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方案的案例
2016-08-11王江
王江
(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甘肃 陇南 746023)
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方案的案例
王江
(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甘肃 陇南 746023)
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边研究边行动,通过不断的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下面是笔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行动研究案例。
教学改进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自然的、真实的、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边研究边行动,通过不断的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下面是笔者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行动研究案例:
课题:优化课前微讲堂活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纵观实际教学现状,高中数学课堂现状表现为相对比较沉闷,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差异比较大,许多同学害怕出错,害怕被别的同学笑话,所以部分学生不敢积极主动的发言,大多是被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在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展示研究学习成果时也仅仅是把小组成果原汁原味的展示给大家,很少表达出研究的过程和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上讲台分析题目、展示解题过程、交流解题心得、发表个人观点的活动和平台并不多见。另外高中学生学习数学课外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特别是文科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较大的畏难情绪;
(2)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预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较差,课前准备不足,并且课间吵闹、相互影响较大,不能尽快进入准备上课的状态;
(3)学生在选择、填空这些基础小题中很容易犯一些错误,如读题、审题、逻辑推理、计算等方面犯错,或者解题方法、策略不得当导致失分;
(4)大多数学生数学书写表达能力弱,解题思路不能完整的表达在纸面上,且解题过程不规范,采分点把握不准确;
(5)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展示交流的机会较少,体验成功的乐趣不高。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影响:高中数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复习以做到熟记于心,灵活运用。但是现实状况确实部分高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几乎毫无兴趣,甚至于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质量。为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现有的做法及效果
1.在现有教学中开展过课前学生讲堂活动;还开展过小组展示交流等活动。
2.其他课程课前活动的一些做法
(1)语文课前活动的做法:在每次语文课前三分钟,采用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轮流上台说话。(参考资料:《浅议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意义》;作者:确山县第二初级中学王大荣;所属期刊栏目:《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91期)。
(2)英语课前活动的做法:英语课前三分钟是许多英语教师用来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的方法之一。(参考资料:《浅谈高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多样化》;作者: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张莹;所属期刊栏目:《教学实践》2015年21期)。
(3)数学课前活动的做法:教师充分利用好每节数学课前的三分钟,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习惯养成热身、快速口算热身、数学故事热身、趣味游戏热身。通过不同的“热身活动”,并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课前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参考资料:《数学课课前三分钟展示有感》;作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镇董家湾学校赵萍;所属期刊栏目:《课堂内外》2013年06期)。
(三)目标确定
1.通过课前微讲堂活动,使每位同学在课前2~5分钟,利用分析典题、解读材料、数学史或趣味数学的小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公众演说等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课前微讲堂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或解读与本节课有关的典例和材料,使全体同学在短时间内做好课前准备,思想高度集中,可以更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前预习的习惯。
3.通过课前微讲堂活动,搭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可以更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4.通过课前微讲堂活动,解决选择、填空题基础薄弱,读题、审题不仔细,逻辑推理不严密、罗辑思维不活跃,计算能力较弱,解题方法、策略太单一的问题。
5.通过课前微讲堂活动,提高学生数学书写表达能力,更准确、更完整的把数学方法和解题过程写到纸面上,解决解题过程不规范问题,提高采分点把握度。
6.提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展示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公众演说力,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行动策略
(一)尝试阶段行动策略
1.要求
(1)课前活动参与对象:学科教师在开学初安排好轮值学生顺序,可以按学号也可以按学生位置顺序,每节课前确定两名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内容;学生是课前微讲堂的主人,要求人人参与;
(2)课前活动时间:活动展示时间应限定在两分钟内完成,最多不超过五分钟;
(3)课前活动内容:主要是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知识、方法、技巧,也可以是课外拓展,还可以是与数学有关的题材(数学史、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等);
(4)课前活动内容来源:可以借助教材、教辅资料,网络下载、课外资料或师生交流的心得等。
2.活动开展
(1)展示内容、可行性审查:学科代表提前两天通知轮值学生填写课前活动专项表 (学生填写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课时特点安排),学科代表要提前组织审查小组审查展示内容、论证可行性;并提前一天交老师审核,签字交回学生;
(2)活动展示准备:数学课间八分钟内,把自己展示内容呈现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
(3)活动展示:上课预领铃响起开始展示;最多不超过5分钟,鼓励创新;
(4)老师对学生展示点评:由数学老师在1—2分钟内对展示活动从内容、形式、效果、还有对展示学生的整体表现等各方面及时点评。并且活动后由展示学生总结反思课前热身活动,交科代表进行登记备案,学期末交数学老师保存。
3.观察
(1)教师观察:
①从各种表象观察学生学习数学学习兴趣是否发生变化;
②观察学生参与课前热身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提高;
③评价学生展示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是否有助于数学学习;
④总结学生展示形式有哪些,是否深受学生喜欢,鼓励创新;
⑤学生展示活动过程中语言表达、公众演讲能力、板书书写、互动等方面有哪些问题。
(2)学生观察:
①设计调查问卷
“课前微讲堂”活动学生调查问卷
②学生访谈
对展示过的学生进行访谈;
对活动积极的学生进行访谈;
对活动中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进行访谈;
对学科代表的访谈;
对班干部的访谈。
4.反思
对观察到的现象和访谈的结果以及学生对这个行动研究提出的改进建议,修改制定新一轮行动研究策略。
(二)成熟阶段
规范活动流程,细化活动环节,提高活动质量,进一步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继续收集证据,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了解活动组织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提出调整意见,形成良性的循环。
对第一阶段的每一个方面认真反思,总结,改进。
(三)稳定阶段
总结微讲堂活动的行动研究各个环节,把成熟部分精炼成规章、制度,让课前活动这一行动研究固定化、常态化、有效化。让这个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效果评估
1.用观察法,观察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变化,如:课前热身活动参加的积极性、课堂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用访谈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同学进行访谈;
3.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让他们写这个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真实体会和反思;
四、实施过程规划
1.2016年3月至4月:尝试阶段
2.2016年5月至7月:成熟阶段
3.2016年9月至10月:稳定阶段
4.2016年11月至12月:总结成果、形成文本阶段
[1]沈德立.青少年心理挫折的因素及对策[J].北京:教育科学山版社,1997.(9).
[2]李号兵.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时间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孔凡哲.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颜昌明.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刘岩.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其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6).
[6]彭可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做法 [J].中学数学,199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