的”。2013年3月30日晚,林妙可微博发了一张替服务员抻面(相当于拉面)的照片,也迅速引来围观,甚至一些语带双关且具淫秽色彩的跟帖汹涌而至。母亲刘喆平慌了,开始删帖,“但怎么都删不完”。
几乎每一场争议中,人们都会提到奥运会的代唱事件,这几乎成了她的“原罪”。在参加凤凰卫士《锵锵三人行》一期节目时,文化评论人马未都认为,围绕着林妙可的诸多争议和风波,都与她的“历史问题”有关,但他认为这并非是小女孩林妙可的问题,而是“最初将林妙可推上前台的人道德缺失”。
无论如何,这个奥运会的后果,都是林妙可不得不承担的。谤满天下的同时,毕竟她也获得了如此高的声名。奥运的光环依旧延续,17岁的林妙可走到街上仍然能被人认出来,在大悦城吃饭时被认出来,在望京与大妈跳广场舞时被认出来,坐地铁6号线的时候被认出来……
“被认出来后,要求合影我们都是答应的,”刘喆平说,“她挺小的时候拍广告,会追着明星要签名,有时候明星的经纪人拦着不让去,小孩子也挺难过的。所以我们现在对签名合影的要求从不拒绝。”
过往的遭遇,总会令人做出相应的改变。全国奥运热情巅峰时刻给林妙可带来的阴影与影响,仍在继续,这个小女孩也在其中努力证明着。
2008年之后,奥运热迅速在国内退烧,以林妙可为代表的奥运一代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他们关注3D电影,关注网络直播,但对遥远国度进行的最高水平的比赛,却已经不太放在心上。就像林妙可一样,奥运会只是一个机会,它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集体认同和国家情怀,这种感情,可以在体育之外的任何问题上激荡。
我问这对母女,是否知道巴西里约奥运会的开幕时间,刘喆平没有回答,林妙可用叉子敲了敲盘子,然后反问记者: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