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受热捧你准备好了吗
2016-08-10郝丽霞
郝丽霞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天起,ABCD的选项就深深地镶嵌在我们生活中,现实让我们不得不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个所谓的最佳选项,于是我们学会了舍弃,舍弃兴趣、舍弃梦想,但逐渐发达的互联网,让很多人的想法拥有了发挥的平台。“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被人们熟知并接受。
办公室里坐在你旁边的同事,生活中可能有更多身份,比如专车司机/微商/文案/活动策划等。这些拥有副业的人,有个专门的称呼——“斜杠青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专一职业”这种相对枯燥的生活方式,而选择加入斜杠青年的行列。
解释“斜杠”人生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中提出。斜杠青年属于不满足“专一职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简单地说,就是他们不满足于单一的工作岗位,在空余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同时兼任两份或更多的工作。他们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王小明,文案/教师/摄影师,“斜杠”因此而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也是斜杠青年在人脉、技能、阅历等方面更为丰富的体现。
如今,“互联网+”逐步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进入全面多重职业的时代。微商、Uber、滴滴、淘宝、直播等移动端平台的发展给数百上千万人提供了第二份职业,并且更多类似的平台正在发展当中。
名片上有“/”,意味着你是个有故事的青年,拥有更多人脉、更多技能、更多社会阅历,CBD(中央商务区)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满足于单一的工作岗位,在空余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甚至直接兼任两份或者更多的工作。他们认为,这不仅是格调和潮流,更是自我增值,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日益激烈和多样化、多层次的社会竞争。
“斜杠青年”的短期吸金能力很强,因此经济上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句经常被挂在创业咖啡吧里的老罗名言也同样适用于“斜杠青年”。而对于这种折腾,“斜杠青年”们更愿意理解成是一种上进。
万众创新催生“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的状态更像是“随时随地都在工作”。事实上,国外的斜杠青年更多,纽约媒体人布朗女士就表示:“我的朋友们再也不正儿八经上班了,他们都穿梭于gig之间。”美国通常用gig指代“活计”,进而,“零工经济”(gig economy)时代随之而来。相比国外的斜杠工作者,国内年轻人更理智,他们会在副业上倾注更多的心血,却不会轻易放弃需要朝九晚五的那份主业,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成为主要考量因素。
不仅在国外,如今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里,不少年轻人也会很自豪地向陌生人介绍说:I,m a slash!究其根本,互联网无疑是斜杠青年这一群体的催化剂,使得独立的个体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交易。比如,眼下的Airbnb(民宿),让不少人多了一个旅店老板的身份;专车则让人多了另一个头衔——司机。除此之外,国内诸多互联网平台让人们可以从事教育、代购、美容、健身等服务工作,时间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加广泛。
当然,从事第二、第三份职业的技能,可能来源于你的本职工作,也有可能纯粹是把兴趣爱好转换成创收的渠道。总之,在这个被不少人称为“最好的时代”里,多重职业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趋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斜杠青年”。
有观点认为,“斜杠青年”未来会越来越多,因为当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后,将有大量人才涌入教育、健康、娱乐、文化、艺术等行业。而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供商。比如,美国目前最火的明星公司Airbnb(民宿)和Uber(专车),就让全球成百上千万的人拥有了第二份收入。国内也有不少类似的公司,比如滴滴、嘀嗒拼车等交通出行平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自媒体平台等,甚至还扩展到了运动健身、教育、私厨美食、旅游服务、技能知识分享等诸多领域。
“斜杠”的背后,折射出社会职业发展的新趋势。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服务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斜杠青年”的诞生和成长提供了土壤。“互联网+”让大量从事教育、文化、艺术、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年轻人,不再拘泥于传统而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丰富的创造力和创意得到了充分释放。
“/”靠谱吗?众说纷纭
对于新兴的“斜杠青年”,众人看法不一。
市民:点赞的有,反对的也有
A:“现在年轻人一是兴趣广泛,有从事多重职业的技能;二是他们也有生活压力,多一份职业就多一份收入,我们应该支持才对。”
B:“‘斜杠青年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首先是人的精力有限,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很繁重了,休息放松的时间如果还要从事另一份工作,连轴转是很难长久的。况且,现在不少企事业单位不愿意让员工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职业,如果让领导知道,被炒鱿鱼都不无可能。”
