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思考
2016-08-10胡志刚
胡志刚
(芜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芜湖241000)
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思考
胡志刚
(芜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安徽芜湖241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环境质量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更是对环境监测工作的一个考验。因此,本文从宏观角度上,以环境监测顶层设计思考为立足点,针对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对加强环境监测顶层技术的有效措施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环境监测项目;顶层设计;措施建议
引言
现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新风的带领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提升,同时对国家环保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环境监测项目作为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不但需要极强的专业性,还需要长年累月积攒的大量实战技术经验。笔者将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利用顶层设计技术建设环境监测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环境监测顶层设计和监测技术概述
1.1 环境监测顶层设计
环境监测站作为基层项目,在环保监测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发挥着基础支撑的作用。在我国环保检测系统中,目前已经拥有县级环境监测站上千个和几百个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这些监测站负责所管辖区内所有环境质量的监测任务,并且要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监督[1]。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前哨岗位,不仅工作量大,且工作结构复杂,因此环境监测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植,通过资金和人力物力,以及规划设计来完善各项职能的建设。
1.2 环境监测技术分类
1.2.1 环境自动监测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的成效越来越凸显。环境信息资源监控能够完成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并自动设置点位;同时在对污染源的监控工作中,表现也十分出色。环如图1所示,环境监测工作的信心实时监测功能拥有的数据源庞大,不仅是相关业务部门数据来源的提供者,还为环境管理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常作为核心信息数据,被并入信息资源共享范围之内[2]。
1.2.2 环境手动监测技术
环境的手动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环境具体情况分析。例如水体采集。水体是通过人工手动采集地面水样品进行监测,主要取样时期在于每年的丰水期,同时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也要各取样1~2次,保证水体样品的广泛性。之后,在实验室根据水样的体积确定精度要求,进行分析化验,综合各种历史数据,完成对采取区域水体的监测报告。
图1 环境监测领域信息化建设架构
2 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环境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历经近几年的发展,环境监测网络渐渐完善。随着技术体系的逐渐健全,环境监控数据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以上种种皆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环境管理的要求不断增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却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随着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测管理内部的矛盾也逐渐积累,而问题则越来越多,其具体情况分为:
(1)融资问题。基层环境监测站获得的政府财政支持不足,且习惯性将为数不多的财政拨款用于大型试验分析仪器的购入,和添置监控设备,而对关键性的信息化建设则明显投入不足。因此严重拖延了信息化环境检测软件的开发进度,没有充足的资金使得信息化建设止步不前。
(2)重视度不够导致建设步伐不一致。政府相关机构对于环境监测的建设重视程度偏低,从而导致许多基层环境监测站缺乏专业型科研人才,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工作由办公室主人负责,而办公室人员通常缺乏网路监控方面的操作经验,因而导致环境监控信息化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环境质量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最终结果与实际感受之间的差异,人们提出强烈质疑。为了解决民众越来越强烈的关于公开环境监测信息(见图2)的呼声,环境监测相关部门系统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切不可消极应对问题。
图2 环境在线监测信息
因此,为给环境监测项目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平台,必须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通过所掌握的政府机构的改革信息,以及事业单位的改革政策走向,对检测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更新[3]。
3 加强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机制
环境质量建设体系需要不断地完善,其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全国统一协调的、长效健全的环境质量检测监督考核机构和相对性的质量监督体系。该机构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环境质量监督活动的有序发展。环境监测的基本工作内容可以概括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重大环境调查监测工作以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解救工作等,其工作本质,是为了维护环境的质量。因此,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应当面向监控系统进行,以全国的整体统一性为基础思路,积极推行数据化管理,从而确保监控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项目在检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单领域、单项目,还是分散性监督,都不够到位。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加强监督监管的力度,通过对发达国家优秀实例的学习借鉴,吸收其先进经验,将经验融入我国。在环境监测项目的管理方面,做到同步检测、比对检测,同时在监督活动上,完成好质量考察和质控考核工作,建立长效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另外,要落实好质量管理评价制度,严格落实好质量管理工作,完成好各项考核要求;确立正确的环境检测战略具体方向,为环境监测整体水平的提升做好基础铺垫。同时,做好环境监测方式的赶紧,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的工作需要,首先完成质量管理考核指标的量化工作,促进质量评价管理体系的建设[4]。
3.2 落实网络资源共享机制
网络基本效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统一性和信息的共享性,这二者同时也是环境检测网顶层设计的核心。应当秉承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各级环境检测网络的建设,已达到减少资源重复的目的,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因此,环境监测信息监控的顶层设计首先应当强化各检测网络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的合理利用,辅以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兼具安全性和统一性的检测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并且要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高速性。在网络监测中,进行数据信息方面的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并且通过增强信息的区域性,可以达到信息监控环境整体质量信息的提升,从而在环境风险的预警能力以及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达到整体的全面提升。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监测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着一些资源分配模式方面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硬件设施装备不足;而其他地区又存在设施装备严重过剩的问题,二者皆是资源分配不平均所导致,容易拉低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水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认为可以开始慢慢设置一些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并且对资源配置模式进行更新,规定资源配置模式必须与区域环境特质相吻合,还要相对地适应当地污染物的排放。依据环境监测网络的需求,针对资源配置地区进行装备仪器配置结构的调整;可以依据资源配置情况,通过在地市级站、省级站以及总站建立硬件设置资料库,以此达到对下级检测网络的掌握,同时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
4 结语
目前形势下,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及政府企业单位改革走向都尚不明确,环境监测项目受到来自管理、队伍、技术、产品、业务等多方面的威胁。在此特殊时期,加强环境监测项目良性改革显得非常重要。同时,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建设,根基杂事,对其进行的改革是无法一蹴而就的。
[1]付朝阳,金勤献.环境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构成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5):82~86.
[2]连兵,崔永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田中国环境监测,2014,26(4):12~54.
[3]任小龙.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初探[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1,24(4):55~57.
[4]尚凡一,王兆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设计及实现[J].中国环境监测,2012,16(4):13~33.
X830
A
1004-7344(2016)30-0307-02
2016-10-2
胡志刚(1974-),安徽黟县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环境监测工作。