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第一线的“家庭医生”
2016-08-11王艳霞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6年8期
王艳霞
1.要学会判断宝宝是否健康
如果宝宝不会说话,或者无法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时,爸爸妈妈怎么知道他的健康状况呢?可以捕捉宝宝肢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并辨别背后隐藏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应对,并预留出充分的时间来决定是否需要就医。
2.要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该立即送宝宝去急诊的情况:
发热(肛温超过38℃);
持续呼吸急促(>60次/分),明显的呼吸费力,频繁暂停呼吸;
明显的咳嗽;
口唇黏膜、甲床经常出现青紫;
皮肤异常苍白或满布花纹;
长时间精神明显变差、昏睡、持续呕吐,或食纳明显减少;
严重腹泻,大便中伴有较多量的血或者黏液;
碰到宝宝身体任意部位,出现尖叫或疼痛反应。
可先在家观察,再择日门诊的情况:
一般上呼吸道感染:轻微咳嗽、流鼻涕、喉咙痛;
一般急性肠胃炎:轻微拉肚子、呕吐;
皮肤疾病:痒疹、过敏、轻微黄疸、红臀等;
得到有效控制的气喘、稳定的慢性疾病。
儿科医生有话说:
除了上文中所总结的较为典型、容易鉴别的异常表现外,生活中更多的是许多微小的变化。因为,小宝宝生病并不局限于发烧、咳嗽、流鼻涕等,如果宝宝吃饭或者喝奶不好、睡觉不好、大便不好,喜欢搓眼睛、揉鼻子、掏耳朵、摇脑袋,睡觉翻滚,多汗,嘴巴发酸、发臭,皮孩子突然老实了,老实孩子突然暴躁等,这些也都有可能是生病的信号。为此,爸爸妈妈还需了解宝宝的每一个生活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