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中国丝路硬实力

2016-08-11赵磊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丝路高铁一带



如何提升中国丝路硬实力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一个是资源领域,挖掘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另一个是人力领域,挖掘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中国经济升级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即“第三利润源”,挖掘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工具的潜力。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要在沿线建设繁荣的国际经贸大通道,高效和强有力的现代物流支撑自然至关重要。

如果说制造业是经济实力的脊梁,那么物流就是维护经济体运行的主动脉。近年来,物流行业出现了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模式。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铁里程的总和还多。近年来中国铁路建设高速推进,铁路设备制造能力、铁路基础设施施工能力也快速成长,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需方、以中国中车为机车设备提供方、以中国铁建总公司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为核心施工方的市场结构。但是,交通物流欠发达依然是中国丝路城市对外开放的主要瓶颈。研究表明,交通物流产业每增长1%,GDP将增长2%~3%左右,现代物流业将成为丝路城市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以核心城市为原点,以飞机航程两小时为半径,这个圆圈内的区域对人才(尤其是精英人才)和资本有充分吸引力;到机场后,以机场为原点,以两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圆圈对人才和资本具有相对吸引力,要是航程超过两小时、车程超过两小时,那么区域内的城市对人才和资本的吸引力就开始锐减。

因此,建设两小时交通物流圈恐怕是未来丝路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机场,没有便利的高铁、地铁,该城市确实会遇到制约人才和资本流动的瓶颈,这既是交通物流的瓶颈,也是人才流和资金流的瓶颈。

作为经济运行的大动脉,铁路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与人员往来便利化、实现经济融合的重要工具。中国高铁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实施这一倡议的重要工具。自2004年起,中国通过对高铁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高铁通车、建设里程均达世界第一,高铁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在实践中,“一带一路”沿线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改造升级国内铁路系统的需求,而中国高铁不断缩小与世界顶尖技术差距的同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

2014年1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曼谷与泰国总理巴育共同见证《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中泰铁路合作启动。这不仅是中国高铁成套标准首次输出东南亚地区,更意味着泛亚铁路互联互通将取得突破。就在中泰铁路合作重启的两天前,中国与匈牙利、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就打造中欧陆海快线达成共识。新的线路将大大提升沿线各国的物流效率,加速人员、商品和企业之间的往来,成为中欧贸易一条新的通道。

目前全球已有土耳其、缅甸、老挝等28个国家与中国正在洽谈引进高铁技术或合作开发,项目累计里程超过5 000公里,总投资额近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基本都位于“一带一路”沿线。

要增强现代产业基础

中国丝路沿线城市与邻近国家,主要以采掘业、资源加工业为主,大多依赖煤油气、有色金属、农产品等原材料,产业层次属于中低端。目前,中国丝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普遍不高;开放型产业占经济结构比重不大;口岸基本上以转口贸易为主,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较弱。此外,很多省份关于“一带一路”的规划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突破呢?

首先,产业基础要定位准确,不求大而全,而是要努力打造精致的、国际化的产业。2015年3月26日,我为广东阳江市委学习中心组做“一带一路”的专题报告会,建议阳江要积极对接欧洲丝路国家,如与意大利进行中小企业与创新合作,与德国进行刀剪产业合作。作为中国的刀剪之乡,阳江的刀剪产业要更加精致,要成为中国版的“双立人”。此外,云南农业走出去也是一个典型案例。在很多人眼中,云南主要卖药材、卖玉器、卖茶叶,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云南的咖啡以低稠度和果香味闻名,已成为欧洲阿拉比卡混合咖啡的重要原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云南不满足于做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的原料基地,也要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如小粒咖啡等。

其次,培育产业基础不一定非要建产业园区,然后花5年、10年来培育本土企业,这样做当然可行,但短期内我们要借力发力、借船出海。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影响力大的尤其是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落户丝路城市,特别是吸引国内有意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企业总部落户丝路地区。

再次,要重视互联网经济。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有三块屏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一块是电视屏幕,一块是电脑屏幕,还有一块是手机屏幕。前两块屏幕的影响力正在逐渐下降,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器官”,因此在移动互联网做文章就是商机、就是机遇。的确,现在很多人不再与电视、电脑屏幕进行“对话”,而是每天与手机屏幕“交心”。所以,致力于发展“一带一路”的中国城市要顺应这个潮流,今天在丝路上跑的不是骆驼、马队,而是物联网、互联网。