用人单位:只要不影响本职工作,业余时间不干涉
C:“原则上只要员工的第二份职业不影响到现有的工作,公司是不会干涉的。不过,如果知道员工有从事多重职业的行为,单位往往会更加留意员工的行为以及工作效率。毕竟他的另一份工作分走了一部分精力,我们还是会担心他是否有能力继续胜任目前的职位。”
专家:看好“斜杠青年”趋势,但对人才要求更高
D:“值得肯定。首先是选择多重职业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性。同时,还能扩大社交圈,这对于现代社会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而且,多重职业者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收益丰厚。斜杠青年的出现也是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毕竟并非人人都有那么多精力,都能同时成为好几个领域的精英。”
“随欲”而非“获利”
不可否认,很多人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人脉、技能、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分出一部分精力,用其他工作来增加斜杠。从本质上讲,斜杠青年是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在某一个领域找到一个切入点,增加技能熟练度,达到“随欲”以及“获利”的目的。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每一个领域的切入点应该是兴趣导向(随欲),而不是金钱导向(获利)。当然不是说想增加收入的想法不对,但要注意,这里说的是切入点。理由是,一个新的领域里,专业技能和思维模式都不成熟,需要一定时间的打磨和积累。最初,想要在物质方面取得满意的收获往往不会很容易,只有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才能坚持到价值回报的那一天。
若是追求,请不要敷衍
兴趣所致,除了本职工作以外,参与其他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且获得合理的报酬,看起来是“付出”与“回报”的简单逻辑关系。其实不然,这种模式并不是将自己的工作简单罗列并以“/”区分,而应该是真正拥有兼任这些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够自由转换角色的能力,每一个人在工作中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位置,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有了相当的了解,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责任是什么,并同样明白自己敷衍了事会得到什么。斜杠青年亦是如此,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斜杠,敷衍的态度会让自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前一份工作中留下的尾巴,将成为另一份工作的隐患,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切换角色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不投入,不认真,把前一个工作的尾巴带到下一个工作当中,必定会影响两者的质量,单一的工作尚且如此,更何况是跨界呢?
加条斜杠,你有资格吗
更为丰厚的报酬以及新鲜、多元化的工作体验让不少人都加入到了斜杠青年的队伍当中,但是,斜杠青年真的是多几份工作或者跨几个行业就能胜任的吗?如果你想成为“斜杠青年”,你有想过自己能做什么,有什么能力来启动第二职业吗?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新技能将是你能成为多重职业与身份拥有者的核心竞争力。不妨基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衍生开来,选择对当前工作影响最小、投入时间也最少的职业成为第二职业。
当然,如果你想把兴趣转变为职业,就必须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毕竟当爱好成为一项工作时,当初的随性和愉悦也有可能败给现实。
斜杠青年需要在一个情景下扮演一个角色,不同的情景会给自身带来不同的角色,但前提是要分清主次、职责。每个人在职场都会有一个岗位,首先要胜任岗位,然后才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这里把本职工作比作“饭碗”,试想一下,连饭碗都不能保住,何谈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原本的本职工作不能保住效率和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还要试图去给自己加斜杠,便是失败的因素。
回想那些成功的斜杠青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第一份职业小有成绩,起码是发展不错的情况下,才开始向其他领域延伸,并且可以借助第一份职业的光环和累积的“财富”慢慢地发展斜杠,但在最初他们还是坚持着单一的工作,全身心投入。
斜杠青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兴趣、报酬等都是他们的动机。但加“/”之前必须了解其打开的正确方式,更需要问问自己,可不可以胜任,可不可以成为斜杠青年。互联网时代,人才有望超越土地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个真正的“斜杠青年”,不是为了“看上去更光鲜亮丽”,而是切切实实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实现更大价值。
【自测】你适合做“斜杠青年”吗
有人总结了“斜杠青年”的几个特征,他们一般是社交达人,而且自控能力很强。
1.阳光,愿意接受新事物,对待任何人和事都会流露出极大的好奇和兴趣;
2.热心,热情,无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麻烦,好像在他们眼里都不算事,而且会被很快地化解掉;
3.兴趣相当广泛,经历相当奇特,各行各业都有朋友,绝对是社交达人;
4.有自己的时间用来学习,而且这个时间不会被任何事情所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