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016-08-11王忠伟
王忠伟
对数学教师来说,合理地利用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如何利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必须适宜于当时的课堂环境和特定的教学气氛,以诱导学习的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思维的灵感,能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数学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引入,如在学习指数时,引入一张纸折叠30次之后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相当的例子;在研究等比数列时,引入古印度用棋盘装谷粒的问题等,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轻松愉快地获得相应的知识,也让他们体会到身边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净化学习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心境无疑是兴趣鲜花绽放的沃土和激发思维的润滑剂。创造良好情感环境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时刻注意发现学生的任何一处闪光点,并予以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建立起尊重、赏识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身心时刻都处在愉快和亢奋的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每位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利用表扬鼓励这根魔杖,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净化他们学习的心理环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提出启发性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的材料和经验中探索创新的元素对学生加以诱导。例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梯形公式的联系,直角坐标系到斜坐标系的迁移,数列中的函数关系和一类数列递推关系的建模过程等都能激起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师不仅要将提出问题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将互相关联的多个问题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一位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旦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就标志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迸发出了可贵的火花。一个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有通过自己设计的问题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才能真正完美地体现出来。
四、立足学科特点,重视思想方法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本质及规律的体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观点与意识,而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与方略,是思维活动的体现,是数学的精髓,对它的灵活运用是数学能力的集中表现。在高中数学中主要体现在方程与函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类比化归、归纳演绎及建模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相比,知识的有效性是短暂的,思想方法的有效性却是长期的,能够使人“终生受益”。另外,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五、尝试数学实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所谓数学实验,是指有别于用严谨系统的逻辑思维去学习数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和猜想去进行合情推理,或直接动手做,采用量一量、称一称、试一试、比一比的手段。当然,更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发现数学的规律。
如在学习“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过这两点的大圆上的一段弧来定义呢?这时候可以就地取材让学生在篮球球面上来测量一番,很容易发现连接两点的弧中,最短的就是大圆上的弧。进而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过两点的圆弧,其半径越大,就越接近于一条线段,长度也就越短。这样,定义的合理性自然就清晰明了了,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深的认识,也更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六、引导学生反思,加强课下巩固环节
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步骤,它不仅能加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巩固,更是对个体的学习能力、思维过程和形成的数学观念的再思考,是对数学心智活动的一种强化。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整堂课中应该有多个阶段的小反思,还要有整堂课的反思以及章节的总反思。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记忆会更牢固,思维会更深刻,认知结构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