2015年6月18~19日,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下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新名片”。2015 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李克强总理对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说:“中方愿意在基础设施和推进工业化方面与印尼方面深度合作。我建议双方在现有经贸对话机制上建立一个产能合作机制,综合考量印尼有哪些需要,中方有哪些可以对接的先进富余产能,当然也要符合环保要求。双方完全按照规范的商业运作,方式可以是‘交钥匙’,也可以是合资。”此前,他曾向亚美尼亚总统指出:“中国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富余产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装备性价比高。中方愿同亚方的新发展规划相契合,开展铁路、公路、核电、电力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帮助亚方建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生产线,就地取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亚美尼亚工业化进程,实现互利双赢。”

产能合作的契机在于,沿线国家有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而中国富余的优质产能能够提供可靠的帮助和支持。“一带一路”不仅包括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走出去,也包括以生产线为载体的中国产能走出去,以及以自贸区和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中国经验走出去。

总之,中国的丝路城市和企业要做精致资源,而不是“大而全”。目前,中国经济的瓶颈是:有企业不一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品牌,有品牌不一定有品牌价值。

夯实人文交流基础

人文交流有利于在相关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国与相邻国家的友谊,有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和社会基础。对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我们要了解这些国家对中国有哪些具体需求,然后去开拓并深化与这些国家在研究机构、智库学者、社会精英、青年领袖等方面的互动交流。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中餐、中医、针灸、教育、民俗等对沿线国家年轻人均有很大的吸引力,要在这些领域发力,以积聚“人气”。

目前,在中亚建设的近10所“孔子学院”,对帮助中亚地区提升汉语教育水平、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友谊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数量来看,中亚青年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的认知兴趣。以新疆为例,来新疆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中亚,并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到:为促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青年交流,中国将在未来10年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邀请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

此外,广西高校对东盟国家年轻人有较强的吸引力。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特别愿意到广西留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有大量来自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做生意首先要培养人脉,这些人留学回国后大多积极致力于开拓中越市场。其中,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曾是越南育才学校的办学地点,为越南培养了大批人才。据初步统计,广西师范大学累计接收5 000多名越南留学生来校学习,已成为越南留学生最多的中国高校。

根据广西教育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到广西留学的东盟学生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在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求学方向主要分布在文学、医学、经济学等领域。为适应中国和东盟人文交流的需要,2012年广西挂牌成立了“中国—东盟商务会展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这5个教育培训中心的成立,为深化广西职业教育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迈出了一大步。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有一位文化委员叫雷殿生,是10年徒步中国的“当代徐霞客”。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的邮票,这套邮票引起了集邮爱好者雷殿生的注意,他萌发了行走神州的念头。从1998年到2008年,雷殿生走遍了全国各地,南至西沙群岛,北至中俄边境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东至黑龙江抚远县乌苏镇,西至新疆乌恰县境内的伊尔克什坦。他的全部行程加起来有81 000余公里,等于绕赤道走了两圈。其间,他在穿越无人区罗布泊时甚至靠喝血维持生命,31天后,终于走完1 100多公里的路程。

之后,雷殿生在北京昌平区开了一家个人展览馆。展馆中陈列着他在徒步中国过程中收集的各地民俗、人文实物资料。在雷殿生看来,他的徒步绝不仅仅是一场“探险”之旅,他的旅途还有人文主题:了解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理念。为此,他在途中时时留意,拍下了大量关于野生动物以及各类人群的影像,前后带回了将近2吨重的物资。

游遍全国后,下一站是哪里?2015年7月11日,雷殿生来到古城西安,登顶高达270米、被誉为“丝路第一地标性建筑”的西安绿地中心,以一场激动人心的攀登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徒步新旅程,他将用30个月徒步重走古丝绸之路,途经2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理念,探索、发掘并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把对徒步、探险和向往自然的无限热爱及执着追求,转化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文化共融、文明共享、和谐共建的民间动力。

在2015年8月8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首届论坛大会上,雷殿生的发言题目是“一带一路需要坚定的信念”。他说:“我算是一个‘一带一路’的践行者。‘一带一路’的国家愿景非常大,但是需要更多的民间人士一步一步地前行,所以我再一次出征。我愿当一颗铺路的石子,愿意在完成我的心愿的同时,把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搜集整理,奉献给大家。”这就是“一带一路”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

(本文摘自《一带一路:中国的文明型崛起》,作者:赵磊,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猜你喜欢

丝路高铁一带
丝路•山海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带一路”我的梦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高铁会飞吗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丝路新政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丝路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