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敬转型期的国家守更人

2016-08-10

中国周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方周末深度国家

光明与黑暗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并存于现实世界。

记者,就像国家的守更人,时刻盯踪历史进程中的阴暗,发现问题,呈现问题,避免社会毁于已知和未知的灾难。

美国著名媒体人普利策曾说:“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站在船头观察一望无际的海面,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份子,记者以公知价值为依托,保持对历史和社会最为清醒的警惕和判断。优秀的良知记者,大多能超越个体属性的局限,游弋于世象之外,肩负普遍的社会责任,认识历史,发现时弊,警醒民众。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空前的变革和重构,前进中的问题和发展中的失误,会在不同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尤其需要大量的记者背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秉持理性批判的舆论武器,摒弃私利,挑战既定传统和社会暗角,以客观立场表达社会共同理想、普遍价值和维护公众利益。

在波涛汹涌的经济大潮下,媒体行业不可避免地遭遇历史低谷和行业异化。

但黯淡的新闻背景下,2016年“最佳环境报道奖”再次点亮全社会关注环境舆论的视线:“澎湃新闻”石毅以“新疆自然保护区因开矿六次瘦身 曾被喻为‘观兽天堂”获年度最佳记者奖;《中国青年报》何林璘、刘星、卢义杰,以“你身边潜伏的化学危险源” 获最佳深度报道奖;《北京青年报》李显峰以靖江毒地系列报道,获最佳影响力奖;《能源》闫笑炜以“垃圾发电灰幕调查” 获最佳绿色经济报道奖;湖南湘潭公民洪武的@湘潭小武哥获最佳自媒体奖。还有《南方都市报》刘伊曼“被架空的环评”、《南方周末》吕明合“临沂治霾选择题”以及《南方周末》谭畅的“十三五开启千亿热潮石墨烯产业:污染密集型?”;《新京报》吴振鹏、张永生、尹亚飞的“北京假洒水车垃圾场运污水偷排市政井”等深度报道获得优秀奖。

稍有新闻从业经历的人都会知道,这些深度报道背后的艰辛与危险,非难与曲折。 透过报道的文本,我们能感知到他们对违反社会公德和公众利益的不懈关注和勇敢揭露。

作为国家的守更人,于无声处时时警惕着我们身边的安全,他们通过新闻报道,唤醒市井中被日益腐蚀和麻痹的意识,用行动和结果为我们呈现了一种超越性的人类价值。

《中国周刊》2016年七月号隆重推出封面报道:“新闻衰落大潮下记者的社会担当”,只为致敬那些依然奔走在各种明暗路径之上的的国家守更人!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深度国家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