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气象观测员妈妈
2016-08-10吕晨希
吕晨希
我的妈妈是一位气象观测员。星月与她为伴,风雨与她同行,她每天用一支铅笔、一本记录簿、一台电脑,记录着老天爷的各种“脸色”,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妈妈是“天空的翻译员,地面的指导员”,她收集的数据关系着大家的出行安排,影响着农民的耕种收获……
场景一:严谨和枯燥
工作时,每小时的整点前妈妈都要观测和记录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记录内容多达二十余项,她还要在很短的时间内编发出气象报告,忙得像打仗似的。观测工作枯燥无味却又严谨神圣,因为这是气象工作的基础业务,关系着其他工作的准确性,一点儿细微的差别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观测员每小时都要重复枯燥的步骤和动作,不能偷工减料,要求准时准确,任何差错都算“工作事故”,严重的还会被全省甚至全国通报批评。
唯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妈妈的工作记录簿,上面的格子密密麻麻,字小得像“云南十八怪”的米上刻字,就是写错了也不能像我们学生写作业那样涂擦,只能画线订正。
场景二:一人工作,全家同苦
为了数据准确,观测场都设在空旷、偏僻、无人干扰的地方,这也是气象观测工作鲜为人知的原因。妈妈大学毕业后便从事气象观测工作,那时候她还是大姑娘一个,胆子小,晚上一个人独立值班时,那个怕呀!观测场在黑漆漆的小山顶上,树影、风声、鸟叫已经让人心跳加快,时不时冒出的毒蛇和野猫更是能将大男人都吓得半死。爸爸自然不放心,只要妈妈值夜班,他就过去陪妈妈。妈妈观测记录的时候,爸爸在旁边帮忙照手电,妈妈去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气象观测要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妈妈和同事轮流值班,日夜坚持,风雨无阻。遇到雷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别人往家里躲,气象观测员却要往外跑,他们要冲到观测场及时测雨量、风力和雷电强度。这种时候,妈妈连吃饭都脱不开身,我们气象家属得齐齐上阵,做饭送饭。
场景三:紧张敏感的“职业病”
观测员对天气变化反应敏感,工作久了,就会变得“神经质”,一听到风吹草动,马上就担心出现灾情。我妈妈就常常做噩梦,她总是梦见观测仪器突然坏了,时间到了却无法发出气象电报,要不就是梦见数据忘了上传、忘了发报,被通报批评……最惨的一次,妈妈梦到闹钟响了,自己当晚要值班,她跳起来边穿衣服边往外冲,爸爸问她干啥去,她说“值班去”。等清醒过来,她才发现自己那天休息呀!
气象观测是世界性的工作,很多操作都是同一时间、同一步骤进行。妈妈说,每次到了观测场,打开仪器的瞬间,想着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众多观测员同时在开工,就会有一种“神圣的自豪感”。
妈妈热爱她的工作,她多次创造了“气象测报业务连续百班无错情”“地面250班无错情”的纪录,常常被评为“市优秀气象业务员”,还两次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荣誉称号呢!有这样一位妈妈,我觉得挺自豪的!
广西桂林市毛塘路英才小学四(2)班
指导老师:韦